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守初心 淮阳布老虎非遗传承人雷智超:独出心裁绣瑞虎
古人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虎的经典艺术形象占领着独特的地位。古往今来,虎一直是人们崇拜与敬畏的对象,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民间都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画虎脸,寓意健康、强壮、勇敢。
布老虎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其形式多种多样,有单头虎、双头虎、四头虎、子母虎、枕头虎、套虎等,在古代就已作为玩具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地区布老虎的形态特征均有所不同,其中以河南淮阳的布老虎最为特别。
淮阳布老虎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太昊陵古庙会上标志性的民间艺术品。它的产生与人祖祭祀有关。
相传上古时期天塌地陷,人间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为繁衍人类,他们各自去寻找配偶,但遍寻第三人无果,便商定滚石为媒,合而成婚。伏羲因羞于见女娲,就扮成老虎模样以草遮面与她成婚,使华夏民族得以延续。先民们为表达对伏羲和女娲的怀念与敬仰,便制作布老虎以示纪念。淮阳布老虎不仅是早期人类繁衍崇拜的物化和象征,后来更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祈福避灾的吉祥物,流传至今。
与其他地区的布老虎不同,淮阳一带的布老虎头大、身小、四肢小,尾巴弯曲向上,前爪形成合抱姿态,形态极其夸张且生动,据说这种老虎形象,是人们把现实中的虎和理想化的虎交融在一起,它具有人的性格,满含人的感情,因此显得可爱迷人、憨态可掬。而且,淮阳布老虎的虎脸和虎背的花纹并非使用缝、贴、绣等工艺,而是大多采用套版手工印刷上去,细部辅以描画,颇具木版画意味,其色彩也主要采用黄、黑、红、白、绿,即《考工记》所说的“杂五色”,色彩热烈、艳而不俗,与现代装饰艺术有异曲同工之效。
淮阳布老虎非遗传承人雷智超是家族第三代制作艺人,受祖辈影响,从小耳濡目染布老虎工艺。雷智超说,自己幼年时,爷爷和父亲是远近闻名的布老虎手艺人,他们做布老虎时自己就在边上看着,摩挲那些半成品,看得久了摆弄得久了,慢慢自己也能做了。
据雷智超介绍,布老虎制作看似简单,工艺却相当考究,要经历裁剪、造型、填充、绘画等六七道工序,几十个步骤。这不仅考验制作者的细致程度,也极其需要创作功力。
过去人们制作布老虎时,都是用黄皮包布,人工缝制,虎腹内装草糠或锯末。2000年前后,人们开始使用机器裁布,老虎的五官采用机绣。之后,布老虎的制作有了进一步地改变,填充物换成了新型环保珍珠棉,图案也可以丝网印刷,布老虎有了更多的用途,既可以做儿童玩具、室内摆设,也可以成为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用品。近几年,手工制作呈现回归趋势,布老虎的造型也更加丰富,出现了戴帽虎、玩具虎、关公虎等类型,或活泼清新,或沉稳大气。“现在,我设计的布老虎已有几十种造型,好看得很。”这些布老虎造型都是雷智超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灵感和反复思量才有的。
2017年6月,雷智超应河南省政府之邀,历时两个多月,精心设计缝制了一只长2.55米、宽1.22米、高2.1米、重100公斤的巨型布老虎以及200只小布老虎,组成了一面风格迥异的“老虎墙”亮相河南艺术中心,这是淮阳布老虎首次走进郑州,气势恢宏的场景,栩栩如生的造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由于这个巨型布老虎比较罕见,目前已经被河南省非遗中心展览收藏。
不停的步伐,不断的创新,是雷智超对于传承人的称号,做出的最好诠释。他将这项工作作为了自己的毕生事业,为打出自己的品牌,得到社会的认知,他携淮阳布老虎相继参加了驻马店非遗博览会、合肥非遗博览会、鹤壁非遗博览会、青岛工艺品博览会等,在展会中荣获各类奖项,得到业内人士极高的赞誉,并被媒体相继报道。
为了将制作布老虎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雷智超将自己的儿子雷卓亚拉进了非遗传承队伍,并顺应时代的要求,建立了布老虎加工工厂,带动了一批从业者。对于想学习这门技艺的人,他也总是现场示范,耐心传授。雷智超总是说:“我希望大家都愿意去了解它,愿意去做它,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承这门技艺。希望下一代孩子们的世界里,不止有布娃娃,还有布老虎。”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布老虎这一寄托着人民辟邪纳福、繁衍生息等美好愿景的灵物,历经千年洗礼,正以独特的魅力,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它承载着淮阳几千年来厚重的历史文化,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智慧与努力,犹如一条血脉,在雷智超这样的匠人手里薪火相传,代代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