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初露头角的东欧设计

Image 2020-11-23

今年的伦敦设计节以线上展的形式与大家见面,Adorno数字设计商店画廊 (Virtual Design Adorno)作为参展方,在线上展出了来自10个东欧国家的策展人甄选的各国目前最前卫的设计作品。在这个名为“虚拟设计目的地”的云端展览上,也可以窥到东欧设计业的崛起的势头。在本次展览中亮相的国家包括从上一届在伦敦设计双年展上崭露头角的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以及罗马尼亚。这些鲜有在设计圈中露面的东欧国家在设计上拥有怎样的共同理念和差异?富有创造力的策展人们如何在现场上呈现这些最新潮的设计作品?我们一起在展览上找寻答案。

图左:列娃·卡莱佳(Leva Kalēja)“皇后”(The Queen)灯具

图右:巴博拉·兹林斯凯特(Barbora Zilinskait )“之后”(Afterwards)花瓶

首先关注到拉脱维亚的“远与近——都眩目!”单元展。该展览收录的都是取材于大自然的作品。策展人迪塔·达诺萨(Dita Danosa)称,拉脱维亚设计师的共同点,就是热衷于发现原料的新维度,透过无休止的实验来体现人造设计与自然之间的协同作用。如列娃·卡莱佳(Leva Kalēja)设计的“皇后”(The Queen)灯具,就在一盏灯中同时呈现了最贵重的金属和最无用的废物——灯罩外部由大自然“绘制”出铁锈痕迹,而内部则覆盖着23.75克拉的黄金薄片——如此鲜明的对比组合,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视觉性。

萨宾·梅兹卡兹·贝齐纳(Sabine Mezkaze Berzina)的玻璃艺术品

设计师萨宾·梅兹卡兹·贝齐纳(Sabine Mezkaze Berzina)的玻璃艺术品在拉脱维亚单元展览中十分醒目:她将自己的手工玻璃作品定义成“功能性艺术”。其中一件名为“创造之母”(Mother Creation)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这件球形的黑色玻璃花瓶宛如大自然的产物,漆黑的表面凸显了原始石材的触感,仿佛一颗来自宇宙深处的行星,在大地之母开天辟地时陨落人间。

转而关注邻国立陶宛的展览“与自然赛跑”:策展人将筛选出的设计作品放置于一片广袤的沙洲之中,这是立陶宛的流沙区“库尔斯沙嘴”(Curonian Spit)。“这座不断变化的沙丘曾在 1675 至 1854年之间吞没了四个村庄和两个公墓,就像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世界,自然景观不断随着城市的扩张而发生变化。这样的陈设意图在于展现物质进入有机环境中时,所呈现出的社会性和复杂之美。”策展人奥德龙·德拉贡莱特(Audron Drungilaité)对展览主题作出上述阐释。展览中,来自巴博拉·兹林斯凯特(Barbora Zilinskait )的“之后”(Afterwards)花瓶最贴合主题。这件作品的概念让人想到《乌鸦喝水》的故事。只有当人们像乌鸦那样往花瓶里投石,水才能溢出,滋养到花朵。她认为:“这就像是一种仪式,让人们可以为通过一个简单平常的行为,为植物注入生命。”

玛丽·普瑞派特(Marija Puipait )和维陶塔斯·盖萨斯(Vytautas Ge as)合作设计的“设想的舒适”(EnvisionedComfort)扶手椅

玛丽·普瑞派特(Marija Puipait )和维陶塔斯·盖萨斯(Vytautas Ge as)合作设计的“设想的舒适”(Envisioned Comfort)扶手椅也发人深思:在设计中,“舒适度”的构建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她们设计的扶手椅呈流体状,很符合人体工程学,柔软的表面包裹着古典的丝绒,质感精致华贵,丝绒之下的景致则截然相反:椅子的下半截是裸露着的山毛榉木榫钉和黄铜钩扣构成的固定结构。这是一个有关人与自然的隐喻:自然之美是粗野的、有瑕疵的,也是浮华表面之下最重要的根基。

朱雷克(Pani Jurek)的“TRN”灯具

移步到波兰的主题展览“生·物”。与立陶宛的荒芜沙丘不同,这里充满活泼的色彩和光线,展品更多地体现了传统工艺与新技术的融合。“我希望我们能通过设计将生命刻画在物体上。如今的波兰设计业已经开始将古老的知识转化为机器、自动化和批量生产,因此年轻设计师也能更轻松、更快、更便宜地完成任务,也更有信心取得成功。”策展人阿格涅什卡·雅各布森·塞莱卡(Agnieszka Jacobson- Cielecka)说。照明设计师朱雷克(Pani Jurek)的“TRN”灯具便是个例子:这一系列符号感极强的设计取材于波兰抽象画家扬·塔拉辛(Jan Tarasin)的作品。乍看像是量产的简约之作,其实件件都是独一无二的手工上釉陶瓷作品。

朱雷克(Pani Jurek)的“TRN”灯具

设计师查丝汀娜·法兹金斯卡(Justyna Fa dzińska)与米洛什·达布罗夫斯基(Mi osz D browski)共同创立的 UAU 设计工作室希望能颠覆“高科技设计缺乏灵魂”的刻板印象。环境对于UAU的设计而言是首先要考虑的要素。他们虽采用了 3D打印技术,却在原料上坚持采用植物性生物塑料(例如PLA),让产品可以最终在工业设施中完全进行回收或堆肥。

UAU设计的“层叠”(LAYERS)系列烛台,采用3D打印技术将有趣的样式与日用功能做了结合,能为消费者提供100种不同颜色的选择;更妙的是,由于所用材质简单轻便且可再生,这种产品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被“打印”出来。

UAU“层叠”(LAYERS)系列家居用品

巧的是,罗马尼亚这也有一家名为“UAU”的设计工作室。创始人、设计师凡妮莎·辛根西亚(Vanessa Singenzia)强调,她的工作室主打陶瓷制品,UAU 在罗马尼亚语其实代表了“WOW”(哇)的意思。凡妮莎希望用更自然、即兴的方式来制作陶瓷。她制作的陶瓷花瓶、日常器具除了基础的功能性之外,也融入了许多抽象或概念性的创意。凡妮莎的设计用色大胆,形状简约,她希望直观的视觉冲击能够传递一种情绪。

本次展览仅以线上形式亮相,对初次组团登上世界设计舞台的东欧设计而言或许有些遗憾。不过,诚如阿多诺的合伙主理人吉米·麦克唐纳(Jimmy MacDonald)所言:“在今年的大环境之下,这样的展览形式完全环保,也不用担心错过,内容精致,并且能同时给设计师、制造商和策展人以支持。”也许这次的线上展览恰巧为东欧设计的初次集体亮相做了一个醒目的标记,让我们对未来有所期许。

文 / 甄健恒;

图/ Adorno 数字设计商店画廊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