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小罐茶杜国楹:非遗不只代表历史,更应满足当下、适应未来

2020-11-27

“非遗”一词近年一直保持热度,随着一批优秀非遗作品不断走进国人视野,人们对非遗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近日举行的2020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大会上,作为大会协办单位及官方指定用茶,小罐茶承办了“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主题分论坛,探讨非遗文化的现代化传承、创新发展趋势等问题。会上,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在《非遗新物种·小罐茶》主题演讲中表示,非遗不能只代表历史,更应满足当下、适应未来。

中国茶需要与时俱进

自2012年6月初入茶饮市场起,小罐茶历时3年多遍访国内茶农、茶企、行业专家,探索茶行业品牌化发展路径。2016年,小罐茶首款产品问世,凭借优良品质、标准化生产、自动化灌装、一罐一泡一饮的便捷设计迅速占领市场。

在杜国楹看来,小罐茶的发展之路,与“非遗”息息相关。2012年小罐茶团队上山寻茶的时候,“非遗”还是一个不那么普及的词汇,但今天,“非遗”的搜索结果已经过亿。杜国楹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它不但代表历史,还有今天和未来,因此非遗文化需要绵延下去。

以茶为例,茶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制茶技艺是。茶作为中国特色的饮品,拥有上千年的历史。唐代开元年间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风靡朝野,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制茶技艺也不断改进完善。

杜国楹认为,历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蕴含着创新,“过去我一直思考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就是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族群,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共同的行为和习惯。大家都这样喝就是文化,都不喝这文化就没了。所以茶文化想要延续传承,必须要年轻人喝。跟生活关联度越高,文化越具备生命力。”

但如今,不可否认的是,喝茶的主力军仍然是中老年人群,对于年轻人来讲,茶可能一定程度上还是“老旧”的代名词。“茶需要与时俱进,我们不能还拿着今天的茶来应对新一代的年轻人。如何从审美的角度,做出一个与时代同步的中国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事情。”杜国楹说。

科技创新实现制茶工艺标准化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对非遗衍生品的开发与传播助益颇多,为非遗注入了新的活力。用新媒体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放平台,无疑有利于培养挖掘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发掘非遗的文化底蕴和市场潜在价值。这也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新视角。

中国茶也不例外,创新是整个行业发展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小罐茶通过设计为非遗增添了创新元素,外表是现代、国际的,灵魂则是传统、中国的。杜国楹表示,“消费者看见它的罐子、包装的时候,会觉得它很现代,没有国度、没有区域,但是撕开盖子的刹那,便知道这是中国的茶叶。这既是传承,也是创新。”

小罐茶的创新传承,除了设计之外,还在于挖掘文化精髓并运用科技手段将其保留。

杜国楹认为,传承非遗的工作就是传承大师技艺,并将其标准化。对于企业而言,一个巨大的课题是把大师经年累月的制茶经验,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全还原出来。以小罐茶的凤庆滇红生产线为例,作为小罐茶六大茶类当中的第一条生产线,科技手段的采用,能够把茶叶当时的温度、湿度甚至香气的数值固化下来,变成标准化、智能化作业,从而完全还原滇红大师的制茶技艺,解放大师双手。

“作为品牌化的茶企,我们也需要新的传承人来坚守非遗的制茶技艺,要把这项技艺守护好。”杜国楹表示,把大师的双手从制茶中解放出来,是为了让他们去教更多茶学专业的孩子做好茶。而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之上,如何研发出更能满足年轻人、让他们更喜欢喝的茶,将是小罐茶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图片来源 企业供图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