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纵横导览|吴门画派中的风雅情怀
吴门画派,是中国明代中期的绘画派别,亦称“吴派”。因苏州为古吴都城,有吴门之谓。明朝宣德年间,苏州诞生了吴门派开宗大师沈周,继起者有文徵明、唐寅、仇英、张宏,他们在艺术上较全面地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并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开创一代新风,取代院体和浙派而占据画坛主位,历时150多年。
吴门大师兼通诗、文、书、画、篆刻,他们的画富书卷气,追求典雅隐逸,故有人称之为“文人画”。此画风经陈继儒、董其昌的提倡,更加完美、普遍,有力地影响了明代后期直至清初画坛。
各具风格的“明四家”
明代绘画流派纷呈,尤以吴门绘画为冠。诞生于明代中期的吴门画派,以充满文人气息的艺术风格成为了画坛主流。吴门画派中的画家大多是博学多才的文人,并且与官吏、社会名流等交往甚密。他们的作品清秀古雅、结构严谨,反应了真实的情感和鲜明的时代感。
《枇杷图》轴,明,沈周绘,纸本设色,纵133厘米,横36.6厘米
作为吴门画派的代表画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被尊称为“明四家”,这4位画家风格迥异。
沈周主要承元代文人画衣钵,以简练浑厚、苍劲雄健的粗笔画见长。
文徵明从学沈周,并吸取赵孟頫、王蒙画法,以缜密工致、文静清秀古雅的细笔画著称。
他们两人主要发展了元代文人画传统,注重笔墨表现,强调感情色彩和幽淡的意境,追求平淡自然、恬静平和的格调,其画风奠定了吴门派的基调。
《事茗图》卷(局部),明,唐寅作,纸本,设色,纵31.1厘米,横105.8厘米
唐寅的山水画主要师承李唐、刘松年,并适当融汇文人画技法,形成笔法挺健细秀,墨色淋漓融和、风格谨严而清逸的艺术特色。
仇英出身工匠,初学周臣,后悉心临摹历代名迹,尤着力于刘松年、赵伯驹,善作精细鲜丽的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
唐、仇两人均从南宋院体绘画入手,并远追北宋名家,重视主题、结构,讲究真景实感,造型准确,笔墨谨严,风格柔韵雅秀,其艺术行利兼备,雅俗共赏。
文人气息浓郁
明代中后期经济空前繁荣,百姓生活富足,在这一时期,市民阶层对绘画的需求旺盛,要求绘画要有更多的思想内涵和笔墨情趣。
作为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的绘画理论是吴门画派的根基。他对吴门文化有着切身的体悟,吴门绘画早期的画家们擅长文学创作,这也将一股书卷气息传给了沈周。因此,吴门画派的艺术理念中也带有了浓郁的文人气息。
《兰亭修褉图》卷(局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文徵明绘,金笺地,设色,纵24.2厘米,横60.1厘米
作为文人画家,吴门画派的画家接近世俗生活,他们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气息,而且以元代绘画为载体,吸收宋人绘画之长,融入自身加以创新,为画派注入新的活力。
他们的作品有着不同于元人的箫疏、寒荒、冷寂的审美趣味。在题材的选择和艺术境界的追求上都表现出他们对世俗生活的关注以及他们的美学观点和社会理想。
吴门画派对当时、后世的绘画流派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董其昌为主的松江派,以及后来派生的苏松派、云间派等,都与吴门派有一脉相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