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书画题跋背后的故事

Image 2021-01-22

当我们流连于博物馆展厅、驻足于古代书画面前时,往往都是被精妙的画作本幅所吸引,而无暇顾及画作之侧的题跋识语。殊不知,这些题跋文字不仅仅是对于画面的注释和流传递藏的印记,更是前人文雅遣性、抒发心性的记录。本期我们选取了与中国历史上两位著名才女息息相关的两件画作,从它们的款识跋语中一窥当年的传奇故事。

《陆小曼手卷上的名家题跋》一文聚焦于陆小曼1931年创作的设色山水手卷,该手卷背后的故事颇为传奇,它不仅仅是目前存世最早的陆小曼绘画作品,同时也是徐志摩飞机失事时留存下来的唯一遗物。卷后留有邓以蛰、胡适、杨杏佛、贺天健、梁鼎铭、陈蝶野、陈从周等人题识,勾勒出了一幅民国文苑图景。

《崔鹤临本与浙东文士群之因缘》一文对清人崔鹤《媚香楼小影》上所存百余年来之题跋进行考释,梳理出其递藏经过,将该画与浙东文士群所结的一段因缘呈现给读者。

图文/美术报

陆小曼 设色山水卷 39.8×251.2cm 1965年陈从周捐赠 浙江省博物馆藏

陆小曼手卷上的名家题跋

文/周惠斌

一代名媛陆小曼(1903-1965)是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江苏常州人,别名小眉,出生优渥,芳姿秀美,才艺出众。自幼受母亲影响喜爱绘画,少女时代曾学习油画,喜好静物写生和风景临摹。后师从刘海粟、贺天健、陈半丁等名家研习国画,擅长淡墨和设色山水,兼及工笔花卉和仕女,格调幽雅淡远,气息清新秀润,画风细柔飘逸。刘海粟不吝称誉:“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闺友赵清阁则评价道:“陆小曼的画如其人,清逸雅致,诗意盎然,书卷气洋溢,自然洒脱,韵味无穷!小曼说她爱大自然,因此愿陶醉在丹青的河山风景中。”

1931年春,陆小曼精心绘制了一幅长近四米的手卷《设色山水》(原画无题),画面缜密清丽,脱俗淡雅,寄寓了画家对神州大地锦绣河山的热爱。全卷布局精巧,以平远构图、散点透视,描绘出江南山水的秋色秋意,群山逶迤连绵,林木茂密苍劲,山泉泠泠,茅舍掩映,远山近水,疏密有致,气韵畅达。作品赋色清幽,雅致悦目,意境辽阔,咫尺千里。徐志摩不胜欢喜,爱不释手,装裱后随身携带,四处请托各界名流赐墨题跋,意在使之成为一幅别有意味、“很神气的一大卷”,藉以激发陆小曼的创作兴趣和热情,不意在诸多文人学者间,引发了一段中国画写实与写意孰高孰下的争鸣。

北大美学教授邓以蛰(“两弹元勋”邓稼先之父),第一个在长卷上赋诗以赞:“华亭端的是前身,绿带阴浓翠带醺;肯向溪深林密处,岩根分我半檐云。”继而题跋:“辛未夏日,志摩来自沪上。一日携此函相示,予讶为谁家杰作。志摩曰:‘小曼之作也!’予复问曰:‘予不见小曼仅两年,今已有此巨构,能不令人叹服耶!’志摩托予为之装池于市厂,既成,爰系一绝而归之。”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一生挚友胡适把玩之余,却没有盲目吹捧,他以融通中外的学力、“门外汉”的眼光,在邓以蛰后面题写了一首白话诗:“画山要看山,画马要看马;闭门造云岚,终算不得画。小曼聪明人,莫走这条路;拼得死工夫,自成真意趣。”随后又秉笔直言:“小曼学画不久,就作这山水大幅,功力可不小!我是不懂画的,但我对于这一道却有一点很固执的意见,写成韵语,博小曼一笑。”意指一个人做事要扎扎实实,画画亦然,看熟了山,研透了马,下笔才峥嵘。落款时间为7月8日。

数日后,徐志摩将长卷带至南京。社会活动家杨杏佛看到胡适的“打油诗”和“规劝”后,很不以为然,认为文人画家寄情山水,旨在抒发个人情感,大可不必为“写实”所“桎梏”,于是在7月25日挥毫写道:“手底忽现桃花源,胸中自有云梦泽;造化游戏成溪山,莫将耳目为梏桎。小曼作画,适之讥其闭门造车,不知天下事物,皆出意匠,轻信经验,必为造化小儿所笑也。质之适之,小曼、志摩以为何如?”

画家贺天健也有感而发,于“中秋后八日”在上海题写道:“东坡论画鄙形似,懒瓒云山写意多;摘得骊龙颔下物,何须粉本拓山阿。”高度认同杨杏佛的观点,认为作画不必拘泥于形似,应注重文人气息,对胡适的“不解风情”(说陆小曼作此画是“闭门造车”)大唱反调。

画家梁鼎铭则以晓畅平白的语言表达了相似意见:“画山要看山,画马要看马;闭门造云岚,终算不得画。自然是不对的。如果不看山不看马,不得已不免闭门造云岚,那就闭门要闭得紧,无论什么人不许进来。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家里,说一句话:就是不要学某人某派的画,只是要有我自己,虽然不像山、不像马,确有我自己在里,就得了。适之说,小曼聪明人,我也如此说,她一定能知道的。适之先生以为何如?再说一句话,就是看山画山,看马画马,也要画的自己的山,自己的马,否则不如照像何必画。”

画家陈蝶野又紧随其后题跋道:“今年春,予在湖上。三月归,访小曼,出示一卷,居然崇山叠岭,云烟之气缭绕楮墨间,予不知小曼何自得此造诣也。志摩携此卷北上,北归而重展,居然题跋名家缀满笺尾。小曼天性聪明,其作画纯任自然,自有其价值,固无待于名家之赞扬而后显。但小曼决不可以此自满,为学无止境,又不独为画然也。”写罢又续画了小幅猫蝉图,署“蝶道人戏笔”数字,图文并茂,妙趣横生。

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飞机北上中途触山,不幸罹难,随行携带的手卷因存放在铁箧中,未遭焚毁,成为徐志摩唯一且完好无损的遗物。人亡物存,陆小曼视此历劫之物为最宝贵的纪念,一直珍藏身边。此后,潜心书画,以丹青度化人生,作品入选新中国第一次、第二次全国画展;1958年,如愿加入上海美术家协会,又被聘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书写了一道属于自己的亮丽风景。而那幅手卷,因为荟萃了名家累累题跋而熠熠生辉,更见证了过往岁月文人交往的风雅逸事,富于极高的艺术价值。

1965年4月,陆小曼病危。临终前,她将《设色山水》手卷,连同梁启超书赠徐志摩的“临流此意”集句联、未及印刷的《徐志摩全集》的纸版和样本,交给徐志摩的表妹夫、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保管。文革前夕,陈从周将前两者捐赠给了浙江省博物馆,并在手卷末写了一段说明:“此小曼早岁之作品。志摩于一九三一年夏带至北京征题,旋复携沪以示小曼。是岁冬,志摩去京坠机,箧中仍携此卷自随,历劫之物,良足念也。”2018年9月8日至11月18日,该手卷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曾惊艳展出,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了。

崔鹤 媚香楼小影 52.4×124.5cm(本幅) 纸本设色 立轴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崔鹤《媚香楼小影》临本与浙东文士群之因缘

文/谢轩江

中国古代书画在流传过程中,难免反复经手,期间有弗客气者,则直接于画中作跋,最喜钤印作跋的非乾隆莫属。然这等矫情事,文人墨客趋之亦多,好事者亦有将题跋与画拼合者,上下左右齐接,不同经手人不同之书风,反复装裱,使画作尺寸扩大,有若明代之“水田衣”,画之精神样貌实已历经多次“表现”矣。清人崔鹤(约1800-1850)之工笔画《媚香楼小影》临本,所绘之李香君即为一例。然其中却有颇多令人玩味处。

画中落款有:丁丑九月问琴崔鹤绘,钤三印,因图像关系,不能辨识。画中左上端之诗,为嘉庆间客居羊城自号“石渔居士”之宁波人所书,其欣然在原画之左上角录下《桃花扇》卷一第六出“眠香”中——侯方域赠与李香君之宫扇上的题诗(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9月版,王季思、苏寰中合注孔尚任《桃花扇》,46页):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嘉靖丁丑九秋石渔居士识于羊城□斋(一字弗敢妄断)。(钤“□□□□”此印模糊不得辨、“二憨”、“四明髯公”三印)

“石渔居士”所录孔尚任改写侯方域是诗之由来与诗之意境转变,于上所引之书第49页28条注释(王季思、苏寰中合注)中可见得,兹弗赘引。这位录诗人虽于落款中有“石渔居士”之称,第一印在现所见图放大后仍模糊不可辨,幸后两印经仔细辨认为“二憨”、“四明髯公”,据此二印则可窥得该画在此后由粤流入浙东之端倪。

自号“石渔居士”的题跋者,即帧首竺麐祥跋语中之“李二憨”也。嘉庆时期的李二憨实难再考其详,笔者在《慈溪李氏家谱》中检得李家宰之后——“延”字辈三兄弟,皆生于乾隆时期,卒于道光年间,时代颇相契合。其中老二李延九(见上海图书馆藏,民国辛巳暮春李贤树修,世系谱三、世系表十一)生于乾隆三十二年,卒于道光二十二年,惜信息无多,弗敢妄断矣。李二憨还为后世提供了另一重要信息:即其落款中所属时间为嘉庆丁丑九秋,即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此时崔鹤之大概年纪尚不到二十,其临画时间恰也在丁丑九月,遂大抵可判断是画完成即转交到了李二憨这位客居羊城的宁波人手中。

帧首楷书“落款处”跋者为竺麐祥,浙江奉化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殿士登进士三甲第二名,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且有留日经历。竺氏跋之上端虽有缺字,然其解释甚详,大抵道明了这幅画由广州辗转而至宁波的经历:

□□(媚香)楼小影临本,吾甬李二憨先生得之粤中,陈氏嗣归□□□杨氏,帧首旧有二憨所书《李姬传》,为鼠所饱爰,为□□□(杨季眉)先生补书之。丙辰孟秋仁湖竺麐祥识。(钤“竺麐祥”印)

竺麐祥言是画曾为其同乡“石渔居士”李二憨所有,且李二憨除了于画中录《桃花扇》“眠香”一出中之诗外,还曾在画之帧首以楷书钞写侯方域撰《李姬传》,只是这一部分此后遭鼠啮咬至残缺不全。杨季眉(笔者从竺氏跋语第三行最上端残存的四分之一笔划、结合该画是时之收藏者推测为杨季眉)则邀请竺麐祥对《李姬传》进行了“恢复性”书写,惜现在这部分内容又出现了少许残缺。又竺氏落款处所谓丙辰孟秋,时间当为1916年农历7月。

洪允祥于左侧栏上端题诗云:南去双栖柳如是,北来一品顾横波。清流误杀侯公子,扇底桃花奈尔何。江南花落入萧晨,一去金陵跋已陈。壮悔堂前人好(如字误)在,也应千遍唤真真。绮梦匆匆二百年,秦淮恨水晚溅溅。媚香楼底多佳侠,肻唱鸟阖燕子笺。南朝影事梦模糊,冉冉香魂一缕孤。等是诗人肠断处,袖中携得孝陵图。丁巳重阳前三日洪允祥(钤“允祥”印)。

洪允祥诗中:“清流误杀侯公子,扇底桃花奈尔何……壮悔堂前人如在,也应千遍唤真真。”实可见洪氏在1917年重阳前三日的题画诗,非一般随意应付,而是对侯方域、李香君的前尘旧事有所了然也。

洪允祥,慈溪人,初名兆麟,允祥实为其字。少时即聪颖过人,在慈溪享有文名。然于乡试中却屡不能得第而性情大变,好饮而狂狷,曾放言“彼淮南鸡犬安足异,吾脚底蚂蚁且青天矣。”幸洪先生游于沪上,得遇乡中先达蔡元培先生,受蔡氏提举而入南洋公学,其人生之轨迹由此改变,常与谢无量、马一浮等人神交。

右侧栏最下端为杨季眉得画后之自题诗,其云:白门新柳日初斜,犹集昭阳旧暮鸦。团扇謌翻浑不似,却将血泪洒桃花。犹是江南锦绣春,落花啼鸟总伤神。谁将家(国)兴亡感,为借佳人一写真。溪上赭麓懒樵季眉氏题于紫蟾山北之壶青阁。(钤“杨显瑞印”、“季眉”两印)

杨季眉自号溪上赭麓懒樵,据前《宁波旅沪同乡会月刊》135期所考,其又有“慈绅”一说,从其诗后所钤之印观,季眉当为其字,杨显瑞为其姓名矣。杨氏落款处未书时间,或在竺麐祥重书《李姬传》之后,此仅能做一揣测。

民国“医林怪杰”范文虎于右侧栏上端题诗云:有女能为悦己容,莫将漂泊怨东风。桃花扇底兴亡恨,併入南朝落照中。奄儿解囊媚名流,名节终为士类羞。莫道青楼无特识,人禽分在此关头。秦淮金粉久漂零,顾柳同时眼亦青。择木良禽非易事,钱龚屈膝扫新廷。妙绝丹青笔一枝,媚香楼上写瑶姿。眉间含有沧桑感,三百年来再见之。杨君季眉以旧藏李香君小影属题,丁卯十月文虎范赓治初稿。(钤“文父”印)

范氏后人存有一份珂罗版缩印的《故清县学附贡生范君墓志铭》,为同县张原炜撰,同乡钱罕,即钱太希所抄。言范氏讳赓治,字文虎,晚年自署息渊,先世居襄阳鄧城,宣和间其先祖“宗尹”官观文殿大学士,随高宗驻跸临安,其子公麟则为范氏迁鄞之袓。

右侧栏第三位题诗者为胡炳藻,其诗云:秦淮烟月数从头,舞馆歌台今在不?流水声中寻旧梦,桃花隐约媚香楼。丁巳秋八月蟄翁胡炳藻题。(钤“胡炳藻印”、“桥南蟄翁”二章)

胡炳藻(1862-1942),近代书法家。字茝庄,居慈城镇解放桥南胡家大门,故又号桥南,晚号蛰翁,乃钱罕之舅。其从梅调鼎学书,得其真传。有地方文人评其书曰(见1924年《宁波周报》第1卷第16期,爱楼撰《甬上书画名家》):功力虽不及梅之深,然体态峻整,笔致韵静,虽未高超,去俗已远,非寻常书流所能梦见,然其境稍嫌偏狭。

又林语堂得画时间为民国二十三年,即1934年。其于帧底跋语中言:民国廿三年五月,托友由杨季眉处购得是像,悬之“有不为斋”。全室珠光宝气,不复有童□气,终日痴昏。吾求此画甚久,今得之,一生第一快事也。林语堂。(钤“林语堂”印)

林语堂之“有不为斋”在台北阳明山半山永福里,始建于1966年,故其在该画帧底之题跋当不早于1966年。

崔鹤是画临于1817年秋天,客居羊城的“石渔居士”李二憨当月即得此画,此后由陈氏再转手至杨季眉,遂使该画与浙东文士群结下一段因缘。杨季眉收购是画之时间当在1916年7月或略早一些,杨氏先请竺麐祥修复李二憨所书《李姬传》,复又请高振霄题诗。次年先后请陈康瑞、胡炳藻、何其玫(此三人时间较接近)、洪允详、冯幵等题诗。1927年再请范文虎、淇园小隐葉邨氏题诗。1934年林语堂于杨季眉处见得是画,大爱之,遂托人购得是画,至1966年后“有不为斋”建成,方题诗作跋。约在2005年转大都会博物馆所藏。

对此画之赏析,需同历史与文学叙述相结合,若孔尚任之《桃花扇》。清嘉庆间“青年画家”崔问琴所临的这幅小像,无疑对生活于媚香楼(南京一妓院名)的李香君做了较有思想的设计:李香君置身于中式圆窗建筑中,其人娇弱体态与屋中陈设及屋顶之柳树,乃是对李香君身份之隐喻;其手中之桃花扇乃侯方域所赠,象征一段爱情,屋前之桃花则是对两人感情的进一步隐喻;而桌上摊开着的一本书,则别有含义:其虽身世复杂,却有着非同凡可的知识累积,有其个人之精神魅力,与其容貌姿色可谓相得益彰。遂崔氏所临原画之布局颇费一番心思。

《2021'「艺周刊」画坛风云榜》海报

「名家·艺见」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