Image

谢稚柳本是大画家,书法却能独步艺坛,临摹功夫远超书法家

Image 2021-02-07

谢稚柳作画

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晚号壮暮翁,江苏常州人。谢稚柳是20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而且他在书画鉴定领域建树很高,曾任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除此之外,他还擅长书法,尤其是取法自张旭《古诗四帖》一路的草书,在20世纪的艺坛堪称独步。

谢稚柳画作

谢先生自幼受家庭熏陶,早期师法明代陈洪绶,师从钱振锽先生,在潜研绘画的同时,兼修书法,绘画后取法宋元诸家,设色明雅,用笔隽秀。

谢稚柳又与沈尹默、潘伯鹰诗书交往密切,与他们的帖学观也完全一致,在书法上受他们影响,推崇晋唐,不断演化。谢稚柳到六十岁后,在研究《古诗四帖》的同时,书法也追求张旭草书书风,并形成了他独特的草书风貌,为后人树立了新的典范。

谢稚柳书法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谢稚柳先生孜孜不倦,精耕砚田,在诗、书、画、考证、鉴定、研究等领域中成就卓著。作为上海书坛的领袖,曾获得上海市首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获得了人品与书品齐高的美誉。

虽然他此时主要研习的是绘画,可日复一日的领悟,年复一年的追摹,使他本能地开始探究起与陈洪绶互成云蔚的书法之道来。待深入了解后,谢稚柳被陈洪绶书法的清旷俊逸、独立高标的风格深深吸引,不由自主地开始向陈洪绶风格转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潜心临习陈洪绶的书画。

谢稚柳书法

196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风暴席卷中华大地,作为“封资修”代表人物的谢稚柳,被剥夺了一切权力,他内心的苦楚可想而知,从此,他只能将全部心思和寄托发泄于书法之中。

他在之前的书画鉴定中明确过《古诗四帖》的真伪及历史地位,并细心勾摹了《古诗四帖》以作学习之用。正是这种机缘巧合,他在受打压期间全心倾注于临写《古诗四帖》。

谢稚柳临《古诗四帖》

或许也只有《古诗四帖》这种跌宕起伏、满纸云烟的狂草能够抚慰他失意的情绪。从陈洪绶到黄山谷,到怀素,再到张旭,这看似很简单的学书经历,却有着丰富而曲折的过程。

晚年时期在研习张旭《古诗四帖》基础上的草书创作,代表了他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欣赏他的行草书,最为直观的就是整体的韵律美,一幅幅作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任自然,一挥而就,畅快淋漓。

局部

作品的布局,主次、虚实;单字的结体,穿插、映衬;用笔的顿挫、徐疾以及墨色的干湿、浓淡,均是自然天成,而非矫揉造作。其功力之深,韵味之厚,令人赞叹。尤其是左右生姿、收放自如的线条,大气磅礴,洋洋洒洒,个性风格极为鲜明。

在具有艺术美的书法作品中,这种美是书法家兴到笔随、意在笔先、心手达情的艺术经营与创作的结果,也是性格气质、人格修养、审美理想的升华和结晶。只有这种书法艺术,才能名副其实地体现“如其才、如其学、如其志”的书学主张,谢稚柳的书法正是如此。

局部

谢稚柳的草书主要学《古诗四帖》,但并非意在肖似,而是熟悉笔性,悟其态势,在整体上把握其内涵,取其精华,化为己用,先复古后更新,终成一家之面貌。

张旭《古诗四帖》中奇谲多变的线条在谢稚柳的笔下变得平和温厚,枯辣变为和润,锋芒减少,内蕴增加,中锋线条增多也使线条更为浑厚饱满,更具立体感,这是他的草书有别于《古诗四帖》的地方,也是他的草书给人以“从容舒展,乘风回旋”之感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