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这首词,是宋词“豪放”风格的开端,是词史的重要里程碑
让我们暂时收起苏东坡沉入谷底的黄州诗词,回忆一下他的早期作品。
我们经常会说宋词有“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柳永、李清照,豪放词的代表词人苏东坡、辛弃疾,但苏东坡的“豪放词”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让我们回顾一下苏东坡的早期经历: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苏东坡和父亲苏洵以及弟弟苏辙一起参加科考,阴差阳错拿了第二名,加上欧阳修的推重,他很快名动京师。
正当他即将大展身手之时,母亲病逝,于是他依制回乡守丧27个月(也就是二年零三个月),到嘉祐六年(1061年),苏东坡参加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得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四年后归朝,任判登闻鼓院。
(三苏塑像)
当了京官,进身的机会大增,没有想到就在这个关口,他的父亲又病逝了,他又要依制回乡守丧27个月,到1066年,苏东坡守丧期满回京之时,宋仁宗已经换成了锐意改革的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已经开始。
宋仁宗仁政(符合苏东坡的“三观”)的窗口期,他完美错过了。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惹得王安石大怒,于是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罗列苏东坡的过失,苏东坡在京城待不下去,只好请求出京任职,授杭州通判。到熙宁七年(1074年)秋天,苏东坡又被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
1075年,苏东坡写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是苏东坡豪放词的开端,全词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密州行猎图》)
为什么说它是苏东坡“豪放词”的开端呢?因为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即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与鲜于子骏书》)。你看,作这一首词时,柳永词正风靡天下,敢与当代词风叫板,苏东坡足够自信!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东坡这一年39岁,自称“老夫”有点早,但也只有自称“老夫”(他自然不会自称“洒家”),才足见豪气,实际上,就这一句,就奠定了全词粗犷的基调:就让我抒发一下少年才有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我们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宽阔的山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太守是谁?就是苏东坡自己,他说:快去告诉全城的人,跟随我去打猎,看我像当年孙郎那样,亲自弯弓射虎啊!这语气,这口吻,豪气满满,孙郎,就是孙权,曹操曾称赞他:“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射虎,正当他少年意气风发之时,现在苏东坡也要亲手射虎(不猎鹿、兔,是猎虎),并且他身为太守,还要通知治下的民众全部(倾城)跟随去观看,这真的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了,因为这实在“狂”得可以。
(词意图)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也更加张扬,即使鬓边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
苏东坡到密州任知州之前,西夏正大举进攻宋境,西北战况危急,苏东坡打猎一场,想的还是西北的边事,他甚至想着要带兵上阵了。
“何日遣冯唐”有典故: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他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任他仍为云中太守。苏东坡等待的,是报国的机会,这是苏东坡的格局,他天生是以家国为己任的人,人到中年,报国之心更加迫切。
(鬓微霜,又何妨)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到了词末,苏东坡给自己画像:我是能够开弓如满月劲射西北,把象征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的豪杰。不得志的苏东坡,他多希望朝廷能委自己以边关重任,那才是真正的报国,直接的报国。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上片出猎,场面热烈;下片请战,情怀热切。全词充斥阳刚之气,他把宋词中历来柔媚香艳的儿女之情,换成了刚强壮武的英雄之气,对于苏东坡,这是他对当前词坛流行词风的豪迈挑战,从此,词坛有了英雄之词,有了男儿之词,他提高了词品,拓宽了词境,词这种文学体裁从此不仅有女儿之音,也不仅流转在闺房枕侧和井水之畔,它同样也有了壮怀激烈英豪之韵,它同样也可以唱遍朝堂政殿,响彻大漠边关。
(左牵黄,右擎苍)
或者往高了说,范仲淹稍稍带起的男儿之词,到苏东坡这里,完全成熟了,从苏东坡开始,词终于和诗有了并驾齐驱的地位,这首词,在宋词史上,是重要的里程碑,所以,苏东坡说这首词“自成一家”是有道理的。
(【爱唐宋词】之47,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