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论书|2020年十大好书(人文类)

2021-01-05

何平(主编)(一套九种)《中国当代多民族经典作家文库》(译林出版社):实在是一套值得大力推荐的好书。同处一个国度,作为汉族读者的我们,对于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彝族等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生活状态,往往了解甚少。而文学作为最本原的一种艺术形式,给这种了解与沟通交流创造了可能。这套丛书选取的,都是上述民族最优秀的当代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装帧雅致而相对统一,非常适合细读和珍藏。个人最推荐其中扎西达娃、万玛才旦、阿斯木和吉狄马加的四部精选集,这些能够不因时光流逝而消退价值的作品,非常希望能被更多有缘的读者阅读、感思与传播。

陈映真(三卷本)《陈映真中短篇小说全集》(理想国&九州出版社):陈映真既是为信仰不惜付出惨痛代价的台湾左翼作家,也是台湾“统派”的重要思想者和意见领袖。他的小说创作,继承的是鲁迅以文艺传递思想、改变世界的创作传统,这些作品,在当下这个时代里,不应该被埋没。理想国的这套书,装帧素雅,以时间为序,将陈映真长达近半个世纪创作的中短篇小说悉数收录在内。借助于对这套小说全集的阅读,我们可以洞察台湾这位左翼思想者的内心世界,也可以管窥台湾和整个中国大半个世纪的风云变迁。

黄灯《我的二本学生》(人民文学出版社):本书围绕作者在广州一家地方二本院校长达十多年的教学经历展开,详细记述她教过的诸多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程,以及跟时代变迁之间的紧密互动关系。一方面,作者受过的文学研究的系统学术训练与良好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让她笔下的学生故事富于细节,富于人文温情与个体生命关注,生动而触人心弦。另一方面,作者的乡土成长背景与对于社会变迁和时代迭荡的知识分子式本能关注,让书中每一个个体的生命故事,都跟其结构化的家庭出身与社会成长背景紧密相连,跟近百年来中国政治社会的回旋式变迁紧密相连,跟作者对自身成长历程的关照式反思紧密相连。在充斥着精英化叙事与宏大叙事的国内出版场域,这本小书的面世,实在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也足以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生态,提供独具价值的一手史料文本。

刘子超《失落的卫星》(新经典&文汇出版社):北大中文系毕业、曾在《南方人物周刊》等国内一流媒体工作过的青年作家刘子超关于中亚五国游记的新作。子超的游记,融旅游见闻、当地历史文化与现实之间的对比与交织讲述,以及人类学视角的民族志考察于一体;字里行间,既能看出对于文字表达的极度认真与讲究,又清晰可见其为旅行做出的阅读、观影、听乐等泛文化层面的丰富功课。很开心中国也能诞生子超这样的一流非虚构文学写作者,他在本书当中的写作表现,个人认为丝毫不亚于何伟的《江城》与《寻路中国》。对于任何对中亚感兴趣或者有意前往旅游的读者来说,本书当为必读参考之作。

西西《哨鹿》(活字文化&译林出版社):香港作家西西在其创作生涯早期撰写的一部以清代西洋画家郎世宁的《木兰图》为基础素材的四幕本长篇小说。一方面,由于小说是因画作而生,因此其表达颇具戏剧性和画面感,非常适合改编成艺术电影和戏剧。另一方面,在画作之外,作者大量搜集和阅读了清人的相关历史记录和野史笔记等史料,使得其构建的乾隆与普通士兵之间的故事,在具备文学真实的同时,也拥有很强的历史文本价值;其独特的写法,能让人看到史景迁《曹寅与康熙》《王氏之死》等作品的影子。而作者在书中,对乾隆内心世界的记述,以及对普通士兵身份与成长背景的设定,多多少少,能跟香港与香港人近一百多年来的身份与文化认同上的纠结密切相关,值得玩味。

徐风《江南繁荒录》(译林出版社):宜兴作家、文化学者徐风关于宜兴历史文化的一部随笔集。本书以宜兴历史上众多各具传奇与个性的人物故事组成,每一个人物故事既可独立成章,彼此之间又有机相联,在以青玉案、声声慢等词牌命名的章节下,构成一个结构分明、相互映照的文本整体。在具体故事讲述中,作者充分运用日记、档案、海报等各类史料,以及自己的亲身访谈、经历和田野调查,在还原人物生命关键节点与心路历程的基础上,以一位读书人的同理心,设身处地地叙写他们的故事,并跟他们展开心灵对话,既有史家的严谨考证,又有作家的情感映射。而这些人物故事组合在一起,宜兴这座文风鼎盛、文脉延绵的江南小城的风貌与气质便跃然纸上。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也堪称一部纪传体形式的宜兴传。对江南人文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朋友,都可以找来一读。

陶晓清(统筹)《民歌四十》(后浪图书&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份记录台湾民歌运动四十年历程的珍贵图文资料画册,众多当事歌手和推动者的第一手歌曲作品、回忆和评述文字、演出照片与媒体报道资料等,被悉数收纳其中,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都非常之高。后浪在中国大陆引进出版的这个版本,比台版晚了五年左右问世,刚好赶上民歌运动四十五周年的节点。无论是当代华语流行音乐史,还是当代社会文化史与两岸文化互动史的关注者和研究者,都非常值得收入本书,并仔细阅读和珍藏。

于坚《巴黎记》(楚尘文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云南诗人、作家、导演于坚先生关于欧陆文艺之都巴黎的旅行随记。在本书当中,作者将自己之于巴黎的旅行感悟,与个人在云南的成长生活记忆,以及他关于法国和西方文学名著的阅读杂感,三者有机交织融合在一起,汇成诗意隽永的文字,既有现场感,也煞是好看。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书中配发的作者在巴黎拍摄的大量照片,无论是拍摄视角、取景,还是照片的命名,都充满灵性与哲思。文图相配之下,构成一本关于巴黎的美妙之书,值得每一位向往巴黎和同样有意去巴黎旅行的读者参考。

晋永权(编著)《佚名照》(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一部聚焦20世纪下半叶中国日常生活图景的视角独特、资料全面的摄影照片集。书中收录的照片,全部出自编者在旧书店、文物市场、旧货摊等处收集的资料,而且拍摄对象无一例外都是普通人。这些珍贵的影像组合在一起,足以构成中国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三四十年间,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第一手视觉史料。而编者对于这些影像照片的分类方式、评述内容和背景资料介绍,都体现出其不俗的学术眼光和丰富的阅读积累。我们也有理由期待,相关社会文化史、社会生活史、视觉艺术和艺术史研究的学者,能以本书中的资料为素材,开发出更为精彩的研究成果。

唐映枫《六日改》(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知名独立音乐作词人、流行民谣《理想三旬》词作者唐映枫的一部歌词和随笔作品集。唐的歌词,诗意、隽永而留白丰富,体现出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化素养和西方文艺作品的丰富积淀;而他的短句与随笔,则融日常生活的敏锐观察、诗人艺术家的直觉感悟与深受卡夫卡等西方现代文学名家作品影响的写作手法于一体,让人回味无穷。这样一部上佳之作,一方面值得民谣与文艺爱好者关注,另一方面也应该“破圈”,值得文学与泛文化的爱好者、研究者与从业者参考。

(本书单所收书目,全部从蓑翁在2020年里读过,中国大陆各家出版社在2020年初版(而非修订版或再版),并且评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文学人文艺术类书籍里选出,点评为蓑翁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供书友们参考。)

如果对本文感兴趣,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这里是:蓑翁论书,微信号:wengonbooks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