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2021年1月推荐非新书书单(社科类)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从出生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年谱,最大可能地还原了毛泽东前半生的日常工作生活轨迹,对其重要诗词、文章、讲话、指示、评价等,都有全面的展现,同时尽可能地交待清楚其日常事务所涉及的人、事与时代背景。这样一部三卷本作品,既可以作为编年体的毛泽东传记阅读,也可以将其当作关于毛的准一手史料,对其言论、思想与生平,进行探究、分析与梳理。
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选的一部毛泽东的早期文稿合集,涵盖时间段是1912-1920年,也就是毛19-27周岁的青春岁月。本书收齐了这一阶段,能够确认为毛所作,或能够直接反映毛的言论和思想的文稿。对于中共党史、中国近代政治史以及毛泽东研究的学者和深度爱好者来说,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集;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本书也可以为管窥毛泽东这样一位在世界历史进程中都可谓非常重要的人物,在青少年时期的言论、思想与成长历程,提供足够的参考。
(美)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上海译文出版社):美国著名学者和文艺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在文化研究领域的名著,详细阐释癌症和艾滋病这样近乎绝症的疾病,被污名化和赋予各种歧视性社会意义的全过程。桑塔格的论述,将自己患病的个人经历,跟广泛的社会观察结合在一起,其细致入微的分析与论述,和深透纸背的尖锐文风,都让人印象深刻。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的这个最新版本,将本书作为其品牌丛书——译文经典系列的作品之一推出,装帧小巧而雅致,加上久经时间检验的优质译文,值得细读和珍藏。
(英)汤因比《亚洲高原之旅》(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1960年在中亚高原区域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三国旅行的札记合集。乍一看,这些文字不过是旅行见闻与感悟的流水账,然而仔细品读的话,就能玩味出这些篇幅短小的松散文字之中的三方面信息——一是以当下见闻结合历史脉络,慨叹这一区域的古今之变;二是以英国落暮和美苏争霸为背景,讲述大国政治对于这一区域地缘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态的影响;三是以英国资深知识分子的身份,用典型的英国绅士般的幽默,风趣讲述交织着艰险与意外的高原旅行经历。汤因比的深厚学养与知行合一的治学姿态,都赋予了这些游记文字以丰富信息和思想张力,也让广大读者,绝不能对这些学术产品之外的闲余文字,等闲视之。
周其仁《改革的逻辑》(中信出版集团):周其仁老师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一本文集,立足于考察制度变革对于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将制度经济学的各种理论,融汇到中国经济改革的众多现实议题当中,真正如他自己所说,探究“真实世界里的经济学”。对于产权制度、土地制度和货币制度这三大制度变革的论述,很见功力。老师的研究与写作风格,跟他尊敬的邓小平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有着一体化的关联 ,即所有的理论,不能仅仅停留于学术修辞上的自洽,而要直接与经济社会实践发生关联,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虽然我并不是完全同意老师在书中的所有观点,但这本文集带来的收益,仍然是非常之大。
(英)布拉德沃斯《失去合约的人》(中国工人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的非虚构作品丛书“万川”推出的一部新书,采取参与式观察的民族志方法,为读者介绍拣货员、居家照护员、电话客服、网约车司机这四种职业的从业者的工作生活状态。这些职业普遍是当今零工经济的产物,而透过作者生动详实而富于个人情感色彩的叙写,零工经济之下个体从业者的高劳动强度,以及原子化和缺乏保障的生命状态,都清晰可见。本书不仅可以让中国读者管窥作为发达国家的英国,在市场经济之下的另一面社会生态,也同样能让大家关注同处零工经济之下的中国从业者的职业权益维护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美)海伦·斯诺《重返中国》(中国发展出版社):在南京学人书店淘到的一部珍贵旧书,出自《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埃德加 斯诺的前妻和写作搭档——海伦 福斯特 斯诺之手。本书以一位他者的视角,留下了关于“文革”后期中国在政治生态、社会生活、文化风貌等方面的第一手珍贵记录。外国人的他者身份,让海伦能在日常化的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细节与线索;而她自身同情社会主义的左翼倾向,又使得其能将关注目光,放在名人以外的众多普通人身上。距离本书中文版的出版,已有整整三十年,今天再读这本书,能为我们了解特殊年代的中国状况,提供些许不一样的声音。
罗雪昌《见证》(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建德一位名叫罗雪昌的普通农民关于个人生命史的回忆录,由中日两国的社会史学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并编辑整理成书。受限于作者的视野和文化程度,本书的文字零散、质朴而缺乏张力,但这样出自普通个体的传记文本,却是非常难得而珍贵的社会史史料——一方面彰显每一个普通人的生命故事,都值得被叙写和记录;另一方面对于众多自上而下的宏大政治史书写来说,是一个有力的对照与补充;不只如此,透过罗的个人生命史与相关时代背景的对照,我们足以对新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与时代细节,有更加直观和生动的理解。非常有价值的一本好书。
陈默《空间与西藏农村社会变迁》(中国藏学出版社):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陈默博士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形成的专著,围绕拉萨附近的一座普通藏族村庄,展开民族志田野调查,对村庄社会生活生态的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有细致而全面的论述——一方面充分发挥社区个案研究的学术传统,充分运用空间分析、口述访谈、参与式观察、计量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深入剖析村庄的生活全貌;另一方面则秉承点面结合、以小见大的关注,时刻以村庄的个案分析,关照整个西藏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进程与现代化历程。正基于此,本书理应成为了解西藏当代历史与当今发展状况的重要文献,值得阅读和参考。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中国经济新常态》(新华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编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导读性报告手册,基于清晰的问题意识,以中国经济新常态时期的诸多关键性问题症结,各自组织专题性论文进行研讨分析。论文作者多为青年学者,在保持开放的理论视野的同时,探求相关理论与中国本土发展实际的融合与落地,其论述针对性强,富于实效。一方面紧扣中央部署要求,另一方面深入中国发展中的难点与痛点,实在是一部视野开阔、调查细致、文风务实的佳作。相关从业者和研究者,都可以将本书找来参考。
(本书单所收书目,全部来自蓑翁在一月份读过、出版时间距今在三个月以上、并且个人评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思想历史社科类书籍,点评为蓑翁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供书友们参考。)
蓑翁论书,微信号:wengon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