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报喜不报忧要了京剧的命,是谁在营造戏曲的虚假繁荣

Image 2021-02-04

往昔京剧舞台上争奇斗艳,一步步酣畅淋漓的剧目向观众袭来。台上的演员咿咿呀呀,长袖善舞,离合悲欢刹那转化,好不精彩!可是现在蓦然回首,只叫人留下一声叹气声。曾经的光辉不在,留下的只有破旧的舞台,散场的观众,孤独的演员。

但即使是这样,还是有一些人看不清,不肯直面京剧正在走向衰败的现实,鼓吹着国粹的繁华,榨干着京剧的文化价值,营造着京剧的虚假繁荣。究竟是谁在加剧京剧颓唐的命运?我们在当代又该如何改写京剧的命运?

“报喜不报忧”可谓要了京剧的命,是谁在营造戏曲的虚假繁荣?而这份繁荣之后的京剧困境,又当如何打破。

京剧

一、念往昔峥嵘岁月

京剧从古至今延续着一段光辉的历史。从徽班进京开始,京剧的灿烂就揭开了序章。人们轰轰烈烈地讨论着演员的身段、像水袖这样的道具、优美的唱段和歌喉,这些东西令观众着迷,养成了没事去听戏的习惯。

你一定听过这一段吧“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段家喻户晓的唱段正是描绘京剧的脸谱。

因为观众很多,演员们只有在脸上涂绘鲜艳能够识别的色彩,去告诉观众人物的性格和身份,有利于观众入戏。这些智慧凝结成了京剧的精华,是不败的神话。

京剧更是产生了一大批大师,像“同光十三绝”和一代大师梅兰芳。这些大师在戏曲界留名,推动京剧更上一个台阶。甚至在今天,京剧作为一种文化仍旧保留了鲜丽的色彩。

在2006年,京剧被列为我国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10年,京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从古至今的光辉灿烂却在走向衰败,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却又是不得不直面的现实。但京剧走向衰败是多因素的集合最终爆发。

二、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你眼看他楼塌了

首先京剧诞生在慢节奏的过去,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几乎格格不入。现在没有多少人能够静得下心来去听一场戏,生活的压力几乎要将现代人撕碎了,娱乐偏向碎片化,像是短视频,小说,漫画。

人们喜欢那些通俗易懂又不花太长时间的东西,人们也不太习惯动脑子和动感情。但是京剧显然不习惯这样的观众。一场剧目要是开展,那必须是起承转合步步而来,需要观众沉浸其中体味剧情。京剧显然与快节奏的生活格格不入。

其次是体制化的现状。体制化有一个莫大的好处就是这一项艺术能够保存,国家有财力支持这项艺术的留存。体制化的另一面就是缺乏市场竞争导致懈怠,演员们领着工资无所谓观众喜不喜欢,无所谓观众多少,无所谓观众有没有。

演员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失去了戏剧本来娱乐观众的功能。没有竞争、无所谓观众,也就根本不在意所谓的传承和创新。他们在演剧目,那都是老一辈人定下的国粹,他们在演故事,那都是唱烂了的剧本。

没有人想向前一步,为体制所困,也为他们自己所困。京剧也步入了这个围城。大众传媒的发展和体制化的现状加速了京剧的落寞,但是导致京剧没有去改变现状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人在鼓吹京剧虚假的繁华景象。

三、鼓吹的人绝非真正的勇士

其实京剧所暴露出的这些问题几乎所有形式的传统文化都在面对,都在努力地解决。但是为什么梨园弟子白发新,只有京剧始终给人一种长盛不衰、丝毫不受人影响的现象呢?有人在从中作梗。

梨园内外有这么几块料,天天鼓吹京剧的繁华,蒙蔽了人们的眼睛,削弱了曲艺人的斗志。加上京剧本来就面临着大众传媒的冲击和体制化的困局,这些人的花言巧语仿佛处在围城中的不是京剧,宛如精神鸦片一般麻醉了人们的心智。

这些鼓吹的人,有的是梨园内的,也有的是梨园外的。

梨园内的不肯放下自己的身段,还怀抱着繁华的美梦,唱着一场没有人观赏的戏,他们以为自己不承认京剧的没落,这件事就没有发生。他们怕面上无光,生怕老一辈人的手艺砸在自己手里,所以懦弱地缩进自己给自己做壳子,对外虚张声势着。

那梨园外的人是怎么回事儿呢?其实最近屡屡能看到有人提问为什么有人喜欢京剧,然后就有一些懂戏的去阐释的京剧之美。这固然很好,却也暴露出一些人的心态。

皮毛而已就沾沾自喜,这些圈外的之所以也跟着鼓吹京剧的繁华,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想过去发扬这个剧目。他们站在上帝的视角,捡些好听的话去说,彰显自己喜欢的东西多么雍容华贵。却从来没有认真看看去。

于是梨园内的人和梨园外的人里应外合,真是演了一出好戏。倘若这场戏只是他们的自娱自乐也倒无所谓了,但是这场戏正在蚕食京剧的生机,这是不能忍受的。

四、鼓吹正在蚕食京剧的生机

正如前方所说,京剧目前正在围城中,若想恢复甚至是发扬从前的光大,京剧行当的曲艺人必须从这个围城中走出来,也就是——破局。然而,这些鼓吹者们塑造的京剧繁荣光华已经深入人心。他们本来就骗过了自己,也更容易骗过他人。

如果说其他的因素只是京剧走向衰败的诱因,那这些人的鼓吹无疑是京剧大楼轰塌的前兆。这些鼓吹者们做的事情十分可恶!他们正在亲手摧毁京剧的灵魂,这才是人们不能忍受的。因为失去灵魂的京剧,再也没有破局的可能。

京剧的灵魂是什么?我将其定义为倔强。每一代优秀的曲艺人,都是草台班子出身又不甘落寞的命运,审视时度的同时透视自己,在残酷的竞争中激流猛退,这便是我认为的京剧的灵魂。

而这些鼓吹者们正在摧毁这种倔强。正如梅兰芳所说:“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但是你现在去问问那些鼓吹者们,有哪个肯亲口承认经济现在没落的现状?又有哪个敢承认自己的学艺不精?

失去了老一辈人的审慎和倔强,精致的灵魂已然要面对断绝香火的惨剧,蚕食京剧的勃勃生机。那么,京剧该走向何方呢?

梅兰芳

五、放下有些人的身段

京剧若是想破局并非没有出路,因为绝经本身就有两层含义,一是了无生机,二是绝处逢生。当我们去认真的去审视京剧,我们发现阻碍京剧走向没落的最大优势便是京剧的魅力仍然存在。

人们仍然对京剧的魅力怀有崇敬和向往,这是京剧的转机所在,那些优美的唱段,精雕细琢的唱词,美轮美奂的道具和服装依旧让这门艺术保持魅力。

曲艺人需要去做的有两件事,第一是把那些盲目鼓吹的人摁住,谦逊的审慎京剧存在的问题。第二便是想方设法地把京剧发扬光大。对此,我想对那些盲目鼓吹经济繁华的人说:放下你的身段,你以为你很倔强吗?

正如梅兰芳的一句话送给所有以为自己很倔强的曲艺人,那句话便是“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现在有些人盲目鼓吹,便是怕输情绪在作祟。但是只有用水将心上的雾气淘洗干净,荣光才能照耀最初的梦想。如果不用水,将心上的雾气淘洗干净,那些虚假的繁华将会污染整片水源,没有人能够置身其外。

京剧现在面临的是千年未尝有之大变局,唯有行业内行业外的人认真审视目前面临的现状,才有可能逆风翻盘,向阳而生。

第二是发扬京剧的魅力。不可否认的是一些鼓吹的人正在磨灭一些踏实认真的人的努力。

就像是《霸王别姬》这样的电影能够摘下戛纳的桂冠,本身就是借了京剧魅力的风。有一些曲艺人在戏曲频道兢兢业业,去发扬京剧的魅力。更有一些人致力于将国粹通俗化,以儿童绘本的形式推广这项艺术。

大众传媒的时代,没有任何一项艺术能够置身其外,融入其中才是王道。

就像是“戏腔”,这种古风歌曲的优美唱段屡屡惊艳人们,那么把纯纯正正优美婉转的戏曲唱段纳入到流行音乐中、电视配乐中该是多么的引人入胜。如果把那些戏曲中的传统的故事精神价值多加推广,该是多么的荡气回肠。

虽然面临着体制化和大众传媒的冲击,但是曲艺人完全有可能跳出这个局面。

首先体制虽然禁锢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但是却保留了他们的创新勇气。大家都说国家发工资没有行业竞争力怎么怎么样,但是我却觉得这是给了曲艺人改变的勇气。他们不用像先人那样,小心翼翼地怕试错,砸了饭碗,体制永远是他们最坚实的保障。

大众传媒更是他们可以利用的工具,是他们创新的着力点。京剧的魅力依旧紧紧握在曲艺人的手中,等待他们的是苏醒与灿烂。

六、且挨过三冬四夏

目前,因为一些人的鼓吹和其他因素的综合京剧的确面临着困境。我有两句话送给辛勤的曲艺人。

一是很多人认为京剧目前的现状是“屈辱的活着”,还不如死去。对此我不赞同,京剧的未来必然是光辉灿烂。

二是且挨过三冬四夏,再受些苦楚,雪后看尽梅花。京剧走向光辉灿烂离不开曲艺人的努力和倔强。目前京剧虽然面临着一个寒冬,但是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京剧的未来属于你们,也属于所有中国人。我们等待着京剧雪后的梅花!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