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漂”追梦路:十年钟爱一件事,唐卡大师悉心创作惊艳世人
11月23日上午,记者走进成都市金牛区抚琴街道的一间唐卡画室时,30岁的唐卡大师南拉加正在神情专注地进行创作,色调金黄的作品让原本寒冷的房间显得多了几分温暖。面积近700平米的唐卡画室布置得朴素简单,全场分接待区、创作区、作品展示区和网络推广区,南拉加站在创作区,不时端详着自己的作品……
南拉加作为唐卡非遗传承人,师从国家级唐卡非遗传承人噶玛德勒、拉蒙等诸多赫赫有名的唐卡大师,并参与国内外颇具知名度的《莲花生大士千幅唐卡》《观世音百幅精品唐卡》《格萨尔王八十位大将》等优秀唐卡作品的创作和绘制团队。南拉加20岁开始系统地学习唐卡艺术,到今年已整整10年,他表示:自己会一直在唐卡的艺术道路上钻研不止。
从小痴迷绘画 追梦来到蓉城
说起南拉加与唐卡之间的渊源,还要追溯到他的孩提时代。南拉加自幼酷爱绘画,从小便就喜欢在地上、纸上描绘家乡的动物和大自然中的大山、河流、花朵、云彩,稚嫩的画作常常收到小伙伴们的夸奖,南拉加将这份夸奖当做学习绘画的动力,也便从此爱上了绘画,立志今后要从事相关类型的工作。
初中毕业后,南拉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唐卡艺术班,先后敬拜了索南加、李先加、李本才让等著名唐卡画师为师,至此,才开始系统地学习白描度量和色彩技法。“画唐卡的步骤非常的麻烦,包括固定画布、上胶打磨、打线、勾草图、上色、勾线、开脸等多个步骤,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然而,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南拉加在学习期间刻苦、勤奋,因此技艺也进步得十分迅速,这段求学时光更为后来的独立唐卡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为了追求和实现自己的唐卡梦,南拉加来到成都,师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四川噶玛嘎智画派传承人、著名唐卡大师拉孟。五年多的系统学习成就了南拉加成熟的绘画技法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期间还出色完成了近50幅的精品唐卡,其中部分作品在首届“嘎玛博秀杯”五省藏区优秀中青年唐卡创作大赛中获奖。2018年创作的《迦诺迦跋黎堕阇》在第三届“工匠杯”中获得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源源不断地奖项并没有让南拉加停滞不前,反而让他开启了唐卡的钻研之路。
制作过程繁琐 作品精益求精
在抚琴街道南拉加的画室里,年轻的画师们正盘坐在画布前,耐心细致的描摹着五颜六色的唐卡世界,旁边的作品展示区依次展示了画室这几年创作完成的十多副精品力作。画幅大小不一,但精致的程度都令人叹为观止,后面两名年轻人正在操作电脑,将画室的作品通过互联网传播开去。
“唐卡的创作周期相对都比较长,首先我们需要用棉布制作画布,然后根据绘画题材调色,唐卡绘画颜料从最初的几种发展到如今的几十种,颜料品种丰富了,创作出的唐卡画也就越发出彩了。前期准备就绪接着就是创作线稿,经过多次修改完成的线稿才能放大转印到画布之上。然后是铺色和勾金线,最后是开眼。唐卡创作的步骤说起来很简单,但要完成一张八十厘米见方的作品一般需要一个成熟画师三四个月的时间,画唐卡真的极其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因此精品唐卡售价高也是很正常的。” 南拉加谈到唐卡画的创作过程就滔滔不绝,轻车熟路。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是多年亲力亲为创作经验的积累。
对唐卡细节的处理,正是南拉加最骄傲的部分——他的画经得起最细致的研究和观察。“许多人看我的画需要用放大镜,但我自己画的时候根本不需要,用肉眼就可以。”谈起绘画方法,南拉加滔滔不绝:“底稿、勾线、五官,看一幅唐卡画得好不好,就看这三个地方”。
发展唐卡艺术 留住文化记忆
唐卡画作既保留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独特风格,又契合现代人的艺术审美习惯,展现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像南拉加这样的唐卡画师都是民族艺术的继承者、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时代精神的弘扬者。“唐卡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事,它是关于文化传承的。”南拉加表示,对于传承,他用几个字简单朴素地描述:“这是我们唐卡传承人肩上责任。”因此,他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又不断探索和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并善于提炼传世壁画和唐卡精品中的古法窍诀和工艺精华,融入现代绘画技法与美学理念。
如今,在南拉加的唐卡画室里,南拉加每天都会带领11名画师和3名学员潜心于33楼创作唐卡。早上八点上班,下午六点下班,两周休息一次,有时为了一幅作品,常常加班到深夜。
南拉加介绍说:“近年来,唐卡艺术因为网络的宣传和推广已经走出了藏区、走出了寺院,作为一种充满特色的绘画艺术品走进了普通市民的家中,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欢和学习。”2021年,南拉加将在北京的798艺术中心举办一场唐卡专场展览会,这将是自己过去10年唐卡创作生涯的一次总结,也是下一个辉煌十年的开始。
十年的专注,换世人惊艳。南拉加觉得,多年的坚持,值了。今年刚满30岁的他,还要继续画下去,并面向辖区招募更多的学员、聘请更多的大师级唐卡画老师传授技艺,让唐卡这门独特的绘画技艺在更多的艺术爱好者中传播开来、传承下去……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胡慧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