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手镯的文化情缘
翡翠手镯,亦称“钏”、“手环”、“臂环”等,是一种戴在手腕部位的环形装饰品。其质料除了金、银、玉之外,尚有用植物藤制成者。手镯由来已久,起源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古代不论男女都戴手镯,女性作为已婚的象征,男性则作为身份或工作性质的象征。在古代社会,人们还认为戴手镯可以避邪或碰上好运气。
玉镯作为饰品,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已有近万年的历史。而翡翠手镯则始于明朝洪武年间,清末及民国时期已盛行。玉镯也称手环。古时“手环”与“臂环”同称为“钏”。“手环”是戴于手腕上的环状饰物,多为女士佩之;“臂环”则多为男士所用,是佩戴在肘关节上的手臂饰物。近代“臂环”已不多见。
隋唐至宋朝,妇女用镯子装饰手臂已很普遍,称之为臂钏。初唐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周肪的《簪花仕女图》,都清晰地描绘了手戴臂钏的女子形象。这不仅仅限于宫廷贵族,平民百姓也十分热衷。据史书记载,崔光远带兵讨伐段子章,将士到处抢掠,见到妇女,砍下手臂,取走臂钏。可见当时戴臂钏的女子并非少数。
明朝初年,朱元璋派养子沐英将军兵伐鹿川(中缅边界一带),进一步打通了腾冲至玉石场的通道,于是入滇的翡翠剧增,并有大批翡翠输入中原。由于地缘关系,云南的女子最偏爱翡翠手镯,其次是四川、贵州、广西。到了清末及民国初年,翡翠手镯已是滇、黔、川、桂女子的必备之物。女儿出嫁,娘家陪嫁的嫁妆一定不能没有翡翠手镯。大户人家的妇女死后,陪葬品中也少不了翡翠手镯。
近代的华人中,香港、台湾、澳门的女士是拥有翡翠手镯最为普遍的华人群体。现代的时尚女性,已经从南方开始追回到百年前的“无镯不成婚”的习俗。这种返璞归真的时尚观念也已迅速蔓延到了北方。以翡翠手镯作为信物,维系双方情感的理念源于翡翠手镯自身的文化内涵。翡翠手镯呈圆形,象征永无终结,永环永圆,和谐圆满,相爱永无止境。因此,男女婚配时为表忠贞不渝之情感,女子以翡翠手镯相伴,与钟爱的男子共赴婚姻殿堂。这种以翡翠手镯表达相爱无终的东方婚俗文化比起西方的钻石婚戒文化更显得真实、贴切,风情万种。
追根溯源,其实西方的婚戒和东方的婚镯如出一辙,都是源于环形饰物。古西方人的早期订婚信物只是一枚铁质指环,后来发展为钻石戒指。且婚戒也仅限于情侣之间的赠与。而东方人的翡翠手镯既有婚俗文化的内涵,又是亲情的延续。女性长辈将钟爱一生的翡翠玉镯传给女儿,儿媳……然后世代相传下去,直到永远,这就是翡翠手镯永无终结的情感涵义。
当西方宝石文化渗入中国时,有人接纳了西方钻石婚戒文化。但不久,人们经过理性的思考后还是觉得翡翠婚镯文化更适合中国人的习俗理念,延续了近千年的东方婚镯文化,曾经令西方人赞叹不已,中国人又何不珍惜呢。
尤其翡翠手镯的丰富多样性和惟一性,是任何指环所无法相比的。翡翠手镯一经琢成,其金身永不再改,传世千百年之后,其亲情爱意也始终不变。婚戒虽也传情,但雷同者比比皆是,并可以随意重新改制,因此,其传世的功能也会大打折扣。凡此种种,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去选择翡翠、享受翡翠,享受翡翠给你带来的温馨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