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博物馆|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
央广网上海1月10日消息(记者杨静 林馥榆)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朝花夕拾》报道,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的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当地渔民在下海作业的时候打捞海参的时候发现了一艘沉船,也就是“黑石号”。“黑石号”沉船的发现在当时震惊了世界,被发现的瓷器之多,以及围绕在这艘沉船上的谜团,都让黑石号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今年是中新建交30周年,值此时机,这批在水底沉睡千年的“中国制造”首次回归故土。
去年9月15日,一场久违的展览在上海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此次展览共展出248件/组文物,其中包括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的168件,以及来自上海博物馆馆藏与国内9家借展单位的陶瓷、金银器、铜镜等各类文物80件。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副主任彭涛告诉记者,“宝历风物”展是上海博物馆疫情恢复开放之后,推出的第一个国际合作展览,这批海外唐代文物精粹首次集体亮相中国,是继2019年上海与新加坡开启全面合作新机制之后,进一步深化人文艺术方面的互通互鉴。
彭涛说,“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原来最初的计划是4月份,因为疫情的影响,不断推迟到了9月份。
“黑石号”上出水的长沙窑瓷碗(本文图片: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刻有“宝历二年七月十六日”字样的长沙窑瓷碗
记者采访当天并非假日,但仍然吸引了很多观众前来观看。这艘千年古沉船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能吸引这么多人前来观看?这当然要从20多年前的一艘沉船说起。
1998年,在海底沉寂了千年之久的“黑石号”沉船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被发现,出水了陶瓷器、金银器、铜器、铁器、钱币、玻璃器、各类香料以及生活用具等大量文物。经过考古学家对船体残骸推测,是阿拉伯人使用的双桅或三桅帆船。
彭涛说,因为它的建造技术跟中国的船只的建造技术是完全不一样的,它没有用一颗钉子,它全部是用绳子来捆绑,而且没有水密隔舱。相对来说,造船技术方面不如中国那么先进,但是这个艘船本身还是挺大的。从遗迹上看,大概有20—22米长,宽有7—8米,然后载重量大概有25—30吨左右,在当时已经是体量非常大的一艘商船了。
大量物品被打捞上岸,人们最需要了解的就是沉船的年代问题。专家曾采用放射性碳14对沉船上出水的八角、茴香和船体木料等物品进行了连带检测,但都没有能取得满意的结果,直到一个并不起眼的瓷碗的出现。
彭涛表示,这一件长沙窑的碗虽然很不起眼,但是它保留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在这个网的外侧有刻有“宝历二年七月十六日”的字样,那么就这件碗就为我们提供判断这艘船沉没年代的可靠的依据。就是公元826年到820年,也就是中晚唐时期。我们从这出土的器物来判断,就是那些碗和这只碗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是完全是一样的,所以可以说明它们基本上是同一个时期生产的。而长沙窑这类民间性的窑厂,生产出来的东西以后不会拖很长时间才会销售出去,这样的话它的效率就太低了。因为他们要追求利润,所以说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就是说这一批瓷器大多数都是这个年代生产的。
唐青花
八棱金杯
根据专家们的分析,这艘船是经由东南亚运往西亚北非,船上满载着中国货物,仅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涵盖了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长沙窑彩绘瓷、白釉绿彩器等唐代南北方著名窑场的诸多精品。其中,又以长沙窑出水的器皿最多。
这6万多件器物里面,长沙窑出土的器物是最多的,有57000多件。而在这57000多剪长沙窑的瓷器里面,有超过5万件是各种各样的碗。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望城县的潼关镇一带,由于造价低廉,产量大,在唐朝时吸引了很多外国客商前来采购。如今,这些瓷器上精美的图案留给后人许多重要的信息。
彭涛表示,长沙窑本来并不受重视,(学术界)一直认为是一个地方性窑厂。“黑石号”一船就出水了5万多件长沙窑的瓷器,占(瓷器)总数的90%以上。那么,我们有必要对长沙窑进行重新认识,可能它在当时就有一个非常大的出口数量。这些碗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它在碗口有4块这个褐色的斑块,这一类的器物在中国本土非常少见的。可以说就是为西亚地区特意定制的,还有很多异域的元素在里面。比如说这儿有一件胡人头像的碗。除了碗以外,就是出土数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罐。它的装饰特点很明显,就是在流和两个系的下面,用模印贴花的纹饰来装饰,然后贴上了以后呢再在上面就是涂一层这种酱颜色釉,让它更加醒目一点。而这些模印贴花的纹饰里面有很多是来自西亚的元素,比如说非常多见的胡旋舞,一个胡人站在一块圆形的地毯上在旋转跳舞。
在黑石号沉船打捞出的瓷器中,最令人惊喜也最珍贵的是三件唐青花瓷,这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花瓷。据彭涛介绍,目前,这两件器物是没有见过的。这种完整的唐青花盘, 质量是非常的高,而且显然钴料是进口钴料。“黑石号”上这三件完整唐青花盘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中国的青花瓷器早在唐代便已远销海外。
彭涛说,这个青花料也是这个学界关注的一个重点。那么已经有学者做过测试了,这种青花料和我们后来用的情况都不一样。元明清的青花料,其实它是不一样的,元代我们用的是叫苏麻离青,是从波斯那边进口的,是低锰高铁。然后到了成化以后,就开始慢慢地用这种国产的青料了。到了嘉靖年代,然后又开始又回青料,所以说这种青花料的变化也是有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这个唐青花的青花料这个都不一样,它是现在还没有找到具体的产地,就是又是低铁又是低锰,所以对所以这种青花料到底来源在哪,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在唐三彩里面就很早就用到了这种钴料就是青花的料。
这批唐代的宝藏种类繁多,除了瓷器之外,还有金银器、铜器、各类香料以及生活用具等,尤其是金银器制作工艺极为精湛,八棱金杯、金盘及鎏金银 盒的精美程度可与陕西何家村窖藏的金银器相媲美,使得人们对唐代海上贸易有了更多的认识。
彭涛表示,这件金杯子出水了一件,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体量非常大,比如它的这个环上面的指尖上面有这个雕刻了背靠背的两个胡人的形象,而且在这个八棱杯的每一个面上,它都有一个人物。那么这个人物呢,就很有可能也都是胡人的乐伎弹奏各种各样的乐器或者舞蹈的这种形象。
扬州是唐代重要的铸镜中心之一,“黑石号”沉船出水江心镜是目前所见唯一有明确纪年并能与文献记载吻合的实物证据,所铸铭文“扬子江心百炼造成”明确了此镜即为扬州朝贡之“江心镜”。
来看江心镜。这个江心镜原来只有文献上面才有记载说“五月初五在扬子江百炼造成”,造成了以后江水翻腾。做好了以后是进贡给皇室用的,里面有八卦的样式,也可能是做为举行仪式时候使用的一种器物,所以那个时候只有文献记载没有实物。这件镜子出土的时候它是破碎的,这是修补后的。那么它在这外面一圈很明确刻了“唐乾元元年”,还有“扬子江新百炼造成”也很明确,这就是现在世界上也就是唯一的一面江心镜。
除了这些出水的珍宝之外,“黑石号”的航行路线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满载了中国各个窑口瓷器的船只到底是从哪里出海的?专家们研究发现,从扬州出港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彭涛表示,这艘船的目的地是比较明确的,应该是当时阿巴斯帝国最大的港口叫希拉夫,现在学术上比较多的学者比较赞同从扬州出发的,因为扬州当时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出海的港口,而且它本身也是一个经济繁华的一个城市。当时文件记载就是扬一益二,扬州是第一,现在成都是第二位的,而且扬州它 本身也是一个交通枢纽,而东西有长江连接,南北有大运河来连接,所以内陆包括北方的大量的器物,可以通过水路直接运抵扬州,所以它的这个交通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从“黑石号”就可以看得出来,在唐代,也就是公元八、九世纪的时候,我们在海上的陶瓷贸易就非常繁荣,而且远达这一个红海、波斯湾一带,把印度洋和太平洋整个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外文明的互相交流中间,承载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彭涛表示,这批瓷器大批量的出口以后,改变了很多当地人的一些生活的状态。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在东南亚,他们用很多当时是用木碗或者木杯,或者是用树叶做成的这种容器来餐饮食用的。用到了我们这种瓷器以后,改变了就当时的生活形态了,包括西亚那边也是,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中国瓷器的大量出口也引起了对当地的制陶业也产生了非常非常大的影响。他们就仿照我们的造型、纹饰来就是来做各种各样的陶器,也促进了就当地制陶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