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地下“挖”出来的国家,缘何在史籍中失载数千年?
1978年,湖北随州城郊出土曾侯乙墓。人们才知道,两周时期还有一个“曾国”。
曾国之名,史籍无载。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掘使其名闻天下。四十多年来,随着湖北省境内擂鼓墩、郭家庙、文峰塔、叶家山、苏家垄、枣树林等众多曾国贵族墓地的发掘,十多位曾侯的世系逐渐明晰。曾国也成为两周时期唯一一个能利用考古材料构筑其基本历史的诸侯国,被誉为“挖出来的诸侯国”,成为中国南方青铜文化的标尺。
日前,“穆穆曾侯—曾国出土青铜器特展”在吴中博物馆正式开幕,带领大家一探这个神秘的诸侯国。
曾国是周天子分封在南方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其位置约在今日的湖北省随州市一带,在长达70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而史书上却并无“曾国”只载 “随国”,“曾国”只见于器物铭文。在曾侯乙墓发掘之后,关于“曾”和“随”是否是一国两名的问题争论数十年,在近年来基本形成共识——“曾”实为“随”。
而这个“消失”的古国,是一个被考古人员“挖出来的诸侯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出土的叶家山、擂鼓墩、文峰塔等遗存,大量带“曾”铭文青铜器勾勒出曾国700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周初始封南土辅佐周王室,西周末年王室衰微依附楚国,直至战国中晚期消亡。
本次“穆穆曾侯——曾国出土青铜器特展”,依托湖北随州地区历年发掘的曾侯墓葬出土的丰富青铜器,呈现了曾国自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700年间的变迁。
展览展出历代曾侯青铜器共116件,包括“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 曾侯乙墓出土器物,以及获2011、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叶家山墓地及文峰塔墓地文物,包含礼器、乐器、兵器及杂器等各类青铜器。
进入展厅,可以看到叶家山墓地出土的大量珍贵青铜器,具有鲜明的周文化色彩,为观众揭开始封之初姬姓曾国的神秘面纱。
此次展览中,吴王子光戟是第一次面向公众整套展出。戟戈装饰一上一下,特征一致,通体乌黑,铸有内容相同的错金鸟篆铭文,内容为:“吴王子/光之用”。由此可知,作器者为吴王子光,即吴王阖闾。而吴国器物出土于随(曾)国,也与历史文献中春秋晚期吴伐楚破郢,楚王出奔随国、为随所救的历史或相印合。
此外,出土于擂鼓墩2号墓的编钟是国内目前仅次于曾侯乙编钟的一套完整的编钟组合,在展厅内做开放式陈列。这套编钟共36件,皆为甬钟,大型者8件,小型者28件,钟体扁如合瓦,饰有变形蟠螭纹、兽面纹和浮雕神人操蛇图像。经专家测试,每件钟都为一钟双音,至今仍可演奏古今中外乐曲。南公簋、立鸟盖悬铃铜罍等重磅展品均在展览中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