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立春:终而有始,万象更新

2021-02-02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消寒图》上的第五朵梅花已将近红透了,春打六九头,六九天到了,春天也就到了。《数九歌》曰:“头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东风拂来柳先羞,轻扶细腰展婀娜。斗转星回建寅处,寒尽春立六九头。在这沿河看柳的六九头里,翘首久盼的春天终于到了。立春就是春天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表示春天的开始,也表示古老夏历中一年的开始。《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这说的就是夏历,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当时已能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建寅”实际就是指立春,立春就是夏历的岁首,寅时也当是新的一天的开始。若因袭古法,十二属相的划分当以立春日的寅时(平旦)为界。“夏数得天”,是说夏代的历数比较正确地反映了天象,所以孔子主张“行夏之时”。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它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

从现代天文意义上讲,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与大寒节气交节,称为立春日。立春日是立春节气的第一天,每个节气一般共有15天,有的为14天或16天。每个节气又分为三候,一候一般为5天。立春节气的三候分别为: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一候东风始来,天气转暖,积雪开始消融,冰封的大地开始解冻,故曰“一候东风解冻”。立春5日后,蛰伏的虫类慢慢从冬眠中苏醒,开始有了生机,故曰“二候蛰虫始振”。立春三候时,已经是七九天,《数九歌》曰“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这时,冰封的河水已经开始融化,冰面已经很薄,稍暖的地方,河水已经开始流动。这时,鱼儿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浮出水面,呼吸又一年的新鲜空气。不过此时的水面上,到处是还没有完全融解的薄冰,鱼儿向上跃起时,常常泛起层层冰渣,如同鱼儿背负着冰片一样,故曰“鱼陟负冰”。陟(zhì)者,登高也,这里指鱼儿向上跃起。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巨大。二十四节气是以我国古代所谓中原地区的气候、物候为参照制定的。立春时节,中原地区还未到绿草如茵、百花吐蕊的时候,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被立春名称中的“春”字所忽悠。中原地区的立春节气,虽然开始兴起了东风,风头不再那么刺骨而有了少许温柔,但整体气温依旧春寒料峭,到处可见残雪碎冰,立春其实是徒有春的虚名,真如诗中所说:“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即使遇上几天阳光和煦的日子,接着往往又是乍暖还寒时候,可谓昨予春色三分暖,今赐冬颜十分寒。真因为如此,所以奉劝美媚们千万不要急着减衣竞春,展示活力,以免猝不及防,弄得花容失色,美丽“冻”人,那老话“春捂秋冻”可谓字字是真理,每划都是经验,不可不听也。《礼记·月令》云:“(孟春之月)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春来按冬过,明智之举也。

立春节气,不能不谈到春节。宋代王安石《元日》诗中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准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过年期间,家家团圆,户户喜庆,不仅节期长,而且隆重,新衣美食,走亲访友,好不热闹。过去是农业社会,而春节正好是最长的农闲时节,人们有的是大把的时间去搞娱乐活动。过去的春节,其实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之后才算结束,而正月十五元宵节实际是春节的一部分,是节中之节。

我们家乡有段顺口溜这样说:“腊月二十三,打发爷爷(指各路神仙)上了天;二十四,割好对子写好字;二十五,枣儿核桃往家数;二十六,割回二斤肥羊肉;二十七,关住门子洗洗足;二十八,黑馍(指粗面馍)白馍全蒸下;二十九,提回两瓶酒;三十儿,捏上两篦扁食儿(指饺子);初一嘞,摆好桌子端吃的;初二哩,女婿子关到门道里……”另外,腊月二十三之后,由于各路神仙都已上天开会去了,所以人间就没了忌讳,诸事可行,家家都要择日大扫除,俗称“扫舍”。扫舍时,连同神位上的旧牌旧符全部揭去,换上新的。洒扫完毕,还要糊窗纸、贴窗花,一切都会焕然一新。

春节又称除夕,节日的宗旨就是辞旧迎新,庆祝年终岁首。现行的春节是我国农历的岁首,然而我国历史上的年终岁首却多有变迁。我国夏代实行夏历,夏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夏代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也就是以立春日为岁首;商代改历以建丑之月为岁首,也就是以小寒日为岁首;周代又改历以建子之月为岁首,也就是以大雪日为岁首;秦统一六国后,又改历以建亥之月为岁首,也就是以立冬日为岁首;汉初延袭秦历,到汉武帝时又改回最初的以立春日为岁首。之后又多有变更,目前我国以农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称为大年初一。

目前我国除与国际通用公历外,仍使用古老的农历。我国的农历是阴阳合历,既有阴历的成分,又有阳历的成分。阴历反映的是地月关系,以月相的朔望周期确定月份;阳历反映的是日地关系,我国古人通过测日影确立了二十四节气,主要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我国农历就是以阴历来确定月份,把月相的一个周期确定为一个月,然后把二十四节气附着在阴历上,并且把距离立春日最近的那个月的初一定为正月初一,作为新的一年的岁首,这就是春节。

春节有时在立春之前,有时在立春之后,大年初一和立春日正好在同一天的情况很少碰到,大约百年中可遇三至五次。2038年2月4日,我们将会遇到一次大年初一立春的情况。诗人雅兴高,为赋新诗而常假用夏历,有意混淆立春和春节这两个概念,把两者视为同一天。宋代虞俦在《立春》诗中写道:“腊雪初消柳眼寒,春风才入酒杯宽。一年佳节知多少,屈指从今是履端。”

无论是立春还是春节,都是喜迎春天的节日,天赐生机于万物,帝布仁德于万民。《礼记·月令》云:“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当。”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到了,正是大家筹划未来的时候,《易》曰:“屯,君子以经纶”。一切都应有一个崭新的开始,一切都充满了希望。正如朱自清在《春》中所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每个人都默默地许个愿,心里种颗希望的种子,然后好好规划一下,鼓足干劲,只等春雷一响,我们就出发,乘着这大好时光向前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