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难忘2020|艺术里的开卷:为读画人,保留文字的居所

Image 2020-12-31

嘈杂的时代,为艺术,为读画人,保留文字的居所。

今年的疫情之初,让不少人放慢了生活步伐,重回书房阅读书籍。澎湃新闻在春天推出过“艺术开卷”板块,邀请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与大家分享私人的艺术阅读心得。

2020年出版的艺术类图书精彩者不少,我们从中为您挑选了十本(套)艺术类图书,包括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荣休教授柯律格的 《谁在看中国画》、芝加哥大学艺术史教授巫鸿集合30年讲稿成册的中国艺术入门类读物《第一堂课》、影响过罗振玉和梁思成等一代学者的大村西崖的《中国雕塑史》(首部中文版)、为纪念王蘧常先生诞辰120周年而筹备许久的《蘧草法帖》,以及韩羽先生的《我读齐白石》等。

【英】柯律格 《谁在看中国画》梁霄 译 理想国出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4月

【英】柯律格 《谁在看中国画》梁霄 译 理想国出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4月

柯律格(Craig Clunas),1954年出生于英国苏格兰阿伯丁,2007-2018年任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现为该校荣休教授。曾任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中国部资深研究员兼策展人。

作者讲述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的观看者如何无可争议地塑造了“中国绘画”这一伟大的艺术传统。他认为,中国境内的观看者对“中国绘画”的演变至关重要。通过考察描绘观看绘画的场景的作品,他向读者介绍了观看者的理想类型:士绅、帝王、商贾、民族和人民。在讨论中 国艺术观看者的变化时,柯律格强调,中国文化中意象的多样性,使我们无法明确概括出“中国绘画”的构成。探索艺术作品与观看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将使我们对“中国绘画”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变革产生新的认识。

柯律格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希望这本书所有的中国读者会认识到,尽管我可能有很多错误,但五十年来,我一直认真地研究并尊重中国文化。即使他们可能不同意我做事的方式或提出的观点,他们也会发现我的目的是试图去理解这一庞大而复杂的文化遗产,并帮助更多的外国人自发地去欣赏中国绘画。”

巫鸿《第一堂课::在哈佛和芝大教中国美术史》活字文化出品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0年5月

巫鸿《第一堂课::在哈佛和芝大教中国美术史》活字文化出品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0年5月

巫鸿,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策展人。1968、1980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获哈佛大学艺术史与人类学专业博士学位。1994年起受聘于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及东亚语言与文明系,2002年建立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芝加哥大学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本书是巫鸿30年来在哈佛和芝大给学生第一学期第一堂课的讲稿合集,是中国艺术的入门级读物。中国读者可以通过他的眼光,重新发现和认识本国的艺术与文明。

巫鸿说:“对我来说每门课的第一堂课最为重要,因为这是开题的场合,也是与学生的首次见面。而学生也都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自由。对讲课者来说,如果第一堂课观点不清或泛泛而论,以后的课程也就很可能无甚新意或思绪纷乱。”

除了该书,今年世纪文景出版了巫鸿的《无形之神:巫鸿美术史文集 卷四》,郑岩编。这套书是巫鸿教授中国古代美术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卷四收录作者1999年至2003年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15篇论文和讲稿。

【日】大村西崖《中国雕塑史》范建明 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0年7月

【日】大村西崖《中国雕塑史》范建明 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0年7月

大村西崖(1868-1967),原名盐泽峰吉,雅号无记庵,是著名美术史学者、美术评论家。

《中国雕塑史》(原书名为《中国美术史——雕塑篇》)首版于1915年出版

,是大村西崖关于中国美术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的著述。作者大村西崖为编著本书,可谓以非凡之热诚、惊人之毅力,搜集中国雕塑史料巨细无遗,并条分缕析,分类排列,又加以犀利之论评。

该书以时间为经,作品为纬度,上启于太古本,止笔于五代,至成书时书录记事凡一千二百余项,金石碑铭凡两千六百余种,附录珍贵图片978 幅,纵横交织,图文并茂,使得中国几千年雕塑历史的发展轨迹有案可稽,历历在目。中国学者罗振玉、日本著名作家森鸥外、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关野贞等也都亲自为此书做了序。

这套书的主编张明杰为中文版作序时写道——

在中国学界,有一份关于中国古代雕塑美术的“四大名著”书单,分别是大村西崖的《中国雕塑史》;常盘大定、关野贞合著的《中国文化史迹》;沙畹的《华北考古记》和喜龙仁的《五至十四世纪的中国雕塑》。尤其是大村西崖的这部著作,从研究著述角度来讲,堪称最早的中国雕塑史专著。这本书初版于1915年8月,国学大师罗振玉为该书作序。梁思成早年讲授中国雕塑史时,也曾参考此书,并感慨“此最古而最重要之艺术,向为国人所忽略”。1927年大村西崖患肺癌辞世后,罗振玉为其赋诗“翠墨千通集,新书万口传”。

《汪世清辑录明清珍稀艺术史料汇编》 汪世清辑录白谦慎、薛龙春、张义勇等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0年9月

汪世清(1916-2003),曾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编译、撰写数本物理学、教育学专著,黄苗子先生曾称汪世清先生为“京城第一读书人”。

2003年汪先生逝世时,留下手抄善本古籍及整理辑录的文献资料一百四十余种。这些手稿后经白谦慎、薛龙春、张义勇等学者整理集结成《汪世清辑录明清珍稀艺术史料汇编》。书中收录的资料,以明清之际徽州文人及新安画派为中心,涉及明清两代诸多艺术家的生平、交游、活动、作品著录等。书稿中既保存了不少稀见的善本、孤本,如龚贤《草香堂集》、郑圻《木瘿詩鈔》、《汪右湘先生榮哀錄》等;又有汪先生经过大量文献爬梳、辑录并整理成册的,以专人为主题的资料,如程邃、漸江、纪映钟、龚贤、汤燕生等各家诗录、文录、画录;或者展现了一时一地文人聚会唱和、往来赠答盛况的作品。

作为一位成就卓著的艺术史学者,汪世清先生在读书过程中所做的文献辑录及相关考证,不仅是他个人研究的坚实基础,同样也能为本领域的学者提供大量经过整理的研究素材与具有提示性的思考方向。汪先生在他一生的读书生涯中,虽然准备了大量有组织的资料,但他并未有时间完成全部的研究与写作,如今,这些史料经过整理出版,人人得而用之,汪先生倘若知道它们还能继续发挥作用,一定也会感到欣慰。

王蘧常《蘧草法帖》 (王运天 郭建中 编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0年6月

王蘧常《蘧草法帖》王运天 郭建中 编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0年6月

今年是王蘧常先生诞辰120周年,经过多年筹备的《蘧草法帖》(全六册)由上海书画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共收录王蘧常先生自二十余岁至一九八九年,约六十五年间所书五百二十馀通尺牍,分为六册(含五卷,另配一折页),近一千八百页,卷一至卷四为尺牍图版,卷五为图版释文,另配王先生晚年巨制《十八帖》放大折页。尤其难得的是,所有信札皆高清印刷。

《蘧草法帖》的内容,涉及到王蘧常先生的生活、思想、学术、书风发展演变等,其绝大部分尺牍为首次出版,堪称了解与二十世纪相始终的王先生最为重要的基本史料,其规模也在近现代学者、书家中鲜见。

《蘧草法帖》也是研究王先生晚年“蘧草”来源的最可信赖的资料。

该书编者王运天在王蘧常先生的研讨会表示,理解这套书,还要从几个层次来谈,“第一,王老先生的文学价值,书信里面他用的什么方法写的,他的很多信件非常简短,信息量非常大,这完全是秦汉以后的风格。今天如果读《蘧草法帖》的时候,单纯从书法角度来读,感觉是偏颇,应该全面深思,思考《蘧草法帖》能为我们带来什么,这是我们编这个书的初衷。第二,因为今年的疫情发展,这是我出乎意料的,原本今年的6月26号,复旦大学要举行王蘧常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为了赶这个纪念日,恰巧印刷厂全部停工,三个月都不接活,当时真是急啊,急得没办法,到后来稍微一打听,今天可以开始进厂了,我马上跟建中兄两个人进厂了,在旁边租了个房子,就住在那边。运气也倒向我这里,因为去年为了编这套书,已经向意大利方面预定好纸张了,定好以后,按照我的要求,已经在12月上旬抵达印刷厂了,如果再推迟一个月,就彻底完了,因为后来意大利疫情那么糟糕,印刷厂、纸厂都关门了,不要说印书了,什么都没有,不存在了,所以这也是老先生在助我,我很高兴。我这次可以很自豪地说,这本书我们付出的成本是巨大的,因为我们要对得起老先生,比如书的胶水用的PUR,一般性的胶水是用的热熔胶,我们用的胶水是他价格的十倍,没有一个出版社敢用,但我们敢用,因为老先生对我的恩情太深了,只有把书做好,公诸天下,让大家得到实惠,能学到东西了,也就是我的高兴。”

韩羽《我读齐白石》河北教育出版社 2020年6月

韩羽,生于1931年,知名画家、漫画家、评论家,出版有《韩羽画集》、《中国漫画书系·韩羽卷》、《韩羽集》等。设计人物造型动画片《三个和尚》、《超级肥皂》获文化部奖。他从小喜爱齐白石,说,白石老人的画笔,无论点向什么,那个“什么”立即妙趣横生,可亲可爱起来,比如鸡雏、青蛙、鱼鹰、小老鼠以及草间偷活的昆虫……

“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90岁的知名画家韩羽这些年重读白石老人画作,横看竖看,边想边写,遂成《我读齐白石》一书,并于最近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一文一画,道出韩羽独特的解读方式,被他戏称为“一个九零后老头对另一个九零后老头的吹捧。”该书录文50余篇,运笔轻松、言语诙谐,从细微处落脚,讲述白石老人为人作画的理、情、技、道,即便是话至“要害”,读来依然浅显易懂,且处处见趣。穿越近70年时空,将个妙趣横生的白石老人请至读者面前。

韩羽自己说:“我这书里的文章都在找‘趣’,齐白石的画妙处极多,每篇说一点却也不能观其全貌。就拿开篇的《“半”字,大有文章》举例,他做的这幅《稻束小鸡》中有个半拉身子的小鸡。且莫小瞧这小鸡,虽然画上已有了八九只小鸡,唯它才是这画的“画眼”。因为恰是它的那半拉身子(另半拉身子被稻束遮住了)给了人们暗示——稻束后面可能还有小鸡。不仅使人们看到了稻束的前面,又使人们想到了稻束的后面,使画面的有限空间扩展成了画面的无限空间。草棵子配小鸡,九只鸡也好十只鸡也罢,平淡无奇,可是就因为这半只,画面变得活灵活现,视野无限。也正是有了这半拉小鸡,这画才圆满起来。在绘画上有个诀窍,叫完整的未必完整,不完整的未必不完整;真的未必是真的,假的也未必是假的。”

范景中《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原始艺术—中世纪艺术)》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0年6月

《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原始艺术—中世纪艺术)》

范景中,1951年生。著名美术史学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的故事》译者。

范景中教授通过三百余件世界艺术名作、一百余位艺术大师,带领读者从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层的意义上去理解艺术、亲近艺术。以时间为序,却非艺术品的简单罗列,而是一种全局视角的切入;以西方艺术品为主角,却不止步于西方世界,还渗入了东方的审美与智慧。讲授的不单是概念、流派、风格等“硬知识”,更立足于提升眼力和审美直觉;解析的不只是色彩、构图、题材等“图绘语言”,更揭示了美的发展逻辑,带有历史与哲学的审思。

全书共四十讲,每讲聚焦一件艺术品或一位艺术家。以时间为序,以“艺术是文明的代言人”为核心观点,着重从“艺术知识”和“眼力”两方面展开讨论,处处渗透着一位功力深厚的学者的“智慧之眼”。内容不仅专论建筑、雕像、绘画等传统门类,还有音乐、书籍、文化、哲学等广阔领域的延伸,并不时穿插中国艺术以资对比。小专题,大视角,这些包罗万象的人文音符,共同谱成一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美妙乐章。

故宫博物院编 《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故宫出版社 2020年8月

故宫博物院编 《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故宫出版社 2020年8月

2020年9月1日,作为庆祝故宫六百年系列活动之一,“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此为同名特展图录,分“胜事传说夸友朋”“苏子作诗如见画”“我书意造本无法”“人间有味是清欢”四个单元,共收录了76件套作品,完整呈现了苏轼作为文学家、书法家以及文人典范的形象,并有以其为核心的北宋文人群像。这是一册一再断货的图录。

【法】菲利普·雅各泰《朝圣者的碗钵:莫兰迪画作诗思录》商务印书馆 2020年1月

【法】菲利普·雅各泰《朝圣者的碗钵:莫兰迪画作诗思录》商务印书馆 2020年1月

菲利普. 雅各泰(1925- )在世的法国当代诗人,曾获蒙田文学奖、法兰西科学院奖、荷尔德林诗歌奖等。他还是一位翻译家,翻译过荷马、柏拉图、穆齐尔、恩加尔蒂、荷尔德林、 里尔克(包含“里尔克论塞尚书信选”)。本书是其唯一的一本艺术散文专著。这是雅各泰对莫兰迪画作的八次沉思。他以里尔克、但丁、帕斯卡、莱奥帕迪、巴赫、维米尔、贾科梅蒂等诗人、哲人、画家、音乐家为观照,深入剖析了画家的思想、艺术观。“乔治·莫兰迪:桌子上的风景”特展目前正在北京木木美术馆798馆举办。

顾铮《城市表情》(第三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20年4月

顾铮《城市表情》(第三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20年4月

顾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曾任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终评评委。2017-2018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

《城市表情》介绍了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30余位各国摄影家的都市摄影实践。通过对各种观念、手法、风格各异的摄影家的了解,作者希望读者能够发现,原来摄影是一种与活生生的现实有着如此亲和力的媒介;原来摄影是一种具有如此丰富表现力的视觉手段,而从此能够经常地将摄影与人类社会的各种实践联系在一起思考,就像这本书把摄影与现代都市生活联系在一起展示一样,从而获得对摄影这个“城市观看的媒介”的全新理解。

对于城市摄影题材的挖掘,顾铮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我在八十年代中期拍摄上海,既是被上海街头的活力所吸引,也是不满当时许多摄影人只以跑到外地名山大川(那时还不能随便去外国)或穷乡僻壤去‘创作’为荣的风气。当然,作为一种‘志异’的手段的摄影,跑到外面去拍摄是摄影天生的特权,而且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但是,我仍然觉得,发生在我们身边周遭的各种、每时每刻在城市街道上上演的人间活剧,难道不值得我们去面对吗?而且相比去异乡拍摄那些明显新鲜感十足的异物异事,拍摄身边事物其实更具挑战性。因为如何从司空见惯的日常中见出‘非常’,实在是太吸引人,也太考验人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