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我不是大师——读饶宗颐《文化之旅》

Image 2021-01-08

先是与钱锺书先生并称“南饶北钱”,后又与季羡林先生合称“南饶北季”,饶宗颐先生于汉学等多方面的学术造诣,向为世人所重。2011年10月19日, 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一颗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编号为10017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饶宗颐星”。

《文化之旅》是散文、随笔、序文之类札记的选集,收文35篇,前有小引,后附《饶宗颐说》《诗词选萃》二文。从这些零散的札记,可以窥见饶先生对治学的一些认识,给人启迪。且略举一二。

一,文字基本功是做学问之基础。钱锺书、季羡林、饶宗颐都是通晓多种语言的大家,饶先生认为:“做学问,第一先要把本国的文字搞好,语言是基础,基础是最重要的。还有就是兴趣。”谈到六朝佛经翻译时,他提到:“我认为做翻译的人,应该先通一种文字,再通别种,这样的翻译才好。我们看钱锺书的翻译文字非常好,我就说是他的中文好,中文比英文好,所以他翻译法文、德文都是那么好。”由饶先生的话,想到近年来中小学教育加大了语文的比重,大学加大了通识的教育,当是正确的方向。

二、文化研究不能意气用事。《一眼与双眼》一文提到,古代东罗马的萨珊王朝有人说过:“除了用双眼观察一切的中国人和仅用一只眼观察的希腊人之外,其他的所有民族都是瞎子。”这点出了中国人注重全面,希腊人看重某些特征,中国人所重在“事”,希腊人所重在“理”的不同思维方法。在饶先生看来,“东罗马人对古代中国的评价,是出于有深度的由衷而恰当的了解,不是歪曲和阿谀。”由此,他进一步指出“今天我们研究传统与现代关系这一课题,主要贵在于知己知彼的原则下,做出认真和深入的探索,然后方有建设性的结论。过去那些过度的、无谓的、自我夸张和任意的自称贬抑的各种言论,实际是出于不正确的认识与一时爱憎的情绪,都是不必要的。”这种对文化自大和历史虚无的否定,是将学术研究导向正途的黄钟大吕。

三、深入研究问题,不相信权威。在饶先生看来,生活中问题不断,有了问题就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认真做学问。他不相信权威,认为“治学是没有权威的,那些所谓的权威的东西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了这种认识和深厚学养的底气,饶先生敢于对传统的“定见”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他认为“天人合一”不如“天人互益”,一切事业以益人而不损人为原则;“国学”一词,不如“汉学”更贴切;与其说魏晋是“玄学时代”,不如说是“先理学时代”更为恰当。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上帝无言,百鬼狰狞。饶先生说:“‘大师’是佛家说法,我又不是和尚,所以我不是大师。”这不是自谦,而是洞彻澄明的心语。对于喧嚣扰攘的所谓学术圈,这也可算是当头棒喝,慧心者,当有所领悟。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