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大调浪漫曲,温暖2021——古典音乐大喇叭 No.3
游说音乐
古典音乐大喇叭
每一期有故事
每一期有音乐
每一期有精彩
希望
每一期
有你来过的痕迹
F大调浪漫曲
温暖2021
第3号
局限
由于每个人的认知、时间、精力等条件的局限,在能创造价值的年龄,很难比较深入地了解多个专业领域,而且,我说的还只是了解范畴,都不要提能有什么建树;就算只在一个专业领域,其分支学科越来越多,能在不同分支拥有大成就者也是一个字——“难”。
音乐是一门“细碎”的专业,细分的学科多,要求的专业能力也大相径庭,完全符合楼上说到的规律。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的也并不多见,大多是会吹不会拉,会拉不会弹,会弹不会唱,会唱的又不会……不禁想起自己“久病缠身”的尴尬经历:“哦,学钢琴专业的,那给唱首歌吧!”
。。。。。。
术业有专攻
“术业有专攻”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有的音乐家留下的作品非常多,有的留下的就非常少,有的作品虽多,但经典不多,有的作品虽少,但足够经典。
从音乐家涉猎的作品体裁来说,有的音乐家创作了几乎所有的音乐体裁,并分别留下许多经典作品,有的音乐家却只愿意专攻一两个方向,而不问其他,也成就了经典。
从创作焦灼程度来说,有的音乐家信手拈来就成就经典,有的音乐家苦苦探索、一部作品写十年,苦苦挣扎……这些情况都有著名音乐家成为代表。
一位伟大的音乐家,都不是以一两部作品来留世,面对浩如烟海的作品,是否经常会不知从何听起?
面对自己倾心的音乐家,再听别的作品却有些索然无味,是不是很遗憾?
有时,古典音乐的高冷气质会把人拒之门外,但这更多是你自带的思维障碍与内心的排斥——不爱听、不想听、听了会睡觉、听了会……有些音乐天生善解人意,就让你内心产生共鸣,有的就是“250”气质,不会管你怎么想,有的爱,有的不爱,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如果想听,不会因为不入耳就再也不听,如果不想听,再优美的旋律在你面前也是可以随意忽略或丢弃的废品。
音乐属性的“鸡蛋”
想要全面了解一位音乐家需要花很多精力与时间,还不算沉淀期。
很多音乐家都处在1个点就能简单粗暴地撑起对他的了解,比如莫扎特——音乐神童(0-1点)、贝多芬——命运、耳聋、伟大(0-3点)、海顿——(0点)……对于作品出产比较少的音乐家,了解一两部经典也许就可以(想了解多也没有),而对于一位产量丰富、经典作品众多的音乐家,知道太少便不足以形成全面的认识。
没有耐心去分区别两者不同——比如你只知道贝多芬有部伟大的作品叫作命运,同时也知道圣桑有部作品叫动物狂欢节,是不是会觉得他们都是伟大的音乐家?属于一个篮子里的、属性为音乐的“鸡蛋”?
“1”不属于贝多芬
对贝多芬的了解,不应该局限在“0-1”的了解,这周我们再次回到贝多芬的音乐中,从这期开始,对贝多芬的了解,将随着这首“F大调·乐队和小提琴的浪漫曲”继续蔓延……
有段史实记载
尤里乌斯·本尼狄克特
曾有描述过他第一次遇到贝多芬的场景
(记录于1823年)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在那个清晨,我第一次见到了贝多芬。
这位钢琴家的父亲布拉赫特卡指引我注意一个矮胖的人,他面孔很红,脸小,目光敏锐,眉毛浓密,穿着一件长可及脚踝的大衣,正在走进商店,这时大约是十二点钟。
布拉赫特卡问我:‘你以为他是谁?’
我立刻惊呼道:‘他定是贝多芬!’
因为尽管他脸很红,而且不修边幅,但他那敏锐的小眼睛里有一种表情,那是任何画家都无法表达的。
它是一种既高尚又忧郁的结合。”
贝多芬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