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河南文物将亮相《国家宝藏》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秦华)12月6日晚,《国家宝藏》第三季第一期在央视综艺频道正式播出,国宝守护人靳东、张子枫、冯小刚为大家呈现了故宫博物院的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金嵌珍珠天球仪和午门三件国宝。在这季节目中,代表3300年殷墟文化传承的殷墟博物馆也将亮相,会拿出哪三件国宝呢?《国家宝藏》栏目组揭晓了答案——陶三通、亚长牛尊和YH127甲骨窖穴。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功打造的引领性重点项目,《国家宝藏》掀起的文博热经久不衰。第三季中,有着600年历史的紫禁城、933年历史的西安碑林、1000年历史的苏州古典园林、1300年历史的布达拉宫、1654年历史的莫高窟、2200年历史的秦始皇陵、2500年历史的孔庙孔林孔府、3200年历史的三星堆、3300年历史的殷墟等九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将一一亮相。
据了解,按照年代久远和栏目组公布的排序,作为九位“主角”中“资历”最老的殷墟,预计将在最后一期压轴亮相。
与《千里江山图》、妇好鴞尊、贾湖骨笛、越王勾践剑等大名鼎鼎的文物相比,陶三通、亚长牛尊和YH127甲骨窖穴这三件文物貌似平平无奇,实则不然,它们各有千秋,在向观众讲述文物背后故事的同时,展现中国考古学的成长史。
陶三通1972年出土于安阳殷墟白家坟,水管每节长42厘米,管外径21.3厘米,表明当时铺设地下排水管时已形成网络分支。虽然三通在当下已是很普及的下水管道的组件,但在3000多年前,陶三通上无疑携带着解读殷商时期城市规划理念、王朝都城面貌、城市文明的“密码”。
亚长牛尊是殷墟截至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器,呈写实的牛形,保存完好,体态健壮、肥硕。通过它,不仅可以考证殷商时期的畜牧业状态,还可以为大家呈现殷商时期青铜铸造的顶峰状态。
YH127窖穴是殷墟考古工作最伟大的发现,这个窖穴里出土卜辞甲骨共17096片,其中完整的龟甲300多片,这是殷墟历次科学发掘以来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这些甲骨上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此次YH127甲骨窖穴登上《国家宝藏》,将为大家呈现波澜壮阔的殷墟发掘史。
据悉,上月中旬,《国家宝藏》第三季的摄制组已到殷墟博物馆拍摄外景,但护宝人是谁?用怎样的故事呈现这三件文物?目前都还处于保密状态,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