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彝族90后代表性诗人个案点评
阿牛静木:1995年生,《夜行者》主编,著有《失落的马驹》《鬼斧集》《根性诗歌写作理论一阿牛静木文论集》等,根性写作践行者,现居大凉山西昌。
31位彝族90后诗人名单:
阿克杨冬 比曲邱明 加主布哈 拉玛伊祖 阿加伍呷 宾杰 阿甘凸浪 莫洛 吉史拉里 杨吉华 森特伍勒 曲木拉铁 孤鹰 吉布日洛 曲木轲丹 贾使子日 阿力么日牛 勒尔尔且 曲木合合 地地阿木 麻卡热古 阿雷石哈 加巴瓦则 吉尔羊力 穆依色 巫力比古 能伍日虎 巫沙克布 何斌 马海阿晶嫫 毛拾贰 阿卓日古
阿克杨冬
和大多数彝族诗人一样,阿克杨冬的诗写才能更多的表现在组、长诗上,这或许和我们这个民族精神气质、文化等有关系,众所周知彝民族是世界上创作史诗最多的民族之一,比如:《梅葛》《查姆》《勒俄特伊》《阿细的先基》……不胜枚举,说明彝民族有这个诗写传统,自然彝民族诗人以组、长诗见长也就不奇怪了,回到阿克杨冬,杨冬是一位校园诗人,从他早期的作品来看很早就进入了自觉写作阶段,这就说明了他的起点是比同龄人还要高的,我们应该有这种意识,从自发到自觉,是一个过程,而且至关重要,尤其在诗歌写作上,就凭这点他的诗途是很明亮的,他的诗歌《大草坪村与月光》(长诗)《夜晚我无法达到月亮之上》(组诗)已成型一种阿克杨冬式诗写方式,我在前边一篇文章中也谈过,这里就不再做过多的解说。
比曲邱明
比曲邱明是最具“根性写作”意识的诗人,这可能和他祭师身份有关,根性写作我在小词典里面说过就是要满足三要素的一种全新语体:本民族文化汉语西方技巧。而这方面邱明兄是最先自觉进行尝试的探索者之一,尤其代表作《生死灵度》(组诗)是根性写作方面的代表,我现帖几句做简要分析。“命运在神鬼的场域和论域上/被判死刑的那一刻/灵魂早已到了“莫姆普古”/走过天父地母编织的红蓝线/留下充满情感的灵动/命的烟火汩汩流入人间天堂/把疼痛倾诉给泉水/庚帖是意念的天色破晓/男人的雄风韧如大地/银色的骨骼是黑白厚毡/”《生死灵度》(组诗节选)。篇幅限制我只选了一节,首先可以看出诗人是长期浸泡在母文化之中,再向外进行延伸的,诗句中散发着一种木香之味,很纯正,或魅力,这就避免了我们滑入一种无效的非诗中去(伪先锋写作),我们只写诗,不玩弄诗。
加主布哈
这是一个精英化的时代,也是一个泛平庸化时代,这样说并不矛盾,大家都在进入一个由少数精英所设定的虚拟世界,诗歌同质化、奖项低能儿化,思考能力000、智力0000、情商00000、整个世界创造能力000000、诗歌创造力0000000……人们只喜欢鸡汤、白开水样的东西,甚至谈恋爱都在剧情化(跟着岛国电视剧走),你有诗写才华,正因为你有诗写才华,我才不希望你和那些虚名走得太近,虚名就是由几个人主演并自编自导自演的虚拟世界,里面早已白茫茫,虚空一片。
拉玛伊祖
阿优是彝族第一个打工诗人,但拉玛伊祖的诗写同样有意义,生存、古老家园、少数民族在现代文明中的遭遇,在你诗中表现得极其强烈,之所以你还有这种感觉,说明你还有根性意识,念根、迷根、守根,兄,这是对的。只有根才能共创共生,让我们的身心透亮着,诗意的栖息着,还我们以人子之身,不至于迷失在他乡,就像你这样的诗:“今晚阿普会到达病人家/他按照一个位置入座/用一杯烈酒指引瓦萨/念一首经文召唤瓦萨的来临/三锅砖的面壁前/是潵去灵魂的死人/灵旗在手/让一碗羊血或是鸡血/敬拜天地之间的神灵与瓦萨/那些隐匿在躯体里的厉鬼/无处可逃/游荡在旷野里的灵魂/皆情归来/阿普瓦萨”(《阿普瓦萨》)。任何一种诗歌写作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诗歌本身上来,从你少量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你已没停留在简单的打工现场的直接描写,表述上,而是上升到了个人与时代共同命运,你不仅承继了第一代打工诗人的优良品质,而且在进行延伸开拓式写作。
阿加伍呷
你写出了一批优秀的,阿加伍呷式的爱情短诗,母文化基础上加以引伸,这是一种高度,诗人保持感官,机能敏感度也十分重要,要有一定的超前性,把自己变成预言家,比如你在写一首爱情诗就不要停留在浪漫主义时期那种语境上了,我们都清楚任何时代人的情感是不会有变的,但我们周围的事物在发生着变化,就是说如何更好的进行本地现场经验化处理,只有这样我们诗写才会逼真,不至于和时代脱节,当然这方面伍呷兄是处理得极好的,我随便帖首出来:“那夜/冬天有风/在一首约里的《阿依阿支》里/单曲循环着/你的样子/在贡尔巴干/见你的时候/我想穿漂亮的冬装给你看/我试图通过写诗 离开 颓废/认真生活的方式来感动你/我想领你去见我妈妈/她会开着面包车到喜德县城/给你买银耳坠/我想和你一起背着帐篷和装备/去俄尔则峨山宿营,看星星点灯/我想和你一起喝酒/在外婆的小卖部/喝醉了/你会搀扶着我/在雪中/和朋友们一一告别/然后踉踉跄跄着回家/”(《一思念,日子就疼痛》),好漂亮的诗,我敢保证阿加伍呷是彝族诗人中写爱情诗最出色的一位,但他也有个致命的缺陷,也是我们大部分彝族诗人所共有的:同质化严重,而出现同质化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是诗人缺少探索精神,一般来说一个实力性诗人每一个创作阶段都有自己的代表作,不断的在推翻他(她)以往的作品,永不重复的在诗歌创造,而伍呷兄只出现了第一个诗写小高峰。或许是他环境的原因吧,或他早忘了:“只有永恒的艺术,没有永久的王位”的箴言。
宾杰
宾杰的诗就像三千里大凉山,读起有种苍茫感,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由小节组成的大长诗,是我们诗歌探索方向之一,大凉山未来若生长大部头作品,绝对是此种类型的,他也像邱明兄那样,最先自觉进行根性写作的探索诗人之一,比如他的《瞩望群山》(组诗)。诗歌真的很奇妙,另比曲邱明的《生死灵度》(组诗)、阿牛静木的《鬼符》(组诗)、这三首都写于二零一八年,都是组诗,有点神意的意义,都是九零后根性写作方面探索代表作,《生死灵度》《鬼符》发表于《独立》〖2018四川大凉山新生代诗人40家诗展〗,这样的写作是往实力诗人或大师方向靠拢的,但宾杰迁居异地后,没了当初那种诗写气势:没异化的原生性诗歌写作,不得不说很遗憾,现附上《属望群山》节选分享:“我要走了,再见了,我将是:一条无处安放的河流/从林涛簌簌的群山深处/找寻那条通向山外的路/啊,阿达,我知道/你又要独自站在山头祈祷/“祖先啊,保佑这个孩子……”/是的,阿达,你要祈祷/那重重夜色中猛烈的风/那苍茫大地上银色的河流/都牵动我行走的情怀/阿达的爱没有尽头/一向是这样深沉宽广/阿达的背影瘦小而坚硬/噢,我已经长大了/我也要成为像阿达一样的男人/——在炽烈的生命之路上/敢于无畏地举起生命和死亡的宣言/久居大山的彝人/是这样古朴,这样豁达/低矮的木门,古老的家谱,野性的高腔/我们也像群山一样深情沉默的土地,寂静的黄昏,金色的河流/还有那高高扬起的黑色的英雄结/那向着祖先魂灵跳荡的经文/仿佛一种无声的迷惘/早已在紫色的微风中迷失了踪影/不知是庄严,还是荒凉?/遗忘是必然的宿命,我们仍在轮转……”。
阿甘凸浪
云南年轻一代的诗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雷平阳、王单单等几位诗人的影响,但对于彝族诗人来说,因自身文化的系统性,这种名人效应造成的影响应该不会很大,一个诗人最可悲的事是,一直在重复自己,重复他人,阿甘应该清楚这点。我们还是来看阿甘的诗文本:“我惊叹那双弹口弦的手/那是一双灵活干净的手/一双能够催开索玛的手/一双任意抚摸云朵的手/一双能够解剖彝族男女爱情的手/ 天籁一般的弹奏/我猜想/一定有太阳的光芒/月亮的温柔/从那些手指间渗出/一定有小溪的清澈/村庄的寂静/从那些手指间流出/那双手弹奏着口弦/口弦弹奏着生活/生活弹奏着生命的悲与喜”(《弹口弦的手》)。阿甘的诗总是离不开宁蒗这片地域:爱情,亲情……都与这里生发着某种联系,这是对的,说明阿甘是位有根性意识又有节制才华的诗人。
莫洛 吉史拉里
拉里的诗别具一格,是根性写作的另一种探索,有点像彝经,又不全是,我们还是看文本:“在诺苏民间做任何一种祈福仪式/ 悲伤的还是欢乐的/ 都需要一个熟石/两个 /三个 / 四个/甚至是九个/它不是用水来煮熟的/而是用火来烧熟的/它也是石中最纯净的石头/除此之外,在四月/还有七月/ 每年第一天去种庄稼/和第一次吃新粮食/也都离不开一块熟石/熟石的目的/我所知道的主要是/(co go zzy muo)/ (lat che ma ssot)/也是每个彝人的/恳切希望的生活”(《灵石》节选)。这种写法被法国诗哲马利坦定义为创造性直觉写作,理论最先出于西方,诗人金斯伯格等实践过,应该说这种写法在大凉山彝族汉诗中又一次得到了造血,很多诗人都在这方面做过尝试,其实彝民族民间“做毕’”“念经”也属于创造性直觉,只是没有用文字写下来成为诗歌理论系统而已。
杨吉华
杨吉华,盐源九零后诗群成员,写过一首非常漂亮的长诗:《献给母亲的十四行诗》,堪称现阶段代表作,但后边的诗大部分立意肤浅,题材粗俗,呈僵硬化,机械化发展。这种僵硬化来自两方面内沿(主动)外沿(被动),外沿就是他在学校教育课本上所学的刻板知识,有可能是被动接收的,内沿;主动的;自身所需要的。僵硬化就是外沿的短暂记忆和内沿的逃避心里所造成的,这种情况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持续诗写打通感官,进行创造性写作,才能有所改善,希望尽快找到突破口,现附诗分享。“我们为披上了“大学生”的外衣而沾沾自喜/却在无意间挥霍着自己的时光与父辈的血汗/看哪,艾特的包厢里有多少失落的灵魂在痛饮!/又有多少失败者在撕心裂肺般鬼哭狼嚎/或许他们刚刚失掉了爱情,或许失掉了理想/无论如何,都一样的可怜,却又那么可恨/一个古老民族最优秀的继承人,竟像流浪汉/谁也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可这就是现实/时至今日,我们也一直在追问自己/我们是否对得起曾经的披星戴月/我们是否辜负了辛苦为我们铺路的父亲和母亲/当我们在深夜饮酒遐思,或许会泪流满面/我们不愿看着群山在日渐消瘦却无能为力/我们不愿像蚂蚁一样匍匐在城市的废墟之间”(《赤色青春》节选)
森特伍勒
根据地的建立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至关重要,有些诗人只能凭着青春热血写上几年或一段时间,而根据地的建立则可以让诗人持续或井喷式写作,保证诗思永不会枯竭,尽管你停笔多年,总有一天心中的性根、情根、爱根、诗根也会重新点燃你,让你找到回家的感觉,继续诗写,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根性写作的独到之处,而这方面森特伍勒是非常自觉的,他的诗每一首都扎根于彝族文化中,又借鉴了较前卫的艺术手法,张弛有力,比如像这样的诗:“深秋的一个夜晚/母亲坐在打谷场/月亮没有吝啬光芒/把母亲照得无比美丽/前面是河流/后面是群山/母亲在中间/岩石的影子/神秘地阐述着一种语言/一种鬼神敬畏的经文/没有风声/没有露水/祖先的神灵会在每一个晚上来到寨子/母亲弹响口弦”(《彝人的土地》)。诗人没有生搬硬套彝文化,而是把她化成了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血液,注入进了汉语言之中,这样的写作不仅保留了彝文化优质的部分(原生、粗砺),又激活了走进公式化、苍白化的汉语言,整首诗下来,每个字都显得那么得饱满,苍色欲滴,成型另一种语体:根性写作或根性写作语体。
曲木拉铁
根性写作并不是说要用其它存在物来消解掉个体的声音,相反“个体”与“存在”是相互体现的过程,“此在”与“存在”互相体现,所以可以得出“个体”与“此在”也是互相体现的过程,就诗歌文本而言,曲木拉铁下面这首诗是前者的有力回击,根性写作也关心个体的生命表达,根性写作也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个体也是三根的集汇点,新生命源,只要处理得当,一切可从这里重新被发现,就像这首:“今晚,我要和这死亡的寂静为伴 /但我不会死亡/即使死了,也不会这样安静/今晚,我要测量黑夜与黎明的距离/我看见了他死于今晚/ 她生于今晚/他的故事终于今晚/她的故事始于今晚/今晚,火塘还温暖这个冬天/如果寒冷/我会躺在火塘边越过这个它……/今晚我会装得不孤单/因为我怕村庄太孤寂/没有主人的村庄/一场冷冷的秋雨结束了阳光的夏日/夏日曾经明亮的星星/昏死在冬天的夜里/那突然来的寒风/冻伤了屋内的支锅石”(《今晚》)(节选)。
孤鹰
孤鹰,彝族名吉乃木基,现在四川民族学院读书,整体上来说孤鹰的诗,句式老套,“三根”写作重复太严重,思想、句式、情感上等,这种重复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是致命的,也是大部分写作者未进入真正写作时所面临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写作者还没有能力处理好三根的关系,那就意味着还未进入真正的诗歌写作,表现在那些方面?我不禁自问自答:思想的重复情感的重复句式的重复心理的重复表达的重复,甚至有些写作者可笑到连气息都是相互模拟的,……比如像这种情况,一个人读了很多书,但诗思永远走不出他所读过的这些诗人的思想范围,他没建立重新的诗歌认知,也就是在前人的诗想认知中永远飘荡着、游离着、打转着,这样,不管你写了多少作品你都是重复着你读的那些书上的内容,不管你写了多少诗,其实都是一首,而且反反复复,一个无限循环的“三根”诗写黑洞,所以根性写作要打破――打破――打破,进行立根的存在诗写。而木基的诗写还没脱离这个“三根黑洞”,我们来看诗歌文本:“这是我最初诞生的地方/这是我最终长眠的故土/我像是回到了童年的时光/又仿佛只是回到了昨天/晨雾浓罩着眼前的山头/远处的村庄升起缕缕炊烟/只要土地上的荞麦没有收割完/阿妈手中的镰刀就不会偷懒/”(《故乡》节选)。
吉布日洛
巴莫曲布嫫――鲁娟――吉克·布――吉格喜珍――阿于阿英――吉布日洛――阿力么日牛――穆依色,这条线是非常明晰的。作为当下大凉山彝族最具代表性女诗人之一,吉布日洛甚至在某些方面是超过了前边几位前辈诗人的,不管是题材的处理上,还是技巧的娴熟度上,这绝非溢美之词民,我们先来看具体的诗歌文本:“留给人们的就是黑色的葬歌/长舌妇依靠着八卦生活/她恨家里那个不成器的男人/可她从未下定决心要抛下他/还为他生下了一儿一女/”(《今夜,我住在你隔壁》)。读这几句诗我们发现其中很多的引伸义:女性独立意识根性写作意识悲悯意识。首先是女性独立意识,我们在读诗句时第三人称总是处于一种主动的言说主体地位,其次诗人在写的时候没脱离言及之物,这也是根性写作的一种,而且处理得极好,再者诗人的诗写体现出了人所共有的一种普世性,是有悲悯性;读过吉布日洛诗的朋友都清楚她的诗写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叙述性,而这种叙述性恰恰是很多写作者所不能掌控的,当然吉布的诗写有个很大的问题:狭窄,有同质化倾向,很难突破以往的创作水平,急需要突破。
曲木轲丹
曲木的下面这首诗太有意思了,这就是文化相互包容后所带来的美,我们来看诗:“翻开生活的文本/最精彩的篇章是菜市场/没有修辞手法的大门/只有白描简便的门槛/菜市场是个盛产语言的王国/彝语、普米语、白族语、傈僳语、汉语交织成生活这张网/少数民族自治县的菜市场自带少数民族脾气/鸡蛋拴着卖,蚕豆花生数着卖/三个蚊子做盘菜,蚂蚱当作下酒菜/菜市场不止是食能果腹的苟且之地/也是平凡人的诗和远方的竞技场”(《菜市场》)。哈哈,不做过多解析,民族大团结万岁。
贾使子日
贾使子日是在“2019普格森林诗会”上认识的,现在西昌学院读二年级,我们是好兄弟,昨晚发了近四十来首诗过来,应该是近期诗选,十分厚重,我是一首一首的精读完了的,不然不敢写这个小评语,对于他的诗歌我们在一起时也谈过很多,但当着面难免有些客套的成分在里面,哈哈,原谅我,兄弟,现在就诗论诗说下大实话。总的来说子日的诗写也是很自觉的,在我们身边尤其九零后,零零后一代,从小就接受了体制教育文化,估且不谈入选教学课本诗歌质量如何,单就从前者看,也是一种间接性文化灰色过程,所以很多年轻的诗歌写作者不是在前辈诗人们的语境中打转就是早早的失去了创造力,当然,子日成功的避开了这点,直接回到诗歌本身上来,这是非常好的。在诗歌写作中,如果我们没有厘清这点那么所有的诗歌写作都是无效的。话题扯远了,还是回到子日的诗歌上,首先子日的根性写作意识也是极强的,但诗歌题材处理上老套,没有时代感,我的兄弟,我们一起加油。
阿力么日牛
同样作为当下大凉山最具代表性女诗人之一,阿力么日牛的女性独立意识是极强的,此前女诗人们的那种独立意识,到她这里就变成了一种声嘶力竭的呐喊,直指千年来的不公命运:“我是彝家女,我不会做饭”,这是对社会灰色时空的一种真诚疼撕。此诗一发出来,争议不断,有的朋友草草将之定义为“异域风俗文化”诗写,如果是外族诗人这么说尚可理解,但这偏偏是本民族诗人说的,这就难免有点做作的成分了,或就是缺乏最基本的诗歌认知水平了。总体而言这首诗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是极大的,应该进入彝族文学(诗歌)发展史的,现附上全诗分享:“请把我名字写在家谱上/男人们惊讶于这话语/包括我父亲/而我也惊讶于他们的惊讶/仿佛这是多么可怕的忌语/女人们向我射来异样眼光/包括我母亲/呵,女人!/你生下所有人/你用双乳喂养所有人/你为什么不敢承认自己的伟大?/你看,荞麦地上/孩子坐在红黄黑色背带上,玩树蛙/日出 日落/女人 弯着腰 用镰刀/荞麦花开花谢到结果/那个男人都在村子闲逛/一圈又一圈/你看,洋芋地里孩子坐在红黄黑色背带上,玩泥巴/日出 日落/女人 弯着腰 用锄头/洋芋花开花谢到结果/那个男人都在村子里喝酒/一瓶又一瓶/你看,山坡上孩子缩在红黄黑色背带里,玩母乳/日出 日落/女人 弯着腰 变成一个点/摇摇晃晃/动的 只有背上那捆柴/从开始到结束/那个男人都在村子里打牌/一局又一局/我就想问一句/你为什么要隐忍?/如此甘愿?/丰盈的豆蔻少女去了哪里?/满脸故事的少妇比比皆是!/来吧,呐喊吧!/我是彝家女/我不会做饭/我要你,把我名字写在----家谱上/告诉后代 这平凡的一生/我曾笔直地站着/从天空下走过”(《我是彝家女,我不会做饭》)。
勒尔尔且
“彝族九零后诗展”策划成功,勒尔尔且是有功劳的,那段时间我在攀枝花住院,他是参与到编辑工作上来了的,在此致谢。尔且的诗写有质感,也是个例外,一般大凉山这种特殊的地域环境所养出的诗人,诗作都应该是充满阳刚,粗砺之美的,而他的则不然,他的诗更多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像几朵积云雨,飘忽不定又有点阴柔之美,加之又长期浸泡在彝文化之中,所以在多种文化效应下,他的诗就具有楚地的遗风之美,我们还是先来看他的诗文本:“妈妈说故乡的苦荞熟了 /那是最初和最后的地方 /远方的云朵孤单得有重量 /异乡的雨露落在你的肩膀 /挥过衣袖告别了那过往 /你还能记得你当初的样子 /没有太多的言语 /只是回头看了看 /你在马背上的童年/悄悄离开了时间 /爱上了皱纹/”(《聆听》)。“远方的云朵孤独得有重量”好精彩的诗句,著名诗人黄礼孩也有句类似的诗句,如尔且是在没读黄诗的情况下写出这样的优美的诗句,那绝对的天赋性创造,但尔且的诗写目前还过于单一,缺乏现代思维,格局稍小了点,从个人到民族,从民族到个人,从内岩到外岩,从外岩到内岩这里面有很多的可能性,结果也是天翻地覆的。
曲木合合
曲木合合也是校园诗人,诗写自觉性没其他几位同龄诗人强,所以读曲木的诗,有些时候会看到顾城等诗人的影子,典型的单项性写作,就是没有根性意识,写作在前辈诗人中打转。何为“根性写作”:“依托母族文化(用现代汉文表达),再借鉴西方表达技巧的新诗歌语体,他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单向性写作:简单的用现代汉语加几个具有母文化特色的意象诗歌写作。脱离母文化虚无缥缈的高蹈写作,简而言之,就是人主体的不再场的虚空写作”。老规矩,我还是附诗赏析:“孤独/总拿一把钥匙/往风的深处转动/放出更多的孤独/风/总对着自己/弯弯曲曲的身体/张牙舞爪/我/总在风里/拿孤独/遥远的画下自己”(《孤独和风和我》)。这首总体给人的感觉:僵硬公式化言说主体的缺席,是叶芝那首没本地现场经验化的翻版。哈哈,兄弟,你的诗并非全都这样,很不幸,这首被我翻出来了,你就原谅老哥吧。
地地阿木
地地阿木和我是同龄人,更是好兄弟,我应该比他大几个月,他现在西昌学院读书,我们也是“2019普格森林诗会”相识的,诗聚那天诗会结束后我酒醉得厉害,多亏他照顾,路上我们吹诗,吹认识的不认识的诗人,现在想想,好不快活,哈哈。进入文本,阿木的诗歌写作典型的就是根性写作方面的有益尝试,他没有局限于以往任何单项性写作,我们看他的诗文本,尤其最近出的诗集《似梦非梦》,都是自动无意识下灵写创造,很多作品都没刻意去打磨技巧,这是根性写作的另一种,老规矩附诗分享:“重复的词语,重叠的经文,重新的开始/黑色的人流,黑骨的尊贵,黑白的影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死轮回/月琴声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女人泪流易满面,男人黯然且神伤/就会想起我们那历经苦难依然坚强的民族/就会想起半山腰的村庄要经历多少悲欢与离合/火永远都是我们民族的坚强的依靠/然而我们是富贵还是贫穷,火的字典里没有贵贱/火都会以最美的姿势终结我们所有的欢乐和痛苦”(《雾都日记》(节选))。
麻卡热古
热古的诗整体上较为散漫,注重日常生活感受和自己的内心体验,这样的诗人一般心态是极好的,外部世界很难能干预到他,这是根性写作一种理想的诗意存在状态,只要是存在之思即符合根性写作,比如像这样的诗:“今夜有星光,有寒风/寒风中残存着你的气息/我被桎梏在这无形的悲伤里/喘不过气来,直到我领悟/这不过是我们失去的另一件事/只不过是我们在沉睡,或是清醒/相信,终有一天都会爱上它褪去的色彩/让飞逝的瞬间变成永恒/因为只要还活着,记忆永不褪色/今夜有星光,有寒风/寒风中残存着你的气息/如果生活的主旋律是悲伤/我仍愿为你写上一世的情话”(《你的气息》)。
阿雷石哈
阿雷石哈的诗大多都是一些短小精悍,又富有哲理的诗,读后意味深长,有点像日本的俳句,又不尽是,有禅宗诗想,但又有自己的创造在里面,像这样的诗:“那些岁月只跟春夏秋冬有关/那些日子/我们只有道别与挥手/如今/天是灰色的/你是灰色的/都像灰烬”(《告别的手势 》)。我们再看另外一首:“天黑后/他就开始擦镜子/虽然他已经没有勇气站在镜子面前/桌子 /板凳 /啤酒瓶其实也很脏/但是/他只擦镜子/闭着眼睛”(《天黑后》)。
加巴瓦则
加巴瓦则是位天赋性极强的诗人,如果他肯多花点时间在写作、阅读上,绝对会有一些漂亮的诗歌问世,这种灵气,才气在《一月我原谅了你的全部》《四季(或祖先骨头)》等诗上已有所表现,比如像这样的诗:“习惯把羊群抛掷又找回/是为了能够拥有它们/或希望得到祖先宽恕/背着群山在城里奔腾/是为了让翅膀端着河流/或使沉甸体内的雪/苏醒 开花/把土豆插在白云里/是为了在纸上将其打开/或用它纪念风的爱情/理想要伸向北方/一场雨的血管刚好可以触碰”(《深山》)。
吉尔羊力
之所以有疼痛感,说明羊力还有根性意识,在城市与农村间,这条根撕痛人的神经,唤起人的记忆,像这样的诗:“小时候城市的容颜是故乡的梦/长大后/故乡成了城市的记忆/于是/你成了故乡的私生子/我成了城市的流浪者/我们坐上开往城市的列车/来不及看多一眼/已是远方的人/离开了家乡/故乡再也回不去”(《回不去了》)。目前羊力的诗写还停留在表面上体验感受上,还未进入真正的根性自觉写作。
穆依色
穆依色的诗每一次都给人很大的惊喜,如果说前边几位女诗人写作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在她这里完全就被释放出来了,独立意识:没停留在泛乏的口语呐喊上诗艺与思想深度诗歌的敏锐度诗歌普世价值或视野。她的写作都在向诗歌本质上靠拢,这也是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这是我系统阅读她诗后的感受,汉语新诗早已有人提出无性别写作,而彝族汉诗(女性)发展似乎迟缓了一些。“汉语新诗百年,从发轫、启蒙、偏移到沉寂、反思和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已经开始从观念建设,存在理由讨论的“泛文本时代”,转移到致力于语言建设,形式讨论的“经典文本时代””(易杉)企盼这天早日到来,现附穆依色诗分享:“我深知岁月不宽宏/我捧着遗落窗边的月/等待就在静默里开了花/缄默不是反抗亦不是妥协/只是有趣的灵魂已消声灭迹/祭奠无需眼泪和酒/只需你我跳跃的灵魂/并肩无需好看的皮囊/但必须灵魂有趣/黑夜来袭/灵魂告别肉体/而我不可置否的老去/是以年龄万千倍的速度/这是无谓的行走和书写/雨云交织/阴冷 潮湿吞没着整片地/七月的火把燃不尽 烧不完/三四月和七八月并无二致/但我们依旧如此虔诚/不管是萎靡不振的灵魂/或是谎言都说的如此诚恳”(《我们都这般虔诚》)。
巫力比古
秦宏,彝族名巫力比古,和我是老乡,泸沽湖畔人,我们只隔着几条河,盐源九零后诗群代表性诗人之一。他的诗短小、充满了灵性,巫性,又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内在精神气质上),比如这样的诗:“把故乡放在雨里/坡上的马匹放在雨里/孤鸟与森林/放在雨里/行人如风/放在雨里/前几十年的白纸黑字/放在雨里/没有晾干的衣服,让它再湿一回/而一身星斗的你/出征何处/缘何不问归期”(《今日有雨》)。盐源四面环山,在这里生活过的朋友都知道,一到九月间就阴雨绵绵,又是彝族文化保留得最完整的地方,兴盛巫神鬼傩之词,几乎每家人还会定期请毕摩做最古老的唱诗歌等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自然这里的诗人诗骨中充满着巫性,地域性也是很正常的了。
能伍日虎
彝人相信万物有灵,把虎、鹰等大自然中高大,充满灵性的动物作为群体图腾来崇拜、信仰。以此入诗的也比较的多,而能伍日虎的《你与我》就是其中一首,我们来看文本:“我是一只鹰/想借翅膀/划破这山里夜晚的宁静;/想借咽喉/呐喊着你的名字/想借锐眼 /寻搜着你的足迹。/我是一只虎/想借呼啸/犀利地唤醒着你的梦呓/想借利牙/刻写着你的故事/想借脚印/核查着你的印章”(《你与我》)。首先题目,你与我并非实指的你与我,而是一种泛指或博大的你我。诗中虽然出现了你我,但这些人称是不具体的无实指含义的,表面上看像是两个人在对话,但诗人把这两种声音放在了一个集体共同的空间上叙述,消解掉了个体的声音,形成了一种集体声音,这是根性写作的另一种存在状态:集体无意识存在状态。而其中的“虎“”鹰“除意象作用外,更 多的是强化地域文化色彩,增加诗歌的感官美。
巫沙克布
当群体经验形成了一种创作驱动力时,却被巫沙克布轻松化解掉了,传统与现代在这里达成了某种和解,前者如拿捏不好,就会束缚我们的想象空间和诗写可能性,会让诗歌写作变成肤浅的,没痛感的生活、历史记忆还原式记录,所以,继承前辈们的成果之外要开拓属于我们的诗写时代,这样才能避免陷入一种无效的重复写作中去,今天我们不能不与我们的时代对话,不仅要往回看,而且也要朝前走。“带着记忆逃亡/躲藏于石头和尘土之中/背后是一片古老的土地/眼前一条金色的河流/经过红雪曾经的故土/钢铁已在此建立王朝/当人们忘了木头/当人们开始掩盖肤色/红色小蜘蛛跳上了我的眼睛/寰宇空荡的声音/毕摩从四面八方到来/铜铃召唤形体的出现/我躺在圆形的网中被托举/与自己黑色的红蜘蛛融为一体”(《我的灵魂是一只红色小蜘蛛》(节选))。
何斌
何斌,盐源九零后诗群成员,读他的诗有种遗世的凄美,就像阿尔拉达的一场山雨。“静静坐着/黄昏是伤感聚焦的稀疏人影/越来越走进我的彼岸/陌路人的长发尚未挽起/你流水四溅的马蹄声尚未挽起/没有风筝和草原的风同时撒开/没有纯洁的鱼儿在草丛中淹没/使我想起死亡/想起在血流的草原上分娩/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沉睡,洗漱,赶着羊群劈开深林/你把眼神固定在风停之后/留在我隔壁的黑夜里/我沉睡/沉睡”(《沉睡》节选)。
马海阿晶嫫
必须不断的创造,创造,语言要保持新鲜感,不能走向成熟(死亡),精神锋芒之外语言要保留原生美,作为写作者,马海阿晶嫫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点:自己的写作必须和别人的不同,别人写过的已经不值得再去诗写了,不管是思想,精神方面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哲学,美学……渐渐性的在引导着自己的诗写,所以阅读,体悟等十分重要。可以这样说,马海阿晶嫫是彝族九零后中最具创造力的一位诗人,比如她的诗集《万格顶上的九十九环元素》等。
毛拾贰
根性写作也可以这样定义:“三根”集汇点,新生命源,一种新诗歌语体:我个人之根民族之根人类之根。个人之根、民族之根,毛拾贰现已把握得非常的好,九零后中为数不多的写作成熟者,这种成熟不仅仅是技巧的成熟,也包括他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能力,对周边事物的观察能力等,一个诗人如何保持创造力?或创造性直觉,往往我们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一样的而有创造力的诗人就会转化成诗化语言呈现出来,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能提炼出诗意趋神秘的部分,就像这首诗:“父亲点起了一只烟/我能在风中,准确分辨出那烟草的味道/他的背驼成了一座隐隐作痛的山/他让我在他的脊背上开垦,种满土豆和荞麦/我斩断了丰收的念头/以此,来虚掩那道垦过的疤/酩酊之后,父亲在风中唱起了祝酒歌/我一伸手,就抓住了他起的调/那曲调低过草丛,被一根野草穿来穿去/而疼痛的,永远是那根草/父亲在风中又喝了三碗酒/他的每一声咳嗽,都将祖辈的乳名咳出/我一遍又一遍的数着故乡的笔画/我不知道/山风和我,究竟哪一笔/才是被父亲遗落的”(《父亲在风中喝醉了酒》)。诗是灵性的,自由的,有些时候真的不能刻意而为之。
阿卓日古
日古兄前边一篇文也谈过,说实话现在的诗没以前的好,不加把劲很难突破以往的作品,希望继续创造下去,附诗一首分享:“在乱石堆里摸索一生的人/最后火葬/最后被石头摸索碎骨骼/最后他们混为一场/多年的邻居/石垭口的风,古老的吹来/古老的归宿,被这些族人住成/村庄和故乡/十年时间,大多数能想起的人/都已这样的方式/被想想而忘记”(《回忆是一种失落》)。
个案点评结束,做点简单的总结,还望我的兄弟们 理解。欢迎各路朋友补充、指正为谢!
首先九零后一代还具备强烈的根性意识,也可以说是相同点,但这种根性写作带有一定的依赖性,还未进入自觉的写作阶段,也就是说还未真正的根性诗写。其次诗写重复,同质化较严重,这也是未处理好“三根”(个人、民族、人类)所导致的诗写障碍,就是以往的单向性写作。
讨巧心理:对于彝族九零后诗群写作最大的困境,无疑来自于主流文化和写作者自身的双重压力,大部分写作者写诗歌是为了什么?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未认识到这点之前,我们的努力是白费的!我们的写作将是一文不值的!是纯粹的为了诗歌?还是其它什么?在主流发表作品获名获利,人之常情,无可厚非,这没什么不对,但恰恰最大的问题也出在这里,很多诗歌写作者为了这些与诗无关的东西,违背了诗歌写作的最初本质,慢慢偏离了艺术道路,尤其作为少数民族诗歌要想在主流平台上发表,必然舍弃很多所属民族文化艺术的特质矿根,去迎合他们的诗歌审美情趣。
对策:1、努力打造彝族汉诗最优质的诗歌平台。2、现阶段可以诗论比诗歌文本先行,培养一批优秀的诗论家,进行理论正确的引导。3、加强与整个当下汉诗,外文诗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为我所用。4、在不影响最本真,最本质的诗歌艺术情况下可以设立奖项,鼓励在诗歌探索方面有成绩的诗人。……
2020110晚完稿 大凉山西昌夜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