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毕飞宇对话科尔姆·托宾:家可能是情人、是对手,但最糟糕的是成为打手

2020-11-20

2020年11月14日,第五届中欧国际文学节第二场会谈中午12点正式开启。中国著名作家毕飞宇和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科尔姆·托宾就“家的感觉”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刻而有趣的交流,两位作家都回顾了自己与“家”的关系,家庭他们在文学创作中作用。这一主题恰逢周六的中午,让广大文学爱好者正好可以在家中更好地思考“家”。

毕飞宇表示,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家乡的紧张感和对立感、想要逃离的渴望,贯穿了很长时间。在他看来,作家的一生中最终创作的是两本书,一本关于如何离开家,一本关于如何回家。家可能是房子,可能是村庄,可能是文化。家可能是情人,可能是对手,但是最糟糕的是成为打手。

中国知名作家毕飞宇

科尔姆·托宾谈及“家”的归属感,他表示归属感不一定是一个地方,也可能是一个时代。他认为爱尔兰和中国有相似之处,两个国家的变化都很大,很多人离开家乡,而记忆也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托宾分享了他创作中融入的他的家人的故事。他还表示现在的家庭和过去不一样,比如莎士比亚之前,家庭故事都是亲密的,夫妻间亲密相处。随后传统家庭的瓦解,新的家庭生活形式产生。家庭故事不再是美好的,也有许多悲哀而可怕。

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科尔姆·托宾

两位作家还探讨了莎士比亚、易卜生等前辈大师通过家庭故事映射了社会变迁。而对于未来的“家”的创作或者描绘将会是什么样的景象,两位作家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毕飞宇表示,他只关注当下,让未来的人描绘未来;而托宾则表示,科技进步将会让未来的家庭故事产生很多新的可能性。

本场对话的主持人是《澎湃新闻》文体中心总监石剑峰。

本场对话主持人,《澎湃新闻》文体中心总监石剑峰

延伸阅读:

毕飞宇,1964年生于江苏兴化,现为南京大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著有《毕飞宇文集》四卷(2003)、《毕飞宇作品集》七卷(2009)、毕飞宇文集九卷(2015),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篇小说《青衣》《玉米》,长篇小说《平原》《推拿》。《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Three Sisters》(《玉米》《玉秀》《玉秧》)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平原》获法国《世界报》文学奖,《推拿》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在海外发行。

科尔姆·托宾,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他1955年生于爱尔兰韦克斯福德郡恩尼斯科西镇。毕业于都柏林大学。自199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南方》以来,托宾已出版九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多部戏剧、游记、散文集。《黑水灯塔船》(1999)、《大师》(2004)、《玛利亚的自白》(2012)都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大师》荣获2006年度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等文学奖。《布鲁克林》获2009年度英国科斯塔最佳小说奖。《名门》(2017)是他最新一部长篇小说。2011年,英国《观察家报》将其选入“英国最重要的三百位知识分子”,同年,他获得爱尔兰笔会文学奖,以表彰他对爱尔兰文学做出的贡献。2014年,他当选美国艺术与文学院外籍荣誉院士。目前,托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英文与比较文学系Irene and Sidney B. Silverman 人文讲席教授,自2017年起也担任曼彻斯特大学校监。他在纽约和都柏林两地居住。

从11月12日开始,每隔一至两天就会有一场线上中欧作家的对谈,交流文学领域的各类话题,请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