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天青,宋朝人的底色

2020-12-04

有人说,宋瓷是中国美学的顶峰。

“天下宋瓷,以汝为魁。”汝瓷,是宋瓷的巅峰,一如它的雨过天青色,只可仰望,方能一见。

汝瓷的一生,恰如流星,“唰”地一下滑过宋瓷的天空,极致之后归于平淡。

从北宋到南宋,从官窑到民窑,那一抹雨过天青,成了宋人的心事,念念不忘,余“青”未了。

北宋 汝窑青釉纸槌瓶 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的21件传世汝窑器之一

汝窑初生,此青只应天上有

所有的一切,源于一个不知真切的梦。

相传,那是宋徽宗梦里的天空。一场暴雨过后,云朵和蓝天的交接处,闪现着如烟一般的蓝,带着淡淡的绿,淡淡的白,淡淡的粉。

醒来后,他下了圣旨,“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命令天下工匠将其做出。汝地的匠人们,用玛瑙入釉,遂成汝窑。

雨过天青,是汝窑的底色,更是它的灵魂

波士顿美术馆 北宋 汝窑浅折腰承盘

若去到博物馆,会看见汝窑的青,不带一丝烟火气,不明媚不张扬,用行话讲“有老气”。

很多时候,为了美会追求繁复精致,但是,汝窑很奇怪,它不表现,只以釉色取胜,将最特别的“青”包裹在温润之下。

想起《周易》里说:“上九,亢龙有悔。”龙飞得太高,可能会遇灾难。世事若太过锋芒毕露,易招折损。汝窑,明明出道已巅峰,却深深懂得含蓄、藏锋。

然而,历史上的“天青色”糅合了太多的美好与忧伤,只昙花一现地存在了不足40年。

金灭北宋之后,汝窑就随之消亡了。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的汝瓷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的汝瓷就已经是难得的珍品了。

后面,历朝历代都曾经尝试复烧,但炼釉不易,烧制更难,十窑九废,都没有成功地将天青色汝窑瓷烧制出来。

汝窑天青色水仙盆

如今,传世的完整汝瓷文物大概不过百件,大部分都在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全球私人收藏不过数件。

在拍卖市场上,也很难寻觅到汝瓷的踪影。

1992年12月,香港著名收藏家区百龄在纽约佳士得拍场上,以154万美元的高价成功竞得一件直径为17.5厘米的汝窑小洗,其价格震撼了世界。

20年后,在2012年香港苏富比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再现拍卖行,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成交,刷新了汝窑的拍卖纪录。

2017年,在香港苏富比一场拍卖会上,一件13cm的汝窑小洗,更是拍出了2.94亿港元的天价。

迄今为止,在历代墓葬中也未见出土一件汝窑瓷,窑址出土的几乎都是残件。

北宋 汝窑天青釉凸弦纹三足樽(局部)

即便是一般的日用品,也因为宋代整体文化风气的使然,有着不俗的气韵和风姿。这是阅尽人间繁华,世态炎凉之后,一种成熟、润泽、持久的美。

工匠们利用粗细、横直、长短、弯曲不同的外部轮廓线,组合成不同形体。有的匀称秀美,有的轻盈俏丽,都从实用出发,兼顾审美的要求。它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样式,许多造型作为典范为后世追慕。

从生活中走来的宋瓷,隽永端庄。以深沉高雅的造型,充满禅意的意蕴,将其与自然万物融合得如此贴切。

轻抚圆润光洁的瓷体,观赏瓷中那些犹如冬天江河里,破碎冰块的纹片时,便会沉醉于这天人和谐,独特审美情境之中,“虽自人工,宛如天开。”

当人融入宋瓷之中,即能体悟其道。

宋汝窑盘

南宋仿汝,此“青”可待成追忆

南宋官窑,是为仿汝窑而生。

史书记载,因为汝窑毁于靖康之难,南宋王朝“中兴渡江……袭徽宗旧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

但是,他们再也做不出当年的釉色与质感,只好将粉青列为上品。

南宋 官窑青瓷葵口盘 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

粉青,不是粉红的粉,而是掺了一点青的蓝。取其质地更为轻盈透明之意。

它的最大特点,是紫口铁足。因为釉色没有那么温厚,细细观察时,能看见黑缘处隐隐的紫色。

“如果说汝窑诞生在完美的时代,那么(南宋)官窑就诞生在一个充满残缺的时代。”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