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这块“疯狂的石头”怎样创造艺术品最高成交纪录?

Image 2021-01-28

《十面灵璧图》全图

与以往全球艺术品拍卖中,纽约几乎包揽所有高价拍品不同,2020年排名第二位的拍品是来自中国的水墨作品《十面灵璧图》。

早在1989年12月,《十面灵璧图》第一次在纽约苏富比拍卖面世时,就以121万美元的高价成交,这一价格使其成为苏富比成立以来超过100万美元的第一件中国书画作品。

时隔31年,《十面灵璧图》再度展现不凡实力,不仅荣膺2020年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同时以5.129亿元(折合7660万美元)的成交价超越900多年历史的苏轼《枯木怪石图》(2018年香港佳士得4.636亿港元成交),创造了中国古代艺术品最高成交纪录。

苏轼《枯木怪石图》

《十面灵璧图》这样一幅创作于1610年的作品究竟有何神奇之处?是什么样的魅力让它总能创造惊人记录呢?

十全十美的“全息图”

在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对山水、花鸟的描绘较多,对奇石的描绘较少,而在为数不多以奇石为主题的画作中,一副作品最多表现石头的三面,而《十面灵璧图》在这类描绘方式上,大大突破了局限,从石头的十个不同方向观察描绘,在已知的中国绘画历史中绝无仅有。甚至有藏家调侃:“达·芬奇画鸡蛋也没画过这么多角度。”

《十面灵璧图》描绘的是号称“石痴”的米万钟收藏的一块奇异的上品灵璧石,名曰“非非石” 此石的特异之处在于“面面皆奇”。古人常以灵璧石不能全美为憾,但非非石却不止四面,而是十面皆有可观。因此,米万钟特意邀请吴彬为之作画,这便是《十面灵璧图》,并亲自书文,并“遍索四天下题呼”,足以显现出米万钟对非非石的痴狂之爱。

《十面灵璧图》共有十幅,分别从正面、背面、左面、右面等十个角度表现非非石,每幅图右边都有米万钟的题识,图文相配,奇石的形态和精神呼之欲出。

《十面灵璧图》第一图:前正面

第一图题识

此石之前正面也。中峰高一尺七寸,不及后峰者二寸许:峰面去巅七寸,复结一峦:而上下嶙峋出小峰十数:向内斜矗一天柱,大不盈寸,长几及尺,盖奇绝者:旁左斜欹一枝,从根发脉,直上双峰,互相掩。逊左胁下退后八寸特起一峰,高六寸八分,至末平出三岔。又边三寸,出一峭峰,逊中峰仅寸,巅锐如颖,态欹若醉,上阔而纷披起伏,下瘦而宛转拖曳,如西子出浴,弱不胜衣:又如飞燕舞掌,狂不自定。再左突一大峰,分前后二股,前高一尺三寸五分,若欹左而实拱中也:后逊二寸,称其崎嵌,余峰若相奔护中峰者。最左山脚一峰,根为身掩,连络不及二寸,视之甚危,体左欹而巅亦趋中。右协一峰与左峰对高,亦等第差瘦锐耳。右邻峰复大,乃结山脚而透一孔如月,露见后峰之尖,亦一奇也。至于大小峰头,各具一响,扣则八音迭奏,骤听若不知为石也者.盖不能一一状也。

《十面灵璧图》第二图:后正面

第二图题识

此石之后正面也。中峰较前高二寸,剑脊直冲向上,尖峭如削,纹理如发:前巅峻斜,颖旁挂一片,阔二寸,长五寸许,如真官抚袖,端严劲逸,令人望而起敬。从后视前,各峰腹背相依,而视左峰之腰,纤细不及五分,又与视之态差别。至于各峰之下,如坪如壑,如蹊径、如冈岭,如洞如岩,如锥如戟,如钩如剑,或隐或见,或半掩而露,或半诎而伸,真所谓百仞一拳,千里一瞬者。其中最下,突开一钳,上起尖秀小峰,而钳中四围俱高,若形家所云突中窝,又所谓山后鬼衬者,亦背后一奇也。

《十面灵璧图》第三图:左正面

第三图题识

此石左正面也。视前峰皆若趋若赴,若伛偻若鞠跽,若罗列而拥戴者,独后中峰最高而尊,有恭己端居之状。从左视入深处,凡十数峰,而互相掩露,俱别是一态也。

《十面灵璧图》第四图:右正面

第四图题识

此石之右正面也。较左观更奇,盖右脚峰小于左而不少于左,故背后俱从根窥八,有盘坳秀拔者,有廉棱锐刿者,有蛇舞风腾跃动不测者,有虎蹲狼顾观瞰无端者。而前峰巅一片白筋,宛如华峰冻泉,峨眉古雪,莹洁辉映,更可重也。

《十面灵璧图》第五图:前左侧

第五图题识

此从石前左侧观也。盖石势欹斜,体骨多局,故正则肥而侧则瘦,骤视之疑洞穴玲珑,谛观之则片片如削,大小九峰分为十二峰,其中左一峰,活泼飞动,闪灼变幻,不盈尺已下皆转星,不知化工何巧至此也。

《十面灵璧图》第六图:后右侧

第六图题识

此从石前右侧观也。盖此石右峰较左少一,而前中峰独厚,然于右虽其云根雄据,曾不臃肿也。而突怒偃蹇磥砢霮,有东山岩岩气象,若主诸峰,而巍然自重者,又去他峰奈何者,别是大观也。

《十面灵璧图》第七图:前右侧

第七图题识

此从石后右侧观也。诸峰之争奇斗怪俱现于面,而此石皆斜侧左向者,故自后右观之,山得其脊,虽纹皱筋脉自在,大都光平处多、巉岩处少尔。然峰峰见根,若植若峙,若立若行,若揖若仆,若攫若逗,不可一状。又有若喝云喷雷,薿薿然可畏者,又有若拂岚扑黛,霭霭然可昵者,又一奇观也。

《十面灵璧图》第八图:后左侧

第八图题识

此从石后左侧观也。从前观则右峰大而蔽左,从后观则左峰大而蔽右,前所云分而为十二峰者,此止见六峰焉。盖别一形胜矣。乃其亏蔽补缀,或上欹而下直,或左退而右避,匀趁如安顿摆列者,又人所思忆不到者也。

《十面灵璧图》第九图:前底

第九图题识

此从石前观底也。初予得石,见其平坐于几,骤惜为截断者,既翻转则众脉根根贯串,自下直上,而且萦回牵合,如木之枝,如水之脉,若乱而实整,若断而实续,始知凡物自具一形质,即自具一造化也。故玩之者,必去此始得其窍,而貌之者,亦必得此始传其神欤?

《十面灵璧图》第十图:后代

第十图题识

此从石后观底也。其脉络根柢同前而一转,则体势又异。盖不如此摹之,不见石之至奇也。然虽如此摹之,犹不能尽石之至奇也。噫,摹至十面,观止矣,而神行无底止也。吾尤愿观图者,以神毋以形云。

吴彬运用了唐人孙位画火的手法,图中奇石筋脉勾连,宛如升腾的火焰,极富动感。吴彬突破了传统绘画表现山石和挥笔运墨的常规,将所绘之物精确地呈现在观者面前,非非石的姿态轮廓、质地纹理都历历在目,使观者几乎忘其为图,可以毫无距离地进行把玩与品赏。

一代名家联袂之作

WINTER

“石痴”米万钟

米万钟(1570-1628)字仲诏,号友石,是晚明的著名文人,书法与董其昌齐名,称“南董北米”;因“好石”时人称之为:“友石先生”。

米万钟最为后人熟知的两件事都与“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收藏奇石,他建造了位于北京海淀的“勺园”。取“海淀一勺”之意。

勺园占地约百亩,一望尽水,复以长堤、幽亭、虹桥相映衬,有江南水乡之趣,是明末北京最著名的私家园林之一。

清代,勺园旧地重建了一座建筑。乾隆以来成为官员赴圆明园途中歇息的场所,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朝见清帝时也曾驻此。如今,勺园故址已成为北京大学的一部分。

“石痴”米万钟发掘的奇石“青芝岫”现陈列于颐和园

米万钟曾经想要收藏一块巨型房山石,该石长三丈,广七尺,发掘于今日北京房山区。为了将这块奇石运回勺园,他雇佣百余名民工,耗时七天将巨石运出山,走了很久才运到良乡,此时他已几乎散尽家财,只得就地建了一个大棚,派人日夜看守,每年都像拜会故友一般前去看望。一百多年后,乾隆将此石运到颐和园。就是著名的“青芝岫”。

米万钟还继承了先祖米芾爱给石头画像的品性,也因此成就了《十面灵璧图》的诞生。

万历戊申年(1608)米万钟出任南京六合县令时,得到一块万里挑一的全美灵璧石。灵璧石为天下赏石第一,因此米万钟对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特写信邀请同样爱石的“画仙”吴彬为此石造像。

吴彬(1550—1643),字文中,又字文仲,别字质先,别称文中父、文中子。自号壶谷山樵、遵道生、织履生、一枝栖、枝隐生、枝隐居士、朱湖太生洞天居士、枝隐庵主、枝庵发僧、枝隐头陀、枝隐庵头陀和“金粟如来”等。

《文杏双禽图》局部

吴彬是明万历年间状元,作品多以山水、佛像闻名于世,晚明人物“变形主义画风”和“复兴北宋经典山水画风”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享有“画仙”之誉。1988年11月,其名作《文杏双禽图》被收入《中国历代绘画》,列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28幅绘画杰作之一。

早在2009年,吴彬画作《十八应真图卷》就以1.6912亿元成交价,创下当时中国画拍卖价世界纪录。

400余年不断加持

时至2020年,距离《十面灵璧图》创作过去了410年,这个时间似乎并不算太长,其作者吴彬及始作俑者米万钟的名气也比不上《枯木怪石图》的作者苏轼,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十面灵璧图》可以一举超越《枯木怪石图》成为最贵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呢?

除了艺术水平外,众多名人和机构的加持,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王思任《米太仆家传》中曾提及,吴彬的图画好后,米万钟“遍索四天下题呼”,请各地友人鉴赏题词,成为当时文化界的一桩盛事,张鼐回忆当年众人一起在米家玩石赏图,这套灵石图开始只有八面,杨嗣昌(1588-1641)提议应当画十面,龙膺(1560-1622)则为之题名曰:非非石。

迄今为止,《十面灵璧图》共有明清诸家题跋,计十一人十二段(耆英题跋分两段书写)

米万钟跋:

李维桢跋:

董其昌跋:

叶向高跋:

陈继儒跋:

邹迪光跋:

张师绎跋:

高出跋:

黄汝亨跋:

萨迎阿跋:

耆英跋:

除题跋外,《十面灵璧图》还拥有诸多显赫的国外博物馆展览记录,14次重要出版以及8次古代权威著录,古今中外对其认可程度可见一斑。

尽管有当代评论家认为,《十面灵璧图》主题窄小,题材单一,作品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单调、程式化,技法繁琐、重复,相比吴彬其它作品,如《文杏双禽图》《山阴道上图》《涅槃图》等,不值得过分推崇。

然而,《十面灵璧图》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十分罕见地“多维呈现”形式,以古典的平面绘画技巧,最大程度的展现山石的三维立体感,可谓惟妙惟肖,立意奇巧,是颇具前卫创新性的作品,这一超出时代的绘画特点和理念是它被誉为传奇画作的关键因素,此作也堪称古代中国画的一座高峰。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