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优良家风、丰富家学,唐代的书香门第如何养成?

2021-01-11

在中国古代,书香门第一直是一个很优雅的词语,我们经常会将这样美好的词语用在翩翩公子的身上,用在窈窕淑女的身上,或者用在江南名门望族身上。我们也知,这样的词语大致意思也就是指世代以读书为业,充满了书卷气质的家族门楣,这些人经过世代书卷知识的浸润,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儒雅和骄傲。

特别是在唐代,随着读书人群体的壮大,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文学水平也随之提高,很多读书人通过科举改变命运,后又将一些良好的学习和读书习惯传承下去,再加上家族内部本身具有一定的书籍储备,书香门第也就逐渐形成。但是如果细论书香门第是如何养成,也是有讲究的,那么,如果在唐朝需要构建一个“书香门第”,有哪些必不可少的条件?又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书香门第在唐朝迅猛发展呢?

一、书香门第养成法则之精神层面——优良的家风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要培养出一个充满了文化气质的家族,必得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努力,而这些人的共同信念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努力向上所形成的氛围与风气,我们都可称其为家风。家风是抽象性的,而好的家风则是书香门第能够形成的重要先决条件。

在唐朝社会,经历过以前历朝的洗礼和积淀,整个社会依旧是在传统的儒家思想轨道之中运行。而家风则是从这些思想当中所提炼出来并经过整个家族的人亲身实践,无形中存在的一股道德信念和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那么,唐代时期的家风又是如何?

01. 家风的形成依据——儒家经典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既然是“书香门第”,那么家风的形成肯定就是以书为基础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一个家族为了对其族中的成员进行思想的教化,大多会选择儒家经典。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研学,制定出一套本族成员必须遵守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来达到教化的目的。

在这一方面,唐朝书香门第的家风形成大多是依据北齐时期比较典型的《颜氏家训》,从对自我的反思和剖析,到兄弟儿女之间的关系处理,再到读书治学的严谨态度,最后上升到治军和爱国,几乎涵盖了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格所需的所有准则和规范。

这本书不仅是给唐朝文人家族的教育提供了方向和范式,也成为他们形成自己独特家风的重要参考资料,许多文人学者都是在《颜氏家训》的基础之上制定出本家族的道德行为规范的。如韩愈、白居易、李德裕等大名鼎鼎的文人们,都是参考了《颜氏家训》才写出《诫子书》等对后辈提出要求和期望的著作,其目的也都是形成坚固的优良的家风。

02.“昔孟母,择邻处”——唐代文人们为了家风的养成都做了哪些努力?

既然有了统一的行为和道德规范,那么如何坚定不移地实施下去就成为了唐代当时文人们所面临的首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的文人们想到了通过以下方法 :首先是利用传统的道德观念来对族中的子弟们进行熏陶。

儒家传统的思想提倡忠孝,因此很多文人家庭在族中子弟刚开始上学时就给他们灌输关于忠孝的概念,编写关于忠孝的教科书、讲述自古以来的忠孝小故事、制定生活中需要遵守的忠孝规范,就连政府也以《孝经》为准则,宣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庭的孝顺,以此来对百姓们和学校教育进行规范和要求,就是在这些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方式之下,忠于君主、孝于长辈的思想开始在孩子们的心中根深蒂固。

其次,除了以忠孝为基本的道德准则外,文人家庭中也注重培养子弟在处事中的谦卑恭谨的态度,特别是和邻里的关系友好、对待同辈的谦逊,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文人家族往往会选择有着同样优良家风的文人聚居,使得亲族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

除此之外,政府也为了社会的稳定制定出了相应的规范,如唐太宗就有《帝范》,提到应该“敦穆九族……察之以德则邦家俱泰,骨肉无虞良为美矣。”文人家庭中也有类似的歌谣和手册来对族人进行约束,可见在整个唐朝,都是上下一心要建设和睦、和谐、和气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唐代书香门第的养成法则指物质层面——掌握能够传承下去的一门家学是繁荣的基础

01.何谓家学?

就像我们在开头所说,能够被称为书香门第,那得是累世都经过较好的知识文化教育,且家族成员大多都能够饱读诗书,并且要有整个家族得以传承的家学,在此背景之下,才能算得上是书香门第。那么在书香门第的形成条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家学,因为其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学习内容,也关系到家族子弟的文学素养水平。

而所谓家学,就是在一个家族中,子孙世代都要学习的内容,其内容也是包罗万象,如独特的专业技能、学习经验、信仰的价值观念和体系,又或者是能够像传家宝一样代代相传的书本。唐朝文人家庭中的家学也不例外,大多都是上面所提到的内容。

02.十八般“武艺”,总有一样要精通

就像我们在小说中看的武侠小说一样,在江湖中一个门派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是因为这个门派有着别的派系所没有的独门秘籍。和武林门派一样,在唐朝如果要养成一户书香门第,自然也要有和别的家族不一样的地方,如京兆的韦氏便是以擅长经学独步天下,他们族中子弟都是精心研习经学,而经学的众多分支里,又数礼学更为精妙高深,韦氏家族更是在礼学领域有着较深的研究。

如韦氏家族中的韦光闰、韦武、韦渠牟等人,都是当时颇具盛名的礼学研究大师。除了经学以外,史学的地位在唐朝也有所提高,《史通》作为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它的出现更是说明史学在唐朝取得的重大进展。

因此在唐朝的书香门第中,也有专以史学研究为业的,如李氏家族,以李百药、李慈、李德裕、李述等人为代表,都对史学的领域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具备较高的史学素养。因此将家学进行良好的传承,必得是整个家族的大部分人都精心研习过,且成就颇高。

三、为何唐代多书香门第?

自汉至唐,文人数量在唐朝达到鼎盛,因此书香门第的数量也相比前朝达到了高峰,而唐朝的书香门第数量众多,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01.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使得文人数量猛增

科举制自从在隋朝建立后,其对整个社会造成的积极意义远大于消极影响。它打破原来阶层固化的局面,使得流动性增强,也使得下层民众有了进入朝堂参与政治决策的机会和可能,同时又为中央输送了更多的优秀人才,使整个社会形成了良性循环。

也正是在这一项制度带来的获益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上读书之路,凭借着科举再步入仕途,寒门子弟并不是只有种田这一条出路了,也会产生贵子,所以在这些益处的吸引之下,文人数量开始有了迅猛的增长。

且随着这一制度在唐朝不断的完善,文人家庭也在不断发展之中,因此书香门第形成的基数本身就较大。再加上士族门第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他们之中的某些家族本来就是书香门第,再加上唐朝的后起之秀,两种群体的总和自然就更加庞大,因此出现了唐代多书香门第的现象

02. 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素质和文化水平

除了科举制度的支持外,经济的发展更是为书香门第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现实条件。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物质层面富有起来,人们才会追求精神层面的提高和享受。而唐朝的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再加上和平年代承平日久,中原和江南地区少有兵燹,人们也渐渐不需要疲于奔命地躲避战争,也不再需要担心温饱问题,因此对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更加重视,这也是良好家风形成的重要出发点。

四、结语

知识和书本往往蕴含着让人心里平静的力量,而一个家族的大部分人经历过时间和知识的浸润也往往更加平和,这种书香门第靠的是累世的学问和在不同学界研究领域的行业大拿,家风的世代培养和家学的世代传承,靠的也就是人们在日积月累当中所凝结成的对儒家经典中忠孝节义的敬畏与遵守。总的来说,书香门第养成不易,它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知识在生产和搬运过程中会发生的必然。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