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四个经久不衰的爱情,值得我们一生去说

2021-02-04

作者:盈昃,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百年前,一位词人赴试并州,途中遇捕燕者,听其曰:“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词人感动,买下此雁,葬于汾河之上,垒石为记,后唤此地为“雁丘”,并叹曰“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而他口中所谓的“情”却困扰着世人千秋万载,毕竟动物亦如此,人如何能摆脱。那么情到底为何物?让世人如此苦苦追寻,凄怆摧心,劳形伤神。让文人墨客拿满腹经纶为其誓言。

沧海桑田中,那也许只是一颗会开花的树,为了能与所爱之人相遇,为此向佛苦求五百年,只为一世尘缘。也许是林徽因对着梁思成说的“我会用一生来回答,你准备好了吗?”的铿锵誓语,才子佳人,寻常琐事,都在眼前。

爱是情窦初开,小小的心房被三月的柳絮拂开,轻扣窗扉,寒潭惊动,余波不停。

爱是相思红豆,染上血泪柔情,落在地上,结出相思子,雨雪霏霏,待旅人归来。

爱是举案齐眉,柴米油盐,山涧朝露,披云霞,听雨眠,望云卷云舒,流水潺潺。

爱是室迩人远,孤室难眠,堂前枇杷,无人来摘,昔日故人,却人鬼殊途,不堪泪眼。

情窦初开

大家还记得清照初遇明诚的场景吗?那时的她似娇羞青梅遇晓起露珠,青翠欲滴般令人不忍亵渎,温柔的似那不忍寒风的莲,在江南的烟雨中模糊了双眼,天真烂漫的样子尽显少女的活力。原来,她是遇见心上人了。

易安居士在《点绛唇·蹴罢秋千》中为我们描写了那次情窦初开: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时的李清照还不需考虑什么金兵南下、山河倾圮以及一堆琐事,她的世界是纯粹的,纯粹的可以肆意“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哪怕“沉醉不知归路”也无妨。

那理应是春日,露水浓重,花枝纤细不堪折,园中散发浅浅清香。我们的主人公这时正在欢快地荡秋千,她似轻动的蝴蝶,在空中荡起弧度,划起的一袭香风吹起裙摆。她荡得越来越高,嘻哈的笑声从园内传出,似银铃般悦耳,惹人怜爱。

清风拂来,卷起花瓣几簇,少女也玩累了,她从秋千上下来,想必是玩的太过尽兴,额头上有着一层薄薄的汗水,衣物都有点浸湿。她却不管不顾,看见客人来了,忙的鞋子都顾不上穿,穿着袜子提着裙摆渐渐跑远,跑的太急了以至于头上的金钗实在耐不住摇晃,跌落尘土。

很神奇吧,写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易安居士也被情丝缠住,剪不断,心还乱。那的确是很美好的初见,她躲在门后,小心翼翼地看堂前坐着的那个男人,少女心思如何能猜测,况且还是千古才女李清照。她仔细打量着那位华服男子,举止谈吐的样子映入眼帘,脸上不自觉露出几分笑意,眼尾染上害羞之色,如娉娉袅袅的二月豆蔻,梢头浸染几抹粉红,好看的紧。

我心中时常会涌现出自私之意,若清照一生平安喜乐便好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类的词不要出现在她的笔下,她只要做个翻阅史书为历史前尘的感伤之人便好,那时的她至少还有天真,脸上也不需染上愁苦之色,尽管我们很难看到她文学的巅峰之时,但是她过的好不就行了。

那时的她多么灵动啊,看着赵明诚,小小的心房终于为外人打开,窗扉外是杏花春雨,是江南行舟,带着北方难找的柔情。看罢后,她眼眸又被青梅所吸引,拿着青梅细枝,鼻端细细嗅着,闻着初夏的滋味。

青梅是美好的,李白曾经于《长干行》便写过“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少年动心,青梅未熟透时,吃起来涩涩的,有着令人生津的酸水,其实这不就是爱情最初的模样吗?初尝动心的清照就这样在青梅的诱惑下搁笔,那么后面呢?他们在一起了,赌书泼茶,搜罗古董废寝忘食校订、研究、记录,也有段神仙眷侣的日子。

诸位皆是过客,清风明月永存,但是一眼便万年,情窦初开,却是难得。初见的美好,很多人都经历过,我们且先不管后面如何,至少初见时的动心是真的。

司马相如的“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高调《凤求凰》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美好的;崔护遇见的人面桃花般的女子,此一眼也是美好的,心中种下的种子在看不到那动人女子后长成参天大树,字字泣血写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还好结局如意。

情窦初开大概便是爱情最初的模样,酸酸涩涩,青梅欲滴般美好却醉人。

相思红豆

王维的那首《相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这首诗也叫《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生于南方烟雨地,传说一女子闻丈夫客死他乡,不堪痛苦,泣血而死,血泪落入地上化作红豆,娇艳如血,触目惊心,后人称其为相思子。相思红豆相思人,情丝化作万般劫。

当我们寻找到爱情的最初模样后,一旦心动,小小的心房就再难不想其他,日日想其是否思念自己,想其是否温饱,想其何时相见,当然,不论男女。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其过程绝对是痛苦难挨的。

徐再思的《折桂令·春情》将这种难挨心思描写的淋漓尽致,且看: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若不遇见,何来相思,若有相思,便害相思。牵挂之人不回,女子做任何事情都无法集中注意力,她心中惆怅,盼望归人。她的身子似浮云般无力动弹,其实哪是无力根本就是不愿动弹,她的心似三月柳絮漂泊无依随风来往,想必早已去到心上人的居所,看望日日思念的心上人了,更甚的是,女子看着气若游丝、奄奄一息,若不是了解,还恐其获了病活不久矣。

她实在太思念心上人了,那人何时归来?空留余香于此,其人不知所踪。这种思念在夜半时分得到爆发,我觉得这里写的很巧妙,词人并没有描写这种相思症爆发最猛烈的模样到底如何?而是浅笔写下八字“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其后女子如何撕心裂肺,寂寞难挨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当灯光半昏半明,月光若隐若现时,楼台高阁中会传来几声呜咽,然后渐渐响亮,最后响彻于空旷的夜里,而后泯灭在破晓中以及一桌灯油里。

前段日子看见了一首现代诗,写的太美了,不妨就此摘录下: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羞惭

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特别是诗中的梅花落满南山,月静空山,梅花轻轻地落下。后来我又在一首古诗中看到这种描写,自然意思不同,可那种灵魂相撞的感觉我认为太好了,那首便是唐代诗人卢仝的《有所思》: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是不是写的太美了,能将这如同镜中花水中月的思念描写的这般美,他尾句的“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就像前文梅花落满了南山般又重新开在我的心间,悄无声息,却留有余香。两种都是最深的情,最浅的尾。后悔的事情,不写俯首皆是,而以梅花落笔,一“满”字可见其悔。而《有所思》亦是如此,我想你了,哪怕是窗前刚刚绽放的梅,我都觉得那是你。

我的境界不是很高,诗中的撕心裂肺我倒没有察觉,打动我的只是那逢人开放的梅花以及其中的情意。他的思念并没有局限于一隅之地,而是穿越了千里,趟过湘江,跨过巫山浮云,格局很宏大的,写的也很唯美,但唯美中的那份相思又显得刻骨铭心。

想当初美人娇如花,可当时明月两人望,如今美人隔天涯。其实很多东西都无法保留,天边的云霞,远山的雾霭,晓起的朝露,但是思念会一直在那里,似酒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醇厚,思念也会叠加,如日出乍现,光艳夺人。

好一个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思念到底如何我们无法描述,也许溯洄从之无所踪,河畔美人不知处;也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是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的窗前长满梅花,清冷滋味浸染衣袍,卷着长白的风雪,道一句“我心安好”。

举案齐眉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留别妻》)

后来我们两小无嫌猜的孩子长大了,他们愿意此生为伴,白头双飞。其实我们中国人的爱情是低调的,潺潺流水却永不断绝,没有轰轰烈烈的烈火浇心,有着的是那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此生追随。花开花落,闭眼之间,唯此一人。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这段描写来自《诗经·郑风·女曰鸡鸣》,以对话的方式为我们展开年轻夫妻的生活琐事,其实这也是我们羡慕的夫妻间的和睦生活。女子提醒丈夫,鸡鸣声起,天将亮,可以穿衣外出打猎去了。丈夫显然还困顿,喃喃道述“天还未明,不好打猎”。妻子没有暴力推攘,依旧轻言细语地劝说丈夫,“你快看看那天,启明星都出来了,星子烂漫,天明了。”

接下来丈夫打了猎物回家,妻子为其洗手做羹汤,摆了一桌美味佳肴。我最喜欢的几句是“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不仅写的美,也令人期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其实是对婚姻的最好安排,真心相爱的人耐得住每日的重复朝霞,因为对他们而言,那是新的一天,是陪伴日子的叠加,举案齐眉,琴瑟和鸣,岁月静好。

夫妻之间其实是互相最好的护盾,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颇具坚定的对焦仲卿说道“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正因为他们这份坚定的爱,最后才会一同双向奔赴黄泉路,然后叩击世人胸脯,引起震动。这就是夫妻,一人在前披风雪,斩荆棘,另一人守着居所,静候那人,这样不管前方如何艰辛,退后总有避处,那就是家,那就是爱。

李商隐如何不愿意与妻子相逢,奈何身处他乡,不能归去,据研究说《夜雨寄北》是寄给友人的,因为他写此诗时他的妻子已经离去,泥下消骨,人鬼殊途。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觉得仍然是《夜雨寄内》,是写给他妻子的,我亦如此: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知你思念,耐不住心中思念时常询问我何时归来。其实我自己也不知归期何日,也许明日,也许不归。现在我只知的是帘下雨丝不绝,檐下听雨倒可以守着天明,料想巴山之地又要涨秋雨了。我举起茶盏,氤氲眼前,何时我才能与汝侧坐西窗旁秉烛夜谈啊,一同剪那燃完的烛火,顺便再悄悄告诉你我在巴山夜雨的寂寂寒夜里对你的思念,那思念如秋池的水啊,早就满出来了。

学了这么久的语文,听过老师讲解这么多次诗词,我还是没有明白李商隐笔下的惆怅,他明明也是人,却留下一首又一首令人难解的诗歌。可是不管如何,他那企望与妻子话谈的心是急切的,如冬日的烈火,照亮整个室内,一派通畅。他其实也是人,如何能超越凡间的情感,他所想的不过是那举案齐眉,琴瑟和鸣罢了。

如果可以清照的赌书泼茶是我所羡慕的爱情,朱庆馀笔下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也是我所羡慕的。

如此平凡却通透的夫妻感情,如此情意互晓的心有灵犀,到底令人羡慕。

室迩人远

以前学《项脊轩志》时见“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时我不感伤;见“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时我也不感伤;见“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时我哭了。

为什么呢?可能是人间依旧,河山不变,但是旧人却已逝去的悲伤吧,而且哭得不能自已。爱情不会有终点的,从开始的情窦初开、相思红豆,到后来的举案齐眉余生相守至室迩人远,这只是个过程,那曾经感动的回忆都不会消散,会有人记得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我做了一个梦,梦里你还在。我以为十年的岁月可以遗忘一个人,但是十六岁时你的容颜早已刻入我的心间,和血肉融合在一起了,撕开那块血肉,里面是我跳动着的心脏,原来我依旧想你,一想起你便老泪纵横无法停留。你曾经规劝我不要太锋芒毕露,我当时太过狂妄不听你的话,现在我想听了,你,能回来吗?

罢了,还是别回来了吧,我怕你认不出我了,这时的我早已饱经风霜,早已鬓发生霜了,我如何见你?那天,我梦到我回到我们家乡了,眉山的风景尚好,你嘴角噙着笑容正在小轩窗旁梳妆,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想到以前的光阴了,笑得很美。

后来你看见了我,你动作停滞,手中的梳子显得有些笨重,似乎不知该梳哪缕发,你不可思议地看着我,眼泪将你的新妆打透,想了这么久,到头来却不知该说什么。我嘴唇蠕动着,泪水将花白胡子打湿。弗,我好想你。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写给其亡妻王弗的悼亡诗,不知多少人看的时候为其留下了眼泪,情感真挚,炽热的感情力透纸背仿似要喷薄而出。想当初,十九岁的苏轼和十六岁的王弗结为连理,本想他们会一直相互扶持下去的,可能是老天想要苏轼成长起来吧,于是将二十七岁的王弗召走,徒留苏轼自己来承受余下的痛苦。

昔日的妆奁不知谁用,昔日的住所也积了灰,到底人远,倦于整理。

悼亡诗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曾见证过多少感动,那是文人对逝者的不舍,那是文人长存于世的执念。

贺铸一直担任小官职辗转各地,诸事不顺,抑郁不得志,但是好歹恩爱不疑、相濡以沫的妻子常伴在侧,倒也有慰藉。但是相爱的妻子还是先他一步离去,这时的贺铸我不知他是如何度过那段黑暗时光的,以前的他不得志,总有人拉他一把远离黑暗,但这次没有了。黑暗渐渐将其掩盖,最后连衣袍也一并盖住,让他永远见不到光明。

他泣血写下《鹧鸪天》时该有多绝望,该有多无助。如果我们还去苦苦询问命运为何如此的话,其实显得很可笑。命运才不会给我们解释太多,反而会在白驹中强留住我们珍视的人和物,挥挥手推拉我们,让我们不得不前进,泪眼相看。

现在我把《鹧鸪天》的原文放在这里吧,惹诸君泪眼: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沈园没有故人了,放翁何故还来此?放翁将老态龙钟的身子慢慢转过来看向我,轻轻回道“来寻她的影子”。我看着他慢慢向前走去,夕阳将他的影子拉长,他的口中念念有声,“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其实每个人都没有忘记过那段过往吧,轻狂的、天真的。

从青葱岁月来到古稀之年,在最好的年纪我们总会遇见那个人,他/她会伴着我们走过光辉岁月,然后一同和夕阳入眠。所以有人懂为何那雁愿意殉情了吧。

因为啊,千山暮雪只影向前,实在是太孤独了。

-作者-

盈昃,一个爱诗词、爱江南的人。幻想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愿望是“一生好入名山游”。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