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古代帝王春水渔猎啥样?电影拍不出的细节,却神还原在这块玉雕上

2021-02-01

上篇文章中我们讲到,考古工作人员已经将梁庄王墓的文物,转移到省考古研究所做进一步的清理。梁庄王墓是一座王与妃的合葬墓,铺满墓室的随葬品金玉满堂,个个都是精美绝伦的稀世瑰宝。而考古工作人员在惊叹文物的工艺精妙之余,更多的是探究文物背后的故事。

考古工作人员在清理编号为25的这箱文物时,就发现了两件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玉雕,它们都是用整块玉,雕刻成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鸟,在头顶上还有一只同样展翅飞翔状态的小鸟。这两件玉器,都是长约12厘米,厚约1厘米,中间宽约3厘米。

那么,这种造型究竟是什么寓意呢?要想弄清楚这两块玉雕的寓意,还要从辽金时代,北方契丹族和女真族的四时捺钵制说起。在北宋时期的辽代契丹族有个习俗,被称为“捺钵”,什么意思呢?就是行营、巡帐的意思。

契丹族是游牧民族,他们秋冬讳寒,春夏避暑,因此会逐寒暑随水草,往来游牧渔猎。辽建国后,皇帝四季外出游猎,朝官随行,设行帐称“捺钵”,捺钵实为契丹朝廷临时所在地。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又具体细分为春水、秋山、坐夏、坐冬,如此周而复始,因俗而治,又被称为四时捺钵制。

四时捺钵制也成为辽代治国安邦的基本制度,在维护多民族政权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制度也一直沿袭到金元时期,只是逐渐演化成春秋两个捺钵,但是基本功能仍然不变。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清朝皇帝的木兰秋猎和热河避暑,也是沿袭了捺钵制的遗风。

我们了解了四时捺钵制之后,再回到梁庄王墓出土的这两块玉雕,据考古专家分析,玉雕上的这只展翅飞翔的大鸟,实际上是一只展翅的天鹅,而天鹅头部的这只飞翔的小鸟,名叫海东青,别看它个头小,却是一种专门捕食天鹅脑的猛禽。

据说,蒙古人和金人都很崇拜海东青这种飞禽,并专门饲养它们来打猎。而这两块玉雕,就生动逼真地再现了一只海东青,正在捕猎一只天鹅的惊险瞬间,仿佛带着人们穿越时空,还原了当年帝王出行,浩浩荡荡春水围猎的盛大场景。

想想也真是奇妙,那个时代虽然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记录下当时春水渔猎的精彩片段,但是,当时的能工巧匠们,却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将这无比惊险的围猎瞬间,定格在通灵宝玉之上,造型逼真,动感极强,连飞禽的羽毛和眼爪,都生动细腻,栩栩如生。

后世也将这种以海东青捕鹅为题材的玉器称为“春水玉”,而将以山林虎鹿为题材的玉器称为“秋山玉”。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