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鉴赏|古画中的大寒与青铜器里的蜡祭

2021-01-21

旧年将末,新岁欲临。大寒,在农历的年终岁尾压轴出场。

今年的大寒又巧遇腊八节。“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一过,年味渐浓。一般认为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腊祭仪式,而中国的蜡祭传统,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上古时期……西周青铜辛鼎上便难得地保留了西周蜡祭的制度内涵。

南宋 马麟 《层叠冰绡图》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榆林窟第3窟的壁画里,寒野苍茫,寒气砭骨,一株小树却已萌生新绿,昭示着未来一年的勃勃生机。

大寒,宣告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到来。但这时又是热闹的。因为正值岁末,一年中最隆重的一次团聚即将到来,赶集备年货、扫尘洁物、写春联、准备鸡鸭鱼肉各种年肴……全家人为此欣欣然忙碌奔波,为生活的仪式感开始操持。

除此,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愿来年吉祥安康,诸事顺遂。在古代,大寒更是和瑞福关系紧密——人们忙于和过去一年告别,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增添诸多期待。

岁末祈福 万吉万宜

岁末年初,寺院都是极其忙碌的地方。信众纷至沓来,香火颇旺,整个寺院上空,弥漫的都是心愿和故事。

在古代,寺院结坛转经祈福是此时不能少的热门节目。敦煌文献有记载,曾经的年终结坛算是佛界盛事,要持续五天四夜之久。

寺院中竖幢幡、悬佛像,僧人们诵经转唱,还有丝竹管弦乐器伴奏左右。地方节度使及官员也加入其中,持炉焚香,虔诚礼拜。

拜塔 莫高窟第103窟 盛唐

观音等众佛教神仙也没闲着。成为来年期待的嘱托对象。

敦煌文献S.4654卷《岁末结坛斋文》中记载:

“今者旧年将末,新岁欲临,置净坛于中央,敷幡花于宝地者,则有我府主太保,受大悲之付嘱,以法治民;承观音之遗文,钦贤仰圣。所愿者,愿龙天八部,定社稷以恒昌;所祗者,祗释梵四王,保敦煌而永泰。千灾万鄣,随旧岁送出于镇围;万吉万宜,逐新年来临于玉塞。”

岁末祈福,就是要送走旧岁的千灾万障,迎来新年的万吉万宜。

观音菩萨 莫高窟第57窟 初唐

岁暮聚饮乃我国传统古俗,含有辞旧迎新之意。古人会在岁末举行一次集体聚会,叫做“建福”。

敦煌文献中对此有明确的记载,S.2894v2《社司转帖》中,“右缘常年建福一日,人各炉饼壹双,净粟壹斗。幸请诸公等,帖至限今月廿二日卯时于安家酒店取齐。”

露天酒肆 莫高窟第360窟 中唐

既然“常年建福”,可见是常规性的岁时活动,不同时间的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建福日期,但都集中在腊月下旬,社人会集的地点均在酒店。

帐篷酒肆 莫高窟第12窟 晚唐

莫高窟壁画

敦煌从晚唐以来,归义军衙府在每年腊月中下旬还要画钟馗像,为过年张贴做准备。

此俗盛行颇久,今天亦有家庭会将其请出,作为门神与对联用在一起,成为“春节张贴标配”。辟邪镇宅,保佑平安。

从腊祭到腊八 :感恩万物,崇德尚礼

腊八,是进入“忙年”的开始。腊八一过,年味就越来越浓了,从喝腊八粥开始,之后便是祭灶、扫房、炸年糕、宰猪羊、写春联等等,直到腊月的最后一夜过除夕。在过去,老北京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天真童趣里流露出孩童们到了腊月对过年的无限期盼。

腊八节,又称“腊八”,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原意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

关于腊八节的起源,学界尚有争议,但一般认为古代的腊祭仪式为其雏形。不过,秦汉之前,腊祭的日子并不固定。汉代时,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腊八节最终得以形成和确定“初八”这个日期,是佛教进入中国以后的事情。

就是腊月初八这一天,一般要喝八宝粥,可是,为什么要喝呢?据一些学者考释,在我国传说中的上古时代,有一位上古天子。伊耆氏,在每年丰收之后,要向自然感恩,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感恩体现了先民博大的宇宙关怀,这一感恩的活动称为“蜡祭”。

《周礼》里面记载,职官中有蜡氏,蜡氏,下士四人,徒四十人。负责掩埋尸骨,清除路面不洁之物。但在商代殷历十二月时当秋分所在之月,其既标志着农作周期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一年的结束。上古时期,秋分次月便是一年的开始,称为岁首正月就开始了。但是后来,历法发生改变蜡祭之时,已经进入隆冬,并不是秋收之后了而十二月祭祀的传统却保留了下来。

天子年终大蜡,要索祭八神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这是中国人的感恩节,那么,是哪八神呢?东汉大儒郑玄做了一番考释。他认为是这八神:先啬、司啬、农、邮表畦、猫虎、坊、水庸、昆虫。

清代大儒孙希旦认为,猫虎、昆虫范围太小了应该是百种,所有的动物,都要受到先民的感谢。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冯时研究员同意这种观点,所以,八神应该是:先啬、司啬、百种、农、邮表畷、禽兽、坊及水庸。

这种祭祀风格尽显古人大爱无疆,仁至义尽。祭祀百种的风俗,流传至今便是于腊月初八以百谷煮粥之习。

蜡祭要喝酒这是当时的保留节目。到了南朝的时候,还有这种风俗。《世说新语·德行》:“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

孙希旦说:党正祭蜡,属民饮酒,而一国之人皆若狂。黄衣黄冠而祭,谓农夫与于蜡祭之礼者,既祭则使之饮酒宴乐,以休息之也。

蜡祭,中国先民们的丰收节,也是最原始的“狂欢节”。

冯时研究员发现,西周辛鼎上珍贵地保留了西周蜡祭的制度内涵。

西周穆王时期的青铜鼎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西周穆王时期的青铜鼎,鼎的主人名叫辛。在这件鼎腹内有四行二十五字铭文,虽然字数不多,内容却关乎一种古老的祭祀——腊祭。

青铜铭文拓片

铭文中“罝用饫”为全文内容的核心,而“罝”字之考释又尤为关键。冯时先生对这个字进行了考释。

罝,在本文中便读为“蜡”。鼎铭记载了器主辛参与蜡祭饫礼,并且有尊贤正位的故事。蜡祭传统,可谓源远流长。

(本文综合自敦煌研究院、亚洲考古等)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