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藏族大妈被爱马仕看上,60岁人生逆袭,靠一根针净赚800万

2020-12-02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是当今世界延续下来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化之一,在上下五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之中,各种光彩夺目的文化交相辉映,成为中国一张亮眼的名片。其中,刺绣技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支,凭借其精致秀美征服了无数外国友人。

在刺绣技术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是蜀绣、苏绣、湘绣等声名远播的传统刺绣技艺。而在物华天宝的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未知的精美技艺在我们富有创造力的同胞们的手中悄无声息地酝酿,传承,发展,然后惊艳众人。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藏羌刺绣。

杨华珍生平

藏羌刺绣,望文生义,即融合了藏族与羌族的文化、技艺而形成的一种刺绣艺术。而它能够成就属于自己的辉煌,我们不得不提起那位让它走向世界的藏族大妈——杨华珍。可以说,杨华珍这个名字能够被世人所记住,是因为藏羌刺绣,而藏羌刺绣能够为世界所认识和喜爱,也是因为杨华珍这个原本默默无闻地偏安在西南边陲的“老大妈”。

生长在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这个孕育着藏羌文化的极乐净土,杨华珍自小便受到了这种充满生命力与感召力的文化的熏陶。耳濡目染加上浓厚的兴趣,她对藏羌刺绣的传承是很牢固的。

但是她清楚地意识到,单单是继承是不够的,还需要推陈出新,开辟新路。青年时期作为一名时报记者的经历开拓了她的视野,对藏羌文化的热爱加之遍览各地人文风情为她在藏羌刺绣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这一时期,她将藏羌刺绣作为一种业余的爱好,一门闲暇时的手艺看待,这种酝酿看似平和漫长,一旦达到临界点,确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60岁时手艺被爱马仕看上

这个临界点在2008年5月12日到来了,这是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沉重,极其难以忘怀的一天——汶川大地震,满目疮痍,哀鸿遍野。原本想作为一名记者平淡度过一生的杨华珍在目睹了这悲惨的一幕之后,深深地感受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助,感受到了文化的覆灭也许就在顷刻之间。满怀责任感和危机意识的她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投身到藏羌刺绣技艺的研究与传承之中。

起初,由于缺乏营销经验和先进技术,这种精美的艺术品不论是知名度还是生产效率都难以提高。血本无归的杨华珍并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咬牙坚持——这不单单关乎她个人的利益,更关乎到这种古老艺术的生死存亡。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她持之以恒地推广下,藏羌刺绣凭借着自己的雍容精美渐渐崭露头角,杨华珍也被多次邀请去传授这种精湛的技艺,很多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怀着对藏羌刺绣的热爱与崇敬加入了她的团队。

随着杨华珍团队的不断壮大,藏羌刺绣也不断声名远扬,各种“大牌”纷纷向她发出设计刺绣图样的邀请,并且取得了超常的收益,藏羌刺绣愈发声名大噪。杨华珍可能从没想过,自己靠着一根银针三天设计出的图样居然能够给她带来800多万的巨额收入。在这股热潮下,连一向“自视甚高”的爱马仕也坐不住了,向杨华珍抛出了橄榄枝,拿下了她两幅刺绣长卷的版权,据说,爱马仕这款融合藏羌刺绣的披巾有望今年上市。

带领村民致富

“撞了大运”的杨华珍并没有被一时的成就冲昏头脑,而是更加勤勉,更加用心的投入到事业之中,不仅保存了“濒危”的藏羌刺绣,甚至让它成就了从未有过的辉煌。一向善良朴实的她也没有发一个人的横财,而是带领全村人民走向致富之路。

正如杨华珍所言,对于传统技艺,我们不光要继承,更重要的是融合时代发展它。我们常说“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地继承,创新性地发展。”杨华珍用实际行动证明,这样对待传统文化,它才能迸发出生机和活力,才能延续辉煌。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