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呈现水墨内外的对话,“新海派水墨艺术文献展”将展

Image 2020-11-27

澎湃新闻获悉,11月28日,“新海派水墨艺术文献展”将在上海“Tart淘艺术空间”拉开帷幕,策展人陶华、范晓楠邀请丁立人、王劼音、陈九等九位艺术家参展,这一展览旨在梳理与研究新世纪以来上海画坛当代实验水墨艺术家所呈现的新面貌。

伴随19世纪末上海的开埠与商业繁荣,一个被称为“海派”的艺术家群体为中国画坛开辟了全新的面貌。继任熊、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虚谷、蒲华、黄宾虹等名家之后,新一代海派艺术家逐渐展露新意,身处新中国时代的洪流,拓展了许多前人未涉足的表现领域,如:林风眠、吴湖帆、郑午昌、关良、刘海粟、吴大羽、倪贻德、朱屺瞻、陆俨少、谢稚柳、程十发和陈佩秋等均具有各自的创新与成就,在现代海派绘画史上留下璀璨的篇章。

中国传统水墨在经历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艰难的现代转型以后,显示出其生命活力和柳暗花明的前景。一些水墨艺术家与处在水墨界外的当代艺术家遥相呼应,从而形成一个特殊现象:在传统文化与水墨精神这个节点上,他们来路不同,却向度一致。

“新海派水墨艺术文献展”旨在梳理与研究新世纪以来上海画坛当代实验水墨艺术家所呈现的新面貌。

丁立人,《萍水相逢在途中》,68x68cm,重彩,2020

在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中,1930年出生的丁立人先生,六岁便开始画画,他自幼喜欢后印象派、表现主义绘画,并有机会深研中外民间美术,美术之外涉足中国民间戏曲、西方音乐、生物水产、海藻贝壳、蜜蜂水母等五花八门天马行空的跨度,艺术实践涉足彩墨、油画、石雕、木雕、印钮、版画、速写、剪纸、拼贴等可以涉及的领域。从选择大学“三进三出”到与艺术不搭调的就业道路,他将对中国的三代玉器、秦汉石刻、近代的木版年画、剪纸以及非洲、爱斯基摩人等艺术的浓厚兴趣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他认为,“艺术要充满生命力,‘杂交’是恢复艺术的唯一的办法。”

陈九,《虫洞》之一,150cmx90cm,纸本水墨,2020年

王劼音从版画的重复与多联方式出发,辅以油画的创作方式,以抽象的点线重构作品。

参展画家陈九的阅历和许多科班出身的画家不同,1970年代末,他染指文学,开始了作为一个小说家的生涯,1980年代又染指绘画,成为上海戏剧学院油画创作进修班的学员,之后又从油画转向水墨,承传前辈大家关良的水墨戏曲人物画,并且进展得卓有成效。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他会轻车熟路,走得很顺畅。然而,他不想把自己定格在“水墨戏曲人物”这个有限的天地之中,于是他再度求变,以“水景”为主题,以水墨为媒介,开始寻找一种更加单纯更加宁静的诗意境界。

虞村,《杜月笙》,195X122cm ,纸本水墨,2020

虞村作品的艺术气质趋向于自我意念和内心的自由表现,他善用短句和碎片化的视觉方式去显现自我与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张力,但却不求绘画图式的完满和经典化,但使之意涵和价值在其间得以多向度的折射。

王天德,《平山读碑图》,221.5x121, 宣纸、墨、火焰、拓片,2019年

王天德以灼烧代笔墨,突破了笔墨纸张单一的局限性,他的“火灼与水墨”山水直接与碑文拓片或古代书法原作对接,将焚香与纸痕“物”性语言引入传统笔墨,使作品具备当代的观念性和独特的识别性特征。

参展艺术家还包括南溪、张浩、蔡广斌、石墨等。

“T-art淘艺术”空间

据悉,上海“T-art淘艺术”是一个商业+艺术+互联网的平台型艺术机构,涵括品牌艺术化提升、品牌+艺术沙龙、艺术品投资咨询、品牌文创礼品研发等多个方面。“新海派水墨艺术文献展”作为其长期的系列研究性学术展览,将在未来不断关注这一群体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和艺术成就。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