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资治通鉴残稿》,司马光手迹原本,难得一见!

2020-11-20

残稿-01/04

《资治通鉴残稿》是司马光手迹原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资治通鉴》现存唯一手稿,难得一见。

纵33.8厘米,横130 厘米,共 29 行,465个字,记录的是永昌元年(322年)的史事。可能是因为纸张珍贵,所以这份草稿是书写在范纯仁(范仲淹次子)写给司马光及司马旦的手札上,而且最后面还有司马光的“谢人惠物状”5行24字。

空白背后,有大量题跋。宋:任希夷、赵汝述、葛洪、程垓、赵崇龢。元:柳贯、黄溍、宇文公谅、朱德润、郑元佑跋。钤有宋、元、明、清印鉴上百方。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流传有序。

残稿-02/04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也。——清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臣今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即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指《资治通鉴》)——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初中课文里的《孙权劝学》就是选自其中。考试也常考: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司马光及其助手,历时19年,成《资治通鉴》294卷,记录周威烈王到五代周世宗期间1360余年的事迹,全书洋洋洒洒约300万字。如此鸿篇巨著,难怪乎司马光说自己“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残稿-03/04温公真书不甚善,而隶法极端劲,似其为人。——黄庭坚司马温公性端重,《通鉴》书稿,作字方整,未尝为纵逸之态,故十九年始克成书。——马宗霍

司马光,为人非常严谨,其书也非常严谨。一份草稿,虽然起草于废弃的手札之上,但是依然一笔一画书写,态度严谨,虽涂改处颇多,但未见一个潦草之字。如此严谨之人,面对王安石行新政,作为旧党代表不断反对,致使王安石辞去宰相职务,也不足为奇了。

这份草稿的楷书造诣实在不算高,但贵在字体朴拙,笔画内敛。虽然是楷书,但是笔画的起收,有非常明显的隶书传统,总感觉是在看隶书的蚕头雁尾。

根据宋高宗对他书法评价“司马光隶书字真似汉人,近时米芾辈所不可仿佛。朕有光隶书五卷,日夕展玩其字不已”,大致可以想见,他的隶书造诣应该是更高的,高宗说米芾都不如司马光写的好。

残稿-04/04

这《资治通鉴残稿》提按分明,线条直弧相参,书法虽然有些不凡处,但不可算上乘书法作品。真正的价值在司马光的学识和个人书法风貌,以及这件草稿的历史价值。所以我们主要是见识一些这件草稿,不赘言其书法造诣。

最后,摘取一些《资治通鉴残稿》的题跋,以飨读者:

附1:任希夷题跋

任希夷是南宋中期的大臣,题跋有趣处在于,他题跋说“前辈之不苟如此,可师也”,就是要学习温公(司马光)的严谨不苟,但是反手就写了个错字“监”,妙手

任希夷题跋

附2:葛洪/程垓/赵崇龢题跋

也不知道到底谁书写的题跋,这种得了宝物,与好友共赏之的风气,好像非常流行,在很多的真迹中都能看到这种题跋。

附3:宇文公谅题跋

宇文公谅,吴兴人,看了百度百科,是个高风亮节的雅士。截选他的题跋,仅仅是因为,他的字很端正。

宇文公谅题跋

(转自:墨客学堂)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