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无偿追回被盗国宝!秦叔宝与尉迟恭,两大门神终于重逢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相信很多人对这首歌词耳熟能详,但这也是人的幸运,能用语言、神态表现出来;栖身在冰冷玻璃柜里面的文物,却没有能力向周围的人诉说自己的思乡之情。
典型的例子,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只能静静的伫立着,看着每一个微妙情感变化的中国人,它们与那些人一样,愤懑,又无可奈何。
绝大多数流亡到海外的文物,只有在夜晚默默的凝视这片陌生的土地,面对条条框框的要求,望洋兴叹。
多年后,居于异地的文物,终于盼到了希望。第一次!中国无偿追回被盗至美国的文物;第一次!1100多年前的国宝终于回国。希望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文物,回归祖国的怀抱。
被盗的文物的前世
1994年,河北保定西燕川,荒山野岭里,传来不同寻常的声音。这样的声音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最近几天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传出来。住在这里的村民张建虎,越来越觉得不对劲,好端端的,怎么会有这种声音呢?他决定某天夜里,寻找问题的答案。
原来,制造声音的人,竟然是一群盗墓贼!他们盯上了村口的一处鲜为人知的古墓,在寂静的夜里,偷偷行动,然后到黑市上变卖,从而谋取暴利。
等到警察过来的时候,盗墓贼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经后期权威专家勘察,被盗的是五代十国的墓,墓主是义武节度使王处直,距现在已经过了1100年。
王处直一家一直住在长安,世代经商,家境殷实,父亲也是节度使,深受朝廷的信任。王处直镇守河北,后来被最亲近的义子欺骗,囚禁在狱中,悲愤而死。
王处直去世的时候,正处于乱世,但是据说他的墓中藏有名贵的画作、雕像。从一个角度说明,他一直过着很好的生活,而这些艺术作品,是后世研究后唐的绝佳材料。
可惜的是,这个墓几乎被盗墓者扫空了,而墓门那个彩色武士雕,也是墓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品,已经被盗墓者撬走了。当时的盗墓者十分大胆,带着它坐上了大韩航空的飞机飞向美国,花了14万美元进关。
浮雕惊奇地现身在拍卖行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五年后,有中国学者在美国的拍卖行看到了它的踪影。有住在美国的学者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彩雕正在被佳士得拍卖行拍卖,后被证实正是当年失窃的彩雕。
但是,想要真正要回来并非一帆风顺的事情,当时这位学者联系卖主,卖主狡辩“这是我祖上流传下来的宝物”,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能说服谁,中国学者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正处在僵持阶段中,迎来了一线生机,著名收藏家安思远先生联系中国文物局。
他说“现在美国正在拍卖一件文物,好像是5年前失窃的,请你们看看是不是当年的那个”他拍了几张照片过去,中国文物局马上作出了反应,联系美国当局,中断了拍卖。
安思远先生是美国人,从小生活在古董店里,对亚洲古董很是痴迷,青年的时候,他大胆地购入了1500件印度文物,以半数卖出。这让他在国际上一举成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文物,成为研究中国文物的泰斗,是中国的好朋友。
安思远消息一发出,中国政府马上重视起来了,这正是一个拯救文物的绝好机会!
找到真相很重要,把文物要回去也很艰辛。中国、美国、卖主三方僵持,谁也不肯向前走一步,眼看就要打持久战了,安思远先生站了出来“我收藏的古董中,有一件很相似,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要的,如果与拍卖的是一样的,我就捐给中国。”他又发了一张彩色照片求证,好巧不巧,安先生的和正在拍卖的正是失窃的那一组。
2000年6月26日,安思远先生将自己珍藏的文物献给中国文物局。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门根据1970年的《巴黎公约》相关条例,将拍卖的浮雕正式归还中国。两件文物完好无缺,中国也没什么经济上的损失,简单来说,没有为此花一分钱。
被盗文物的今生
被盗文物完璧归赵,得益于双方的努力,两个浮雕回到家,回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2001年,两个浮雕得以团聚。
这两个浮雕,是王处直墓前的两个门神,是我们熟悉的、春节贴挥春的时候的两个著名的门神主角---秦叔宝和尉迟恭。与王处直所处的朝代相近,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唐朝之后,秦叔宝、尉迟恭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符号,守卫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家,守卫着每一个家庭的平安,更是守卫着墓主的安宁。
浮雕与现在的挥春,大同小异。唯一不同的是,1100年前的乱世,尉迟恭与秦叔宝的神情没有像现在那样凶神恶煞,赶跑外来侵犯着,而更像是一种静谧。处在乱世中的人们,身心受到战火的摧残,痛不欲生,是什么样的欲望,勾勒出平静的笑颜?
王处直墓极具艺术价值,我们看到出土的壁画,笔法恣意,像是临时画上去的,但是已经看出画家高超的绘画功底。不同于唐朝注重华丽色彩的渲染,它更偏重于后期的稳重,与后来发展起来的水墨画类似。
在文物失而复得的背后,是祖国综合实力的增强,那时候正好处于中国加入世贸的前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能够要回本该属于的东西,我们相信,流失在外的文物,终有一天会回到祖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