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蝙蝠、古堡、墓地、吸血鬼——哥特式的标志性符号与教堂建筑特点

Image 2021-01-29

1930年,一位名叫格兰特·伍德(Grant Wood,1892-1942年)的美国画家,以自己家乡爱荷华州的两位普通居民为模特,创作了以下这幅《美国哥特式》(American Gothic)。

这对神情古怪的男女,站立在自家小木屋外,男人拿着海神波塞冬式的钢叉注视着我们,面容中有种莫名其妙的冷峻和严肃;女士身穿带有花边衣领的外套,衬衣领口佩戴着琥珀别针——这套过气的维多利亚式行头是伍德为自己母亲在德国购买的。

《美国哥特式》(American Gothic)1930年

自从这幅画作在当年芝加哥艺术学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年度展上获奖后,其影印版就被各大媒体刊发,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关注。有人说伍德的这幅画“带有一种毁灭性的讽刺”,还有义愤填膺的农妇向《梅因纪事报》投诉,认为伍德丑化了本地人的形象。

无论如何,我们本章的主题并不在于有关这幅画的争议,而是借用这幅画作来探讨一下,什么是哥特式(Gothic)?

伍德所描绘的这所位于爱荷华州的房屋,如今已经成为一所小型博物馆。我们来看看这座房屋最显著的特点——它有一个尖耸的屋顶,和一个外形同样与之相称的窗户,第二层的阁楼建筑叠加于第一层之上。

《美国哥特式》细部1

《美国哥特式》细部2

在当时,这也是一幢比这两位模特都古老得多的建筑,采用了早期从欧洲到美国移民们常用建筑风格,这些房屋大多就地取材,木结构居多,每扇窗户上有多块玻璃窗格。

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从室内体会一下这种风格。以下这幅由英国画家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完成于19世纪中期的画作中,就是美国这种建筑风格的鼻祖,只不过其窗户上的镶嵌玻璃画更为精致。

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 19世纪中期

人们为美国这类继承了欧洲传统,就地取材、简化处理后的建筑风格取了个正式的名称:哥特殖民式风格。

壹 哥特式建筑的起源与特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哥特或者哥特式呢?

首先来了解下哥特人——Goths。

他们最早可能居住在多瑙河流域,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只从波罗的海南渡的移民部落。在公元2世纪左右,他们开始定居于欧洲中部的德涅斯特河流域,这条河发源于东喀尔巴阡山脉,向东南流经如今的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两国,最后注入黑海。

德涅斯特河以西的哥特人被称为西哥特人,河以东的部落则称作东哥特人。

西哥特人于公元410年进入意大利围攻罗马,破城后在城内劫掠三天,他们的野蛮行径给很多史学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这只哥特人瓦解罗马帝国的“业绩”而载入史册。

此后,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和高卢南部建立了西哥特王国,直到公元8世纪,他们被从北非而来的摩尔人所征服;

东哥特人也曾于公元5世纪末达到了辉煌,他们曾一度完全征服了意大利并建立过东哥特王国,以拉文纳为首都,但这个王国不到半个世纪就被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彻底击溃,此后他们便逐渐消亡于历史长河之中。

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时,人们开始使用哥特式(Gothic)来指代中世纪的一类艺术风格,之所以使用这个曾在罗马帝国瓦解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蛮族”词汇,是因为在14——16世纪的意大利人看来,中世纪的艺术是一段倒退的,黑暗的历史。

巴黎圣母院是欧洲第一座完全采用哥特式风格的教堂 赵青川摄

哥特式艺术最为充分地体现在建筑上,这也是其最高成就之一,但它绝不仅仅指代着那些高耸入云的教堂建筑,也包括雕塑、绘画、文学、音乐、书法以及电影等等

在文学和电影中作品里,这种“哥特式”风格体现出以下一些特征:神秘的、委婉的、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复杂的和多装饰性的等等。

其所表现的主题,往往将人物置于在神圣与邪恶、希望与绝望、疯癫与清醒之间的边缘,让观众跟随主人公一起体验、领会恐怖、死亡、颓废、超自然等等感受,通过展示一个人内心灵魂的徘徊与挣扎、通过环境的强烈对比,使灵魂摆脱俗世羁绊,从而获得心灵的洗礼与救赎,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

其标志性元素大致包括:古堡、蝙蝠、十字架、斧头、血手印、墓地、黑夜、吸血鬼、荆棘、断崖、深渊等等。

在很多西方的悬疑、恐怖类型的电影、戏剧中,我们都能看见无处不在的哥特式元素,比如《闪灵》、《灵异第六感》、《小岛惊魂》等等。

电影《剪刀手爱德华》剧照

我们所熟悉的电影《剪刀手爱德华》,就是一部典型的哥特式电影。这部由蒂姆·波顿执导的电影,自从1900年首映后,便成为诸多哥特迷的经典,如果你有兴趣找来看看,也许就会发现其中有哪些哥特式的元素,以及所传递的那种哥特式美学。

贰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相对上文提及的美国人格兰特·伍德《美国哥特式》中那幢简易的小木屋,以下这两幅由19世纪德国建筑大师申克尔留下的风景画作,更能够较为完整地体现出哥特式建筑的外貌特征。

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Karl Friedrich Schinkel 1781——1841年)曾担任普鲁士王国的首席建筑指导,与其弟子们在建筑史上被称作“申克尔学派”。

申克尔 海上岩石上的哥特式教堂 1815年

申克尔 水边的中世纪城市 1813年

从外观的视觉形象看,申克尔这两幅画作中的建筑物都有直插云霄的尖顶,他们都有着竖直的线条,给人一种高耸、纤巧、消瘦的印象。

还记得上一章我们介绍过的“罗马式”建筑吗?

从11世纪起,因十字军东征所掀起的宗教热潮中,欧洲各地都开始兴建宏伟的教堂。在11世纪中叶,厚重、沉闷的罗马式教堂达到了成熟期。艺术史家们统一用“罗马式”来描述11世纪初到12世纪末这段时间的西欧艺术风格。

当罗马式教堂兴起之际,哥特式教堂也开始出现了。这种建筑最早于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此后逐渐风靡于整个欧洲。

相对罗马式建筑厚重的拱顶、昏暗封闭的空间,哥特式建筑内部空间更高大,更明亮。如果说罗马式建筑主要体现了基督教信仰的庄严性,那么哥特式就充分地营造了一种戏剧性。

这种戏剧性的实现,来自于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基础构件——尖拱和肋架拱顶以及飞扶壁。这形成了其基本建筑单元: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起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因为带勒拱和飞拱的尖十字形拱顶,取代了罗马式圆形拱顶和拱门,因此显得更为纤巧。

哥特式建筑基础构建示意图

有了上述这些基础技术支撑,哥特式教堂方可以体现出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1,平面布局一般是十字架型;

2,塔楼多为尖笋状;

3,为支撑拱顶的侧推力,在较薄的墙体外使用斜柱——飞扶壁进行加固;

4,利用轻盈、裸露的棱线飞肋骨架穹窿制造出高大宽敞的内部空间,具有良好的采光性;

5,窗户上用五彩玻璃做圣经故事的镶嵌画。

欧洲历史上第一座完全采用哥特式风格的教堂,便是位于塞纳河畔西堤岛上的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的原址上一座罗马式教堂,到了12世纪路易七世时期,原有的建筑已经残破不堪。于是在1163年3月24日,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在这里兴建一座新的教堂。历时182年,经过法国几代石匠师、木匠师、铁匠师、雕刻师们的努力,圣母院最后在1345年完工。

巴黎圣母院建筑总高度约超过130米,正面双塔高约69米。但不幸的2019年4月15日,因为屋顶起火其标志性尖顶在烈焰下倒塌,三分之二的屋顶被毁。

巴黎圣母院门廊雕塑 赵青川 摄

巴黎圣母院的玫瑰花窗 赵青川 摄

比巴黎圣母院更早时修建的沙特尔大教堂,也是法国一座具有哥特式风格标志性建筑。

这座教堂座落于巴黎西南郊沙特尔市的山丘上,它其中一部分保留了旧有的罗马式风格。最早于1145年开始建造,但在1194年因为大火而烧毁,此后又经历了26年的重建,保留了旧有的罗马式钟楼,与改建后的哥特式塔楼左右相对,这座建筑可谓法国哥特式建筑的巅峰之作。

叁 哥特式建筑与绘画

起源于法国的哥特式建筑在13世纪迎来了成熟期。从12至15世纪,法国境内一共建造了60多座大教堂,大多是哥特式风格。

13世纪中叶以后,法国哥特式也播及欧洲各地,在各地又发展出不同的风格变化,先后出现了辐射式(Rayonnant)、火焰式(Flamboyant)等晚期哥特式建筑。

在法国,哥特式建筑一直持续到大概16世纪上半叶,而在英国和德国等地,哥特式风格的建筑一直持续到17世纪。此后在1740年代,在英格兰开始了一场哥特复兴式的建筑风格运动,这对于英国以至欧洲大陆,甚至澳洲和美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绘画方面,与哥特式教堂融为一体的镶嵌玻璃窗画,大家也非常熟悉了。如上文提到的英国画家米莱斯在19世纪中期所作的那幅肖像画,虽然描绘的是一处普通的住宅内景,其中的窗户上也镶嵌了精美的玻璃画,可见在当时这已经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室内装饰方式。

英国画家米莱斯19世纪中期人物画细部

在哥特式教堂内,一般这类的彩色玻璃镶嵌画可以分作三种:

一类是进门口上部的玫瑰花窗,它成圆形构图,内部有复杂的花纹装饰(我国的张大师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几个镜头,也借鉴了这类哥特式美学风格);另一类位于教堂最上方的高窗,以圣母、使徒等人物独立肖像图案为主;还有就是位于地面一层窗户中的彩色玻璃画,多以圣经题材故事为主,可以起到对信徒进行教义宣传的功能。

巴黎圣母院内的镶嵌玻璃窗画

在镶嵌玻璃画之外,哥特式绘画还包括了圣经、文学作品的手抄本中插画。

同时,在13世纪末的意大利开始兴起了湿壁画、版画和祭坛画,这些绘画风格也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被艺术史家们称作“国际哥特式风格”,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15世纪,成为欧洲绘画的主要风格。

而在这两个世纪中于意大利出现的一些画家,也被人视作文艺复兴绘画早期的奠基者。

因此,我们将其归入下一章——文艺复兴之序幕部分中的内容。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