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冷门《卜算子》,隽永绵长,结尾两句最为断肠
卜算子 断肠
明 夏完淳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本词开篇点题,“秋色”、“空闺”,四个字定下调子,入秋时,万物开始凋零,人很容易升出悲凉的情感,即会引发往事不可追的遗憾来。
悲秋,深夜,秋风横扫,梧叶飘零,簌簌遍地。诗人借深秋典型的景象来表达内心的孤寂、彷徨与凄苦。
前两句虽然全是景语,但是诗人的情感已全然带出。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第三、四句,进一步由景及情。
同心结,一种花结样式。在古时婚礼上是一个重要环节。宋朝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记载,新娘出嫁时,男、女两家各出一根彩缎绾成同心结,男女各执一头,相牵而行,拜祖先、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同心结的含义即是永结同心。
回归本词第三句,“谁料”一词,出乎意外地转折,本来一心盼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是事与愿违,“同心结”没有结成反而被分隔两地,只有满腹的思念相伴相随,秋深夜永,痛彻心扉。
第五、六句,“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又是两个情景交融之句。
十二玉阑干,意指曲曲折折的阑干。阑干曲折也暗喻着心思的曲折幽邃。张先的《蝶恋花》中就有“楼上东风春不浅。十二阑干,尽日珠帘卷”的句子(《蝶恋花·林钟商》)。
风吹纱灯,灯火明灭闪烁,就像相思的心情,起起落落、忽凉忽热。
结尾两句,最终扣题: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立尽”——站立时间之长,伤情之深,相思之切,心境之苦,形影之孤尽在这两个字当中。而在这“立尽”之时,清泪斑斑,不知流下了多少行。清人黄景仁,一句著名的“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与本句的诗意很些相近之处。
而正值此深情难禁之际,只听见几声寒鸦啼鸣,只看见秋月光华一片。寒鸦懵懂不解语,明月犹是照离人,这更衬得夜冷人孤,忧思不尽。
本首词的结构也十分精巧,以倒叙的手法起笔,先写了夜晚所见的秋风、落叶、玉栏、纱灯,再点明其孤身一人自黄昏立至深夜,愁肠百结,最后以“一片鸦啼月”收束,完美点题而诗意又绵密不尽。
本词作者,夏完淳,字存古。明末抗清义士。
生于1631年。夏完淳出生之时正是明朝末年,风雨飘摇,天下大乱。没多久李自诚攻破北京城自己称帝,宝座还没有坐热,就遇吴三桂放清兵入关,清军横扫北方之后又南下直指大明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弘光政权。朱由崧被俘。
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与夏完淳的老师陈子龙一起集结义士抗清复明,十四岁的夏完淳也投身在义军之中。义军兵败,夏完淳目睹其父自杀殉国,继续义无返顾抗清。不久后被俘,但宁死不屈,就义前怒斥洪承畴的叛国行为,大义凛然,死时年仅十七岁。
本首《卜算子》写得哀婉幽怨,是一首“闺怨诗”,但是也有人解为托“闺怨情”而抒“爱国情”。如何解读是每个读者的权力与体会,在此不作评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本首小令都是隽永绵长,颇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