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上海的乡愁在哪里?从一曲《上海谣》唱起

Image 2020-12-22

“我家在上海,一代又一代……”琵琶声起,吴侬软语。滑稽戏演员顾竹君、评弹演员陆金花、民歌手袁金凤和翟叶华登台,四人用不同风格演绎起同一首《上海谣》。

这首作曲家侯小声的代表作,用音乐浓缩了不同时代的上海,从“十里洋场”“大饼油条”“西装旗袍”直到“东方明珠”。市井民谣、沪语乡音搭配琵琶、萨克斯、叫卖调、英语伴唱,中西兼容、雅俗共赏。

12月19日,《“上海谣”都市的乡愁——侯小声作品音乐会》在宝山区智慧湾创意产业园依弘剧场上演。侯小声一直致力于上海民歌的创作与挖掘,写出了《上海谣》《美丽的花环》《装扮蓝色的地球》等歌曲,还有田歌音乐剧《角里人家》、音乐情景剧《上海声音-码头号子》、浦东说书情景剧《嫁女歌》等作品。

说起民歌,人们总能想到陕北的信天游、广西的“刘三姐”、云南的“阿诗玛”,上海有民歌吗?侯小声介绍,上海民歌可以分为劳动号子、田山歌、小山歌、小调、儿歌和吟唱。江南的人文地域、风土人情赋予上海民歌清丽柔婉、细腻平朴的风格。为传承和推广上海民歌,侯小声多年来深入采风,将原汁原味的民歌加以创新和拓展。

上海浦东新区北蔡镇文化中心的表演者们演绎了侯小声的《三催桥》,选自浦东说书情景剧《嫁女歌》。音乐元素始终不离浦东说书和一片钹子,但炫丽的唱腔和伴奏、丰富的故事与人物、大头娃娃舞与杂技的融入令观众刮目相看:“浦东说书还能这么唱!”

“黄梅上岸望爷娘,闲七八月养后生。哥是秧苗妹是泥,角里人家土里长。”侯小声的田山歌音乐剧《角里人家》,曾作为第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浓墨重彩地展现了青浦一带的风土人情。“船歌”选段以上海童谣“摇到外婆桥”主题引出优美的二重唱。“田山歌的交响”选段中不乏青浦、金山、松江大山歌的意韵。

上海常青藤学校的学生和英国老师多米尼克·默塔参与表演《腊月天》。这是侯小声写的农耕系列选段,展现一幅江南农家暖冬的风俗画。多米尼克穿着西装、弹起吉他,把田山歌唱出不一样的味道。

来自上海市百灵鸟艺术团和宝山区民办杨东小学的孩子们带来童谣串烧《童年记忆》,包括童声独唱《上海弄堂》、情景表述《小小白玉兰》、少儿红歌《石库门》《爷爷的初心我的梦》等,展现出独特的上海童年味道。

码头号子是凸现上海工业化、都市化的代表性民歌歌种,上海港码头号子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侯小声的码头号子情景表演《远东呐喊》中,汇集了搭肩号子、杠棒号子、堆装号子等各种流派。原生态的号子以流行风格编配,开阔立体,杨浦区定海路街道码头号子表演队的演绎震撼全场。

《上海都市风八首》包含《玉兰树下迎客来》《新上海》《白相大世界》《苏州河的依恋》《老上海找不到自家门》等歌曲,串联了作曲家三十年间抒写上海精神、上海风貌的精彩片段。

音乐会由上海市百灵鸟艺术团等单位主办,得到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上海市民文化节秘书处、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指导。侯小声说:“短短的民谣唱出上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唱出了浓浓的上海味,我们一起在歌声里品咂这一份都市的乡愁。”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