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从南怀瑾讲“求雨”的趣事儿,浅谈一点“中庸之道”的认识

Image 2021-01-20

先来看一下,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是怎么看待“中庸之道”的。以下是南师的著作内容节选,他在里面谈了一个“用中庸之道求雨”的趣事,来看一下:

《中庸》是非常切实的一个东西。不管你是学佛、学道、做哪样,所以我以前经常讲,不把《大学》、《中庸》都弄好,你学佛也不成,学道也不成。说起讲《中庸》很有意思,是四十年前的事了。当年在四川到了嘉定五通桥,一班朋友把我接去。那个五通桥你们去过的大概知道,有个竹公滩,长江的里边有个半岛,那也是个很富庶的地方,到了那个地方,大家很高兴:唉呀,你来很好,真的很好!很多四川的朋友在那,就说:我们这里三个月不下雨了,你来这里有什么法子求雨好不好?

我说:“好啊!”年轻人,那个时候年轻啊!

“难什么难?!”我说我讲经求雨就好了!他说讲什么经?我说讲《中庸》。

“啊?!”他们说:“讲《中庸》?那是儒家,可以求雨啊?”我说会啦!他说几天哪?我说,一个礼拜吧!《中庸》一个礼拜讲完,求雨。哈!我话随便乱吹,到底年轻!

后来他们真要我讲《中庸》,唉!我说这下糟了!这个牛吹了,讲一个礼拜下雨,不下雨我还是照讲《中庸》。到了第六天,不下雨,我想这一下,《中庸》完蛋!(众笑)

好!结果讲到第六天下午,稀里哗啦一阵大雨下来,我说你看吧,“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呦!(众笑)

后来他们四川朋友问:哎,这是个什么法子啊?我说,这是《中庸》法啊!他说是《中庸》哪一法呀?“哎!”我说,“发而皆中节”,我说这叫做砍竹子遇节——我那么讲了,刚刚这一刀砍下,砍那个竹子啊,“蓬”,已经碰到那个节巴了——为什么会下雨噢?我也没有神通,我想大概是大家心跟到《中庸》走,心好一点,人心即天心,可以感动(天)。我说这一下,刚刚这一刀砍得好——它也应该下雨,两个多月不下雨了,该下了嘛!哈!所以叫做“发而皆中节”,我说是碰到那个节了。

啊!笑话归笑话,讲个笑话完了,使大家轻松一点,(从中)了解一个道理。学问之道,需要变化气质,这个气质,啊,换句话说修养之道先把气质变化了,再谈见道。《中庸》的路线就是这个路线。这个路线是基本修养的功夫,从行为道德上入手的。

以上的内容,选自南怀瑾先生的著作《话说中庸之第一辑》,一个字也没有改。南怀瑾认为,《中庸》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人的基本修养问题,修养好了自然就会见道。本人深深同意这种观点。

在《中庸》原文之中,对中庸的定义是:“喜怒衰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意思就是人的内心没有发生喜怒哀乐等等情绪时,称之为中。发生喜怒哀乐等等情绪时,始终用中的状态来节制情绪,就是和。中的状态即内心不受任何情绪的影响、保持平静、安宁、祥和的状态,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基础)。而始终保持和的状态,不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自我控制情绪,不让情绪失控,让情绪在一个合理的度里变化),则是天下最高明的道理。

中庸包含三层理论,第一层理论是中不偏,庸不易。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第二层理论是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让自己的“七情六欲”不能太过;第三层理论就是“以中为用”,把中庸之道实践于社会生活。

《中庸》开篇第一章就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而清朝杨亶骅《中庸提要》曰:“《中庸》全书,以‘道不远人’句为宗旨”。他认为,这就是中庸整部书的宗旨。非常赞同。

个人的看法是,所谓中庸之道,就是要人时刻认识自己本来具有的“道”,所谓“道不远人,人不远道”。孔子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而子思更是把它发展为忠恕之道,慎独之道,等等。

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至诚尽性。二是慎独自修,三是忠恕宽容。

至诚就是真,就是“直心”,佛家讲的“直心就是道”的那个直心。慎独近似于“禅思”,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偏离道。忠恕就是大乘之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他人和社会的帮助和助力,以及对自己的检验。

说到慎独,个人认为不一定是在山洞寺庙中去独自一个人思考,而是在热热闹闹的地方也要保持自心的一种清醒,才叫慎独。所以,南怀瑾大师说学习中庸先要有基本的修为,是修为的基础,这句话能给人很大的启发。

《中庸》还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这是讲述的“天人合一”的道理。关于“天人合一”的论述,古人实在太多了,有的都有些教条和神秘化了,不如直接看《中庸》的原文。原文说,天之道就是诚,诚其实就是真,不假。《中庸》里讲的“不思而得”就是佛家说的第一义,不用思考,思考了离真理就远了,中庸无疑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天人合一就是人要“诚之”,即做事情要待之以真,真直就是道。不管古人那些千经万典怎么讲,个人认为这就是天人合一最简单的解释。

《论语.里仁》记载孔子告诫曾子的话:“吾道一以贯之。”别的学生问曾参,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为仁之方。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忠恕之道,也就是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为仁、行仁。孔子一直就没有偏离过道,而曾子以道的应用解释为“忠恕”。是内体外用。

现在有些人误会了儒学, 觉得它教的办法“太软”。如果学习一下中庸的真实思想,恐怕就不会误会中庸之道,也不会误会儒学了。因为中庸讲的是道不可离,要找自己的第一念,按照直心去做事情,而不是僵化的去遵守“五常”,那都是途径,而不是彼岸,也不是儒学的“根”。中庸之道是叫人认识天道,从而自我认识自我修养,达到人生的自由,而绝不是让人越走越累的。这样理解的时候,《中庸》后面那些修身齐家治国的具体方法才能真正的对自己起一点作用。

声明一下,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 见解,如有谬误即刻改之。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