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央视《衣尚中国》:展示服饰文化,探寻美学精神

Image 2020-12-19

日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文化建设做出部署,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文化建设三方面重点任务之一。审美与生活方式是社会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央视综艺频道近期播出的服饰文化节目《衣尚中国》即以“综艺+纪录+设计师+品牌”的形式展示服饰文化,通过对中国古代服饰在人生重大礼仪中的演绎,以及在当代生活中的创造性转化呈现了“中国节穿中国衣”的构想,回顾和阐释了中华服饰文化中的智慧与情感、创造与包容,表现了中国服饰的美学精神,在传播中华服饰之美的同时,提振了文化的自豪感,提出了当今服饰设计的新命题。

《衣尚中国》节目以服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服饰文化,践行“双创”理念,复兴中国美学精神,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聚焦服饰文化,了解当下中华美学精神

一段时期以来,在时尚服饰领域,我们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上也盛行“欧风”“韩流”。国外的奢侈服饰成为高端消费的符号、奢侈身份的标志。不少国人对此趋之若鹜,许多国外的奢侈品店铺都有国人排队、抢购的身影。这反映了我们的服饰审美取向、文化取向、消费选择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应积极培育和提振我们的民族品牌。

历史上,中华民族对服饰有丰富多元的阐释,儒家主张“文质彬彬”,道家主张“被褐怀玉”,墨家主张“衣必常暖,然后求丽”,法家主张“好质而恶饰”,董仲舒主张“服制”。历史造就服饰的多元文化,多样穿着款式,不同的服饰纹样。当下中华美学精神、中华艺术风范、中华生活智慧有待充分融入当代的服饰文化,使时尚有文化的底蕴和生活内涵,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一种务实的实践。通过文化的传承和融会,真正由服饰的“材美工巧”“锦绣匠作”等传承民族的文化精神。

带动服饰内需与产业发展

在经济“双循环”格局中,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需要扩大内需,带动生产。作为人口大国、消费大国,在已经实现高等收入的阶段,服饰产业具有广大空间。从根本上,复兴中华服饰美学,发展具有中华文化精神、审美品格、文化意象和生活意蕴的服饰,才能充分发展我国的服饰设计、生产和消费,因此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就此,既要在公共领域培育和传播中华服饰文化、服饰美学精神,也要在专业领域加强相应的设计转化,包括服饰材质、纹饰、色彩、款式的深入发掘和转化,做到与当代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相一致,增添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蕴,使设计成为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衔接的桥梁。以设计助力中国服饰原创、生产,扩大内需消费,创造“中国时尚”。

加强日常生活审美,激发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认同

经过艰苦奋斗,新时代的中国是衣食足的社会,在物质富裕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国家层面的国服、礼服、学位服等礼仪服饰设计,不断丰富发展社会层面的节日服饰、婚礼服饰、儿童服饰等民俗服饰,加强行业层面职业服装和日常生活服饰的设计和发展,使服饰成为文化的表达,成为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的载体。这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领域。相信加强日常生活审美,也将进一步激发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认同,促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增强社会的创新活力,建设文化强国。总之,社会文明程度是社会进步发展的表征,也是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要从生活出发,从实处着手,从百姓日用、须臾不离的细节出发,传承优秀传统,融入艺术与审美,不断提升生活的品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创造。

(作者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