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寿州窑象生瓷艺术解析

2020-11-16

象生,《辞海》解释:“形状如生”,《现代汉语大词典》释为:“仿天然产物制成的工艺品”,又叫仿生,以不同方式模仿自然万物,“象”有仿效、模拟的意思。象生器物属于民俗器物,承载着历史、文化、技艺与民族特征,积淀着人类造物的观念、经验和多方面知识。象生文物,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审美意识的载体。象生瓷是瓷器家族中较为活跃、独具一格的成员,也是寿州窑颇具特色的一类。

状物逼真 寄情畅神

寿州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体系,始烧于南北朝,兴盛于唐,衰退于晚唐五代,停烧于宋,历时400余年。它以上窑为中心,呈东西走向分布,东起凤阳武店,西至淮南田家庵区泉山,绵延约40公里,南至高塘湖沿岸,向北延伸至淮河岸边宽约4公里狭长范围内。寿州瓷大气饱满、古朴浑厚、种类繁多,涵盖饮食器、盛储器、酒具、文具、寝具、玩具和建筑用瓷等。寿州窑象生瓷具体可分为动物象生、植物象生、人物象生、静物象生。动物象生隋代有龙柄鸡首壶、双龙柄壶、单龙柄壶、贴塑的奔兽跃兔,唐代有伏虎镇、坐狮镇、羊俑、狗俑、马俑、骑马俑、象埙、凤首壶盖、象座枕、兔座枕、牛座枕、龟形背壶、兽面纹瓦当、蹄形足辟雍砚、水牛和鸭。植物象生有隋代的莲花纹陶模、青釉莲瓣纹蹄足、戳印宝相花和菩提树罐,唐代有莲花瓣饰青黄釉方形烛台、莲花瓣饰黄釉纺轮、黄釉菊花饰方形筷笼、黄釉海棠花口碗和黑釉葫芦瓶,宋代的荷叶形枕。人物象生有男骑马俑、仕女骑马俑、胡人骑马俑、胡人首埙、男女首埙和雕塑佛像。静物象生有隋代的绹索堆纹高足杯,唐代的绹索系执壶、塔幢式烛台、水滴足辟雍砚和座狮的系铃铛绳索,宋代的元宝形枕。在这些象生瓷中,最为引人注目、数量最多的当为唐代动物象生,且多为玩具,大部分体型轻巧,尺寸(长或高)一般在10厘米以内,以黄釉为主色调。

▲ 唐 寿州窑瓷狗

隋 寿州窑龙柄鸡首壶

象生瓷是玩赏的艺术,比一般的实用瓷器更生动、更具活力,模仿与随意、夸张与变形、自由精神的艺术特点藉此传达。经典题材的动物、植物、静物以及时代人物形象等观察入微,千姿百态瞬间动态捕捉,给人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和谐美感。龙柄鸡首壶的高贵典雅、伏虎的凶猛、猴子的憨态可掬、马俑的俏皮、海棠碗的静雅、象埙的可爱、牛座枕的沉稳等自然生命力的再现,既有动感、韵律美,又有安静、稳定的美。莹润的釉色,粗涩的瓷质,刻划、堆贴、拍击、挤压、模印、打磨、仿绳等人工肌理,流动、柔软、坚硬、光亮的视觉质感,尽显寿州窑象生瓷的艺术品位。

技艺精湛 妍质相渗

寿州窑象生瓷是陶瓷艺术中的重要品类,其生产流程要经过原料的采配、成分及加工,泥料的储备及练揉,手工拉坯及修坯,手工雕刻、划花、粘贴,釉的选配、制备及敷施,匣钵、窑具的制作及装窑,火焰气氛及烧成等多个环节,各工序操作规范,由匠人严格把关,一丝不苟。寿州窑动物、人物象生产品雕塑成型,雕塑即瓷器成形所需的模印。根据工艺的差异大致分为圆雕、捏雕、浮雕、镂雕与堆雕。圆雕,立体雕塑,瓷枕的各种动物形座、狮形镇、凤首器盖、伏虎镇、动物俑、面埙、象形埙的形态塑造常使用此技法。捏雕又称捏花,属于瓷器装饰,用手将柔软的泥料捏成各种形象后将其粘于器皿的需要部位,如蹲狮鬃毛、马鞍、大象的耳朵、龙角、菊花瓣、菩提树、奔兽等,手拉坯成型的有海棠花口碗、塔幢式烛台、烛台的须弥座。粘贴成型的有元宝型枕、花边形枕。装饰方法有胎装饰、化妆土装饰、釉装饰,以胎装饰和化妆土装饰为主。化妆土是隋唐寿州窑最流行的装饰方法,以上好的瓷土加工调和成泥浆,施于质地较粗糙或颜色较深的瓷器坯体表面,其颜色有灰色、浅灰色、白色等。这种工艺在西晋时见于浙江金华的婺州窑,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等处也开始使用,南北朝起,湖南、江西、四川、河北等地的窑口相继使用。化妆土遮盖了粗糙的瓷胎,釉层外观显得美观、光亮、柔和滋润。胎装饰具体表现为线装饰和贴塑,用刻划或模印阴线来表示动物的皮毛、眼睛、缰绳等,贴塑动物的耳、眼、马鞍、串铃等。釉装饰表现为不同的釉色,有青绿釉、黄釉、褐釉等,施釉一般不及底,甚至半釉。

唐 寿州窑瓷狮

唐 寿州窑虎镇

寿州窑瓷象生在造型上不刻意追求准确的比例与形态,想象天马行空,灵活运用“点、线、面”的形象组合,采用线段运动、面的围合、粘贴、刻划、模印等表现手法,塑出生动形体,后随类赋色,一件件作品形、神、色完美融合,栩栩欲活。寿州窑象生瓷形态创作中灵活运用了阴线与阳线、直线与曲线交叉融合技法,比如凤和猴子的毛发以篦划细线表示,虎和狮皮毛纹理用粗疏的线条勾勒,男人胡须篦划阴线而成。直线的明快、简洁、力量、通畅和曲线的丰满、感性、优雅、流动,增强了象生瓷的审美情趣和视觉舒适感。

“器”成教化 “礼”助人伦

中国传统器物一方面要具有美感,让人们感到一种审美愉悦;另一方面,作为功能的载体,要实现某种功能。寿州窑生产的象生瓷涵盖生活用品、建筑构件、玩具等,在那个时代发挥着积极的社会服务功能。猴、羊、马、狗等动物形态简约生动,夸张变形适度,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心理,寓教于乐。龙柄鸡首壶、葫芦瓶、海棠形碗、狮镇、虎镇、卧牛枕、立象枕等都是生活用品的一部分,装点了生活,美化了环境,满足了时人生产生活的需要。陶瓷装饰艺术,既是美化陶瓷的需要,反映人们的审美需求,也是人们追求理想,向往幸福生活的表达形式。也有专门作为随葬品的寿州窑象生瓷,如1978年安徽无为县隋代砖室墓出土的龙柄鸡首壶,2016年安徽寿县东关唐墓发掘中出土有瓷鸟埙。

掩映几筵 文化可掬

寿州窑象生瓷属于民间艺术,来源于百姓生活,实用性、抽象性、程式性为其造型的基本特征,把功能效用、形式美感和物质技术融为一体。造型遵循对称和均衡、对比和统一、节奏与韵律、比例与习惯的形式美法则,承载着独特的审美特性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造物艺术是通过形式语言传达和表现出一定的气氛、趣味、境界、格调,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就是苏东坡提出的“寓意于物”。方形莲瓣烛台、葫芦瓶,体现了“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骑马俑寓意“马上平安”,龙柄鸡首壶寓意“龙凤呈祥”,葫芦瓶寓意“福禄”,“象枕、象埙”寓意太平有象。“莲花”塔幢“须弥座”“佛像”是我国佛教文化中的经典艺术符号,代表着美丽高洁、智慧向善、万物一体、和合共生的佛教观。

唐 寿州窑龟形背壶

色彩是人类思想的载体,是瓷器的基本构建元素和造型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瓷器的灵魂和精髓。寿州窑象生瓷色彩的审美特性十分明显,传达出“触景生情”的信息。青色平静而稳定,欣欣向荣;黄色属于尊贵和皇权的象征,有珍贵、吉祥、富足的寓意。在古代的中国人眼里,宇宙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衍生而来。白色属金,代表西方;青色属木,代表东方;黑色属水,代表北方;红色属火,代表南方;黄色属土,代表中央。寿州窑位于中国中部淮河之滨,崇尚黄色,这与黄色代表的中央方位不谋而合。

唐 寿州窑骑马俑

唐 寿州窑人面埙

象生瓷文化是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具有传承性、广泛性、稳定性的特质,自出现以来,就不断地兼收并蓄,从造型、装饰、工艺、审美等要素来发展自己的体系。寿州窑象生瓷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性与魂,映照出社会心理和人文情怀,彰显了古老淮河文化内涵,浸透了“和谐”的审美情趣和美学思想,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转自2020年9月8日

《中国文物报》第6版

作者|陶治强

编辑|毛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