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央视剧评|《我在故宫六百年》:丹宸永固 超越时空的对话

Image 2021-01-02

跨越600年的宫墙,

将一抹红色留给了岁月。

宫院深深,

见惯了风起云涌的紫禁城,

丹宸永固。

见证历史的紫禁城,

自己也成了历史的本身。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详情点击广告剩余: 101:30

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先导片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央视推出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这是饮誉海内外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姊妹篇。

两个纪录片都用了第一人称“我”做了片名,但指代却各有不同。《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我”指人,用来指代修复文物的专家与匠人们,而《我在故宫六百年》显然不是指人,而是指物,用来指代那些静静地在故宫等待人们来发现的文物与古建。《我在故宫修文物》强调修复者的主体性,而《我在故宫六百年》显然将视点落在被修复的古建筑物身上。事实上,《我在故宫六百年》并没有顺着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去讲述故事,依然使用第三人称的上帝视 ,既讲文物与古建本身的故事,也讲文物修复者的故事,更是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

一、新与旧:

一座古老宫殿的娓娓诉说

每一天都在更新,其实每一天也都在变旧。600年前,作为明王朝宏大叙事的紫禁城拔地而起,一座全新的皇家宫殿,就这样开始了它注定不平凡的历史旅程。后来,朝代在更新,紫禁城却在变旧。

自紫禁城建造以来,每个时代的匠人们,都在用那个时代的理念、技艺以及对世界的想象,对这座宫殿进行各种形式的维护、修理、复原,使之能够有机地运行,不减皇家建筑的气派,不输中华文化的气度。

纪录片《我故宫六百年》总共三集,每集的主要线索分别是“丹宸永固”大展、养心殿大修、岁修保养等,主要向观众讲述了古建修复的那些事。

对于故宫修复的专家与工匠来说,残破与腐朽,是他们每天都面对的课题。无论是一个殿,还是一个 楼;无论是木、瓦、砖,还是彩画,不管当初是如何地光鲜耀眼,总是经不住岁月的侵蚀,都有可能崩塌,可能朽坏,可能褪色。故宫的匠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精心地用自己的技艺呵护着这座皇家城池。

《我在故宫六百年》讲到修缮时发现了考古现场,应该是明初的宫殿遗址。如此一来,在新与旧之间,从地下到地面,再到地上,这座宫殿600年来一直在向世人诉说自己的历史。

二、人与物:

紫禁城是北京的中心

人是紫禁城的中心

再宏大的历史也是人创造的,再宏伟的建筑也是以人为中心。《我在故宫六百年》向观众讲述了旧日时光的一些故事。

修复 春宫时,描绘了房顶精美的彩画,也说到由于彩画的作用,阻断了 雨对木料的侵蚀,延 了木梁的寿命,并饶有兴趣地向观众讲述了乾隆与富察皇后的爱情故事。

《我在故宫六百年》讲到养心殿大修时,说建筑就是人的故事,明代万历皇帝三十年没有上朝,不时住在养心殿,却依然掌控朝政大权,他究竟做了什么呢?同一个养心殿,清朝嘉庆帝在即位后并没有机会住进养心殿,原因还是他退而不休的老爹乾隆皇帝在作梗。

《我在故宫六百年》更多地细述了修复专家与工匠们当下的故事。古建筑木材是有灵气的,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李永革是故宫里做了三十多年的大木匠,是一个能够读懂木材的人。

紫禁城600年来一直是北京的中心,而紫禁城的中心则是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三、技艺与传承:

时代的前行与美学的接力

自《我在故宫修文物》开始,我们不得不佩服那些文物修复专家与匠人们精巧绝伦的手艺。《我在故宫六百年》向我们讲述了古建修复专家与匠人们高巧的技艺、敬业的精神以及扎实的作 ,更多的时候,让我们在感受到技艺美学的同时,也体察到传承上的紧迫感。

在绘制长春宫的彩画小样时,工匠们做出彩画小样将其保存起来,希冀成为下一代彩画修复者的重要参考,这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责任。

《我在故宫六百年》向我们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故宫第一座 楼修缮者们的合影。从照片中,我们看到现代建筑学家与营缮匠人们走在一起。

纪录片找到照片上的一些健在者,并做了采访。更多修缮故宫的工匠们,却很少留下姓名。

为了木作技艺的传承,夏荣祥作为第三代大木匠,退休后给年轻的匠人们讲课。

第三批修复故宫的大批专家与工匠面临退休,而彩画修复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时代在前行,技艺需要传承。故宫博物院启动新的培养计划,希望更年轻的人们进入这里学习各类修复技巧。

四、古人与今人:

心灵、文化以及精神的对话

无论是游客参观故宫,还是工匠们修复故宫,其实都是一场古人与今人的对话。通过形而下的器物、艺术珍藏品、雕梁画栋、屋瓦、有岁月感的地砖以及整个宫殿,从而让今人与古人进行形而上的心灵、文化、精神的交流与沟通。

《我在故宫六百年》中说到匠人们在修复一幅120年前的彩画时,认为自己是在跟古人学习,古人才是最好的老师。一场修复,其实就是一场精彩无比的师徒对话。

最终这幅彩画旧貌换新颜,重新装饰到大殿的顶上,使宫殿重放光彩,将继续新的对话。

纪录片还说到一个有趣的故事,工匠们在修缮养心殿的屋瓦时,发现一个连昔日皇帝也不知道的秘密,那时的工匠竟然在万岁爷头上做了“豆腐渣”工程,屋瓦上有漏洞。

匠人们在检查宫墙的透 砖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张百年前的戏单。这是一张研究中国宫廷的戏剧发展有着极佳文物价值的戏单,可是如何被人塞进宫墙的透 砖里的呢?匠人们对此做了颇有想象力的猜测。

古今对话不限于中国语境,纪录片还叙写了一场东 文化交流的佳话。匠人们发现,直至清帝国灰飞烟灭时还没有建成的灵沼轩,在一百多年前,就使用于一种外国进口的瓷砖,这些瓷砖是一家德国陶瓷企业所造,并是一家仍在生产的德国企业。这些修复的德国瓷砖,不仅融汇了中 ,也沟通了古今,是古今中外超越时空的一次对话。

一切历史都是人的历史。

在六百年的岁月里,丹宸之所以永固,皆一代代故宫人薪火相传。每个人在这里所付出的时间与责任,让这座古老宫殿,红墙黄瓦,流光溢彩,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并璀璨到下一个六百年,下下一个六百年……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