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号称“第二个王羲之”的赵孟頫,又一位书法师古的典范

2020-11-17

原创:首发于牛虻公众号

赵孟頫的书法,总体上来说,呈现圆润的一个特点,突破了唐以来尚法的书风,又同时继承了宋以来尚意的书风,介于行书与楷书之间,而且深得王羲之笔法特点,因而生活在元代的他能够脱颖而出,并被列入楷书四大家之列,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列。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字如其人”,通过他的书风,个人可以推测他是一个为人比较狡猾的人,准确说是比较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为人处世比较圆滑。通过他的字可以知道,他不张扬,知道收敛,同时他又在收敛的同时又尽情地释放自己的个性。于是,便形成了“楷不楷、行不行”的书法字体。要知道,这在以前被同行唾弃的,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四不像。

然而,正是这“四不像”一样的突破,才有了新的创新。正所谓不破不立。

但是我们学习书法始终不能够忘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书法一切的创造必是在非常扎实的基本功上才可行的,不然看看现在的书法界,尚意已近乎疯狂,但被民间一致认为是“丑书”。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的作品自然会受大家的推崇。而本文所讲的赵孟頫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元史·赵孟頫传》

透过史书记载,我们可以知道他是宋朝皇亲国戚,属于大宋后裔,宋朝灭亡以后被流落异乡,后来才被“访遗逸于江南”并发现了他。他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世,又获得元始祖的赏识并入朝为官。一个前朝遗老,委屈求全,会被后人戳脊梁骨的。从他的字体上来判断,十之八九没有错,他就是一个比较圆滑的人。

关于他的生平史书记载也不是很详细,但是关于他的书法造诣及其其他方面的成就,记载的很翔实。也就是说,在他有生之年,他便是一个可以和苏东坡媲美的人。并且以书法闻名天下。如此以来,人们也就忘却了他前朝遗逸的前半生身份,而只铭记他的后半生功业。

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史·赵孟頫传》

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不乏精品,成就最高的要数他书写的《前后赤壁赋》。本文所要分享的赵孟頫墨迹《吴兴赋》,也是美感十足,尤其欣赏与学习他对王羲之笔法的运用,可谓是非常不错的范本。

赵孟頫墨迹《吴兴赋》,手卷,绢本,纵25.2、横282.3厘米,首题“吴兴赋”,三字右边已残缺。正文九十一行,满行九至十二字,凡935字。文末赵氏自跋,凡三行,41字,卷尾有刘重庆跋。隔水后纸有李佐贤跋。自钤“赵氏子昂”朱文印,另有“张应甲”、“东海张甲字书画”、“张应甲印”、“ 张洽之印”、“希逸氏”等印,卷首四方,卷后七方。

赵孟頫被称为“王羲之第二”,因其书风深得王羲之的精髓。赵孟頫是“书不师古,野俗一路”最好的实践者,正因为他潜心师古,所以他的书风逐渐形成富具特色的赵体字。尤其是其介于楷书与行书之间的风格,使其被列入“四大楷书”书法家之列。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全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后赤壁赋》

赵孟頫博学多才,学识过人,诗文、书画、音律均善,亦旁通佛学,明何良俊誉之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的人物。客观地评价,赵孟頫书风能笼罩于元、明、清诸代,首先应归功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归功于其对传统的精确阐释。当代姜澄清先生的评价较为精当:

“书法至赵孟頫才最终确立了‘婉约’的地位。而赵书的出现,是与时代潮流相感应的,并不偶然。”(见《中国书法思想史》)

《后赤壁赋》全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吴兴赋》作品全集欣赏

这幅行书,融楷、行、草一体,并没有很大名气,但是美轮美奂,精彩绝伦。

此书正行相间,时参草书,后段草书较多,有渐入胜境之意趣。点画雅致,体势舒展,章法整饬,神气一贯。此宏篇巨制,是赵氏中年时代表作之一。手卷原藏故宫博物院,1955年因沙孟海先生之联系相商,而归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据赵氏跋,此手卷乃元大德六年(1301年)书二十余岁赞美故乡吴兴之旧作。词采华茂,雍容典雅,而又清新自然,颇有汉赋传统,且具魏晋风范。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