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我们从未想过会有人在没有亲人陪伴的情况下死去”,意大利作家的疫情日记

Image 2021-01-23

意大利80后作家、粒子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的新冠日记《新冠时代的我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1月22日纸电声版本同步发售。

意大利一度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疫情最严重、封城政策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保罗·乔尔达诺在第一时间记录下普通民众忐忑的心境,对封城措施的不理解以及对回归正常生活的向往,时隔将近一年后阅读当时的记录依然能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我们从未想过要为丢垃圾获得许可。我们从未想过要按照民防部的新闻简报来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我们也从未想过会有人在没有亲人陪伴的情况下死去。这样的事不应发生在这里,发生在我们身边。”2020年2月,新冠病毒开始在意大利肆虐,3月4日,意大利宣布全国停课。乔尔达诺迅速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说:“我并不害怕生病。但我害怕病毒可能造成的改变。我害怕一切归零,但我更害怕这一切到头来只是枉然,没有带来任何改变。”

“传染指数”、“谨慎的数学”、“隔离的困境”、“数据”、“迁移”……翻开乔尔达诺这本新书目录,仿佛在翻看一部疫情相关的词典。作为粒子物理学博士的乔尔达诺从物理学、数学、文学、社会学等角度,用一个个关键词对疫情的起因、发展、现状、走向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做出了忠实的记录和独特的解读分析。

在忠实记录之余,乔尔达诺也表达了他的反省。比如,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效、便捷这些为人们欣赏、推崇甚至依赖的特征,为病毒的流传开通了“快车道”,乔尔达诺反思,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快速发展,传染病的快速传播不也是“高效”的一种惩罚?关于“快与慢”、“个人与集体”、“乐观与悲观”、“理智与偏见”等思辨话题在这本书中频频出现。从新冠出发,不局限于新冠,乔尔达诺把新冠置于历史大背景,探讨历史长河中大流行病对人类的影响,以史为鉴,躬身自省。

乔尔达诺最初为中国读者熟知的作品,是同样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的小说《质数的孤独》。这部获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文学奖的小说,令乔尔达诺成为当代意大利最具世界知名度的青年作家。理科学术底色下的文学写作令他的作品呈现特殊的质感,新作《新冠时代的我们》同样散发着感性与理性之美。新冠肺炎的流行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也是人类谋求转变的契机。通过这部作品,乔尔达诺呼吁,每个人展开思考,真正从这次疫情得到教训,做出改变。

抢先读

那些我不愿忘记的事

我正在列出一个清单,里面包括所有我不愿忘记的事。这个清单每天都会增加一点。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列出自己的清单。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它们拿出来,作个比较,看看我们有没有共同的想法,看看是否可以一起做些什么。

我的清单是这样的:

我不愿忘记人们如何遵守新制定的规则,以及我在看到人们严格遵守时感到的惊奇;我不愿忘记人们在照料患者和健康者时孜孜不倦的付出,还有那些傍晚在窗边唱歌的人表现出的友善。这件事我们不会忘记,以后也很容易记起,因为这已成为官方对流行病的描述。

我不愿忘记有多少次,那是在最初的几个星期里,面对谨慎措施,我听到人们说:“他们疯了。”多年来,所有权威都被剥夺了合法性,因此导致一种本能的和普遍性的不信任,最终化为几个字:“他们疯了。”这种不信任导致了延迟。延迟又导致了死亡。

我不愿忘记,直到最后一刻我都没有取消的那张飞机票,即使我明白乘坐那趟航班将是非常不理智的,而那样做的原因只是希望出发。是固执,也是自私。

我不愿忘记那些变幻无常的消息。在病毒扩散初期,那些消息彼此矛盾、耸人听闻、情绪化而又不准确。病毒的扩散或许就是最大的失败。在一种流行病传播期间,信息透明就是对它最好的预防。

我不愿忘记从何时开始,突然间,政坛的喧嚣消失殆尽,就好像我从那趟并没有去乘坐的飞机上下来后,耳压恢复了正常,那连续不断而又自说自话、无处不在而又言之无物的嘈杂的背景音突然间消失了。

我不愿忘记紧急状态如何使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是由各色人等构成的芸芸众生,具有不同的需要和麻烦。当我们声称是在和每一个人讲话时,我们实际上只是在和每一个会意大利语、拥有一台电脑并懂得如何使用电脑的人讲话。

我不愿忘记欧洲的行动滞后了,过分滞后,以至于没有人想到,在绘制意大利疫情曲线的同时,也绘制一条欧洲传播曲线,那会让我们感到在这场灾难当中是团结一致的,至少表面上是团结的。

我不愿忘记疫情的源头并非一个秘密军事实验,而是源自我们与环境和自然的妥协式关系,源自我们对森林的肆意破坏以及我们不计后果的消耗。

我不愿忘记在疫情发生时,我们在技术上和科学上的准备都严重不足。

我不愿忘记自己并没有努力表现出英雄主义。在促进家庭团结方面,我既不坚定,也无远见。在需要的时候,我没能使任何人振作精神,甚至连我自己都做不到。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