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为什么博物馆看到的玉灰头土脸,好多都不是晶莹剔透的呢?

2021-01-30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谈一谈古玉的钙化。在我们大多数眼中都认为玉是晶莹剔透的,自古以来大家喜欢玉,所以我们去玉器店购买玉的时候,也会根据其色泽和颜色进行区分。但是我们去参观博物馆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不透明的或者表面有很多杂质的东西,被称为是玉。

很多人很纳闷,为什么在饰品店看到的玉跟博物馆看到的玉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形态或者颜色呢?其实,这就是玉的钙化,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玉都是古人使用过留下来的,大部分因为时间的原因出现了钙化而失去了原来光泽的表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如何区分玉的钙化,以及玉的钙化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于整体钙化的古玉,一般表面是有一层非常厚实、温润、均匀的包浆。所谓包浆就是指在玉的表面有一层不透明的、看起来油亮的物质。我们在博物馆经常会发现,一些玉的某些部位还能看到绿色或者白色透明的部分,而有些部位已经完全看不出透明的颜色了,这就是外面长了一层包浆。整体钙化的古玉,清洗之后就会出现沁浆。如果不进行清洗,还没有完全形成包浆的古玉,也会随着时间钙化,形成包浆。

因为古玉年份比较长,所以除了钙化,大多都会出现绺裂、土斑、氧化等情况。大家在研究古玉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判断是什么时期的古玉?

一般来说,经过严重的钙化,大多数古玉都是不透光的,但也有少数可以透光。透光的程度取决于钙化的厚度,如果把水沁理解为一种轻度的钙化,那水沁是可以透光的。不过很多人认为透光的古玉就不是古玉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不同的古玉,在不同的储存条件下,其钙化的程度会有不同。

通常情况下,整体比较规则的古玉钙化起来的包浆比较温润。但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带有开窗的古玉,这类型古玉由于钙化会出现更多不一样的变化。

首先就是开窗古玉的边缘是非常自然的,不会因为钙化而变得不清晰。其次是开窗之处往往都会有一些点状或者丝状的钙化,如果肉眼不能看清楚,那么可以打灯观察。当然,一般来说开窗的地方,其钙化的程度会比玉身的程度更深,所以大家可以根据钙化的程度进行研究。

首先是质感,钙化给人的感觉更为温润、均匀一些,玉皮和僵相对较硬。其次是形成的原因,玉皮和僵是因为原石自身的特性所形成的,所以其特性相对比较稳定,不容易变化。而钙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形成的一种包浆,不是很稳定,会出现绺裂、氧化等。第三是过渡的区别,玉皮和僵是浑然一体的,过度干脆。而钙化的是因为后期形成的,所以会有明显的层次感。

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关于钙化古玉的一些特征,大家在博物馆鉴赏的时候可以从这些特征进行分析。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