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李晖达:在考古发掘中找回历史印记

Image 2021-01-11

访谈嘉宾

《文化绍兴·名人面对面》对话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绍兴王阳明故居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

李晖达

对话|嘉宾

“兴趣所致,醉心考古发掘”

主持人:李老师,您好!欢迎做客《名人面对面》,您从事考古发掘工作多长时间了?

李晖达:我是1997年入学,从1998年开始进入了考古专业正式学习。1998年秋天作为学生身份参与了三峡考古。当时因为三峡建设的原因配合做一些三峡工程考古工作,从那个时候算是二十二年。真正来浙江工作是2005年,毕业以后就到了浙江考古所。

主持人:考古发掘工作是非常辛苦的,需要沉下心来做,您从事考古发掘这么多年,觉得有趣吗?

李晖达:沉下心来做,这是必须的。但要说无聊,这就是个人兴趣问题了。当年我们1998年在三峡做考古发掘的时候,大家一起到现场去发掘,还要自己坐船出去买菜,在当时学生时代这是比较愉快的事情。2005年正式工作以后,这份愉快当然还会在,但是同时责任变了,从实习生变成了项目负责人,承担着整个项目,如何去协调考古工作,把考古工作做到尽可能的完善,这个时候很多复杂的情况就出现了。

很多人所谓的单调可能是以为一天到晚就是在山上发掘墓葬,但除了墓葬以外,还有城市考古,荒野上的遗址考古等。比如说我现在在宋六陵做的工作更多的不是在发掘皇陵,而是在寻找皇陵的整个宫殿的遗址。这样的工作有时候确确实实会非常单调,甚至同事都有人问过我,现在宋六陵这个项目到现在第九年了,大量时间都投在这么一个点上。但有一些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事情恰恰就在于需要你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智慧去解决它,只有你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会觉得它是非常有趣的。

主持人:这是您第几次来绍兴?对绍兴印象怎样?

李晖达:次数算不好了,我从2005年开始工作之后,断断续续有过一些考古调查工作也来过。2012年以后,因为宋六陵考古发掘的原因,我几乎每年都要在这里呆好几个月。其实也是看着绍兴慢慢地由小变大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虽然因为城市建设的原因,老城区改造,改变它原来的风貌,但是核心区域经过整治以后,展现出来的依然是原有的绍兴江南水乡的一种独特的风采。

在考古发掘中找回历史印记

主持人:您参与了宋六陵考古发掘工作,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吗?

李晖达:这个工作起于2012年秋天,当时要规划设计一个宋六陵文化公园,后来经过我们的初期调查以后,觉得这是一片非常重要的南宋皇陵区域。当时大家对宋六陵的认识其实还不足以支撑起这么大的一个文化开发项目,所以我们在那之后进行了连续好几年的调查勘探工作,从2018年开始到现在做了三年的正式考古发掘,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

主持人:您是王阳明故居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能详细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吗?

李晖达:阳明故里的工作是从2020年四月份开始的,当时阳明故里的整体开发项目的原因,绍兴市文旅局,相关的文物部门非常的敏锐地意识到了,在这个项目之前进行前期的考古工作,对于推动整个开发展示项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当时也是及时跟市委市政府做了沟通,他们非常支持这个项目,就果断把我们预计需要工作的这片区域,暂缓了一个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度,让出了几个月时间,我们得以在这个区域工作,然后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做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科学考古发掘工作。

主持人:现在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晖达:我们当时在四月份做出了一个预判,范围基本上符合我们现在考古发掘的验证得出来的结果,整个发掘区域完全覆盖在原来王阳明新建伯府这个主体建筑的中轴线布局结构上,现在整个中轴线结构虽然还没有完整的揭露,但是中轴线前面的大门、前厅,还有主体大厅,这些核心建筑都已经比较完整地揭示出来。虽然因为后代的不断地修复、改造、地面上的建筑肯定都已经不在了,但是它地基以下的柱式结构依然是保存得比较完整的。这对于现在再来认识数百年前,正德嘉靖年间新建伯府的整体格局是有非常大的帮助。

“城市考古工作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主持人:阳明故里是在老城区,那在老城区做考古发掘工作有什么难点呢?

李晖达:城市考古可能是所有考古工作里最为艰难的一项,因为所有的工作都是需要通过手铲,通过设备,一点一点地去发掘去认识。城市考古涉及到城市建设问题,要进行大范围的,长期的开展的机会是比较困难,这就非常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跟果断的决策。正是市委市政府在非常关键的时间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策,重新调整了最初的设计方案才有这样工作。绍兴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这就意味着绍兴地下文物是非常丰富的。从长远来讲,以王阳明伯府的考古发掘为出发点,以后是否还会有这样的机会,或者说以后如何去部署安排做好绍兴老城区的考古工作,可能对于重新全方位更立体地去揭示绍兴的古代传统文化会有更大的作用。

主持人:您觉得在开发阳明故里它有什么价值呢?

李晖达: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见证过当年王阳明父子几代人在这里的生活。他从京城回来以后,在这里住了六年。六年间,可以说是高朋满座,门生满堂,他有很多重要的学术活动,虽然还有稽山学院,另外一些场所,但是这里肯定是他作为个人生活,个人参悟领会心学经历的一个重要场地。这里一砖一瓦无不见证过他曾经的所有学术活动。他悟道于龙场,功成于江西,最后巅峰于绍兴,他精神的最终凝练和升华都是在这片土地上,包括最著名的天泉证道,其实就在门前的碧霞池上天泉桥,整个都是阳明伯府遗址为我们带来的一种对于历史的感悟,对于阳明心学在传承与弘扬的时候所能发挥出来的一种作用。

主持人:绍兴是阳明心学的发源地,那这样一种传统的文化,我们如何在继承的过程中有更好的创新呢?

李晖达:对于阳明心学我只能说学习了一点皮毛,因为阳明学说很重要一点,格物致知,其实考古学它本身就是一门格物致知的学问,同样的现代考古工作,我们所要追求的不是单纯的一砖一瓦一器一物这样的发掘,我们是要从咱们的发掘过程中,重新找回当年阳明先生在这一个区域里曾经有过的印记。他留给现代人对于心学精神的学习传承和弘扬,他留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可以传之久远的纪念地。在各方通力合作之下,我们所要发掘和保存的是一个可以继承弘扬阳明学说,阳明精神的,一个能为所有的研究者,所有民众心之所属的一个文化圣地。

主持人:您觉得考古发掘对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李晖达:很多人都觉得考古发掘可能只是发掘墓葬,发掘文物,其实我们更多关注的是遗迹上的发掘,因为每一个遗迹,它都是曾经的某一类人,某一批人的生活空间和平台。阳明伯府其实它代表的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它是王阳明先生幼年成长的地方,虽然后来立功立言,很多重要的活动是在外面完成的,但是他正是带着在各地学习实践获得的真知,回到了这片土地上。经过了长期的思考和来自各方的学生,或者他自己的学生们反复探讨中,实现了他对于所谓的致良知这样核心精神的追求,跟最后理论的阐释与发扬。所以我们的考古工作更多的是要让观众通过考古获得的现实的这些遗迹,来进一步真切去感受当年阳明先生,以及他的门徒,他的后人,在心学这条路上共同传递的一种精神。我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人走进这片遗址,真正去感受体会阳明先生是如何在这样一个很繁华的地段沉下心来,所谓的静心沉意达到他的格物致知的理念。

主持人:李老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谢谢!

李晖达:谢谢!

名人面对面 嘉宾简介

李晖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副研究馆员。主要负责汉六朝考古、唐宋考古及海外交流史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浙江汉六朝至宋代墓葬考古数十项,并负责浙江沿海及岛屿地区的海洋文物资源调查与发掘。

近年来主要承担了绍兴南宋皇陵遗址、苍南明代壮士所城遗址、王阳明故居遗址考古工作。已发表《湖州市杨家埠二十八号墩汉墓》《试论浙江汉代土墩遗存》《浙江汉墓出土炊爨明器浅析》《韩国出土中国六朝青瓷的年代与性质》《武义南宋徐谓礼墓》论文及发掘报告等二十余篇。

专访精选

编导/ 邓永平 翁梦菲 应绿霞 摄像/章 敏 谢 亮 主持人/许逸菲

制片人/朱於越 策划/终审/张珊珊 监制/王 未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