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梨簧戏|安徽芜湖的传统戏曲剧种
2021-01-11
梨簧戏是安徽芜湖一带的传统戏曲剧种,至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芜湖的民间文化较为丰富,芜湖梨簧戏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1796年前后),流传于芜湖、当涂、含山周边地区。梨簧的最初演唱形式都为坐唱,因为那时唱该戏的都是盲艺人,而这一点是十分有特色的。
大约在道光十年(1830年),芜湖东门外伍先生与奚仁潜师徒,组成了第一个职业性的梨簧戏班子。清朝一品大员黄钺告老寓芜写《于湖竹枝词》,把平安戏定名为“梨簧戏”。其时,外来徽斑唱腔和苏州评弹强势登陆芜湖,为了以本土化争取票友,梨簧戏索性改为“泥簧”戏或称篱簧,迎合芜湖底层民众。
梨簧戏原名“泥簧戏”,又称“草根戏”“平安戏”,源于芜湖的村坊小曲,里巷歌谣,形成并流行于清乾隆年间。每年上元、端午、中元均有盛大 演出,以祈求赭山神姑保佑人寿年丰、四季平安。梨簧戏对唱腔,演奏,服装道具,舞台布景等都十分讲究,又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很受芜湖乃及周边地区人民的欢迎。
梨簧音乐以“梨调”为母体,起自村坊小曲。从梨调的唱腔里可以清晰地领略到既有芜湖特色又有江南风韵的戏曲风格。剧中人的韵白及演唱都是地道的芜湖方言,历史上芜湖一带的方言属吴语,“明白易晓”便成了梨簧戏道白的一大特色。
代表剧目有《斩貂蝉》《清风亭》《鉴湖女侠》《长生殿》《珍珠塔》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杨晓君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