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打折促销、账单分期、快递上门……古代“双十一”购物节也疯狂

2020-11-12

“双十一”网上购物节又来了,大家的购物车里是不是已经满满当当了呢?其实,无论古代还是现在,人们都免不了想购物或囤点儿东西,以备不时之需。那么,在古代有没有类似“双十一”的“购物节”呢?古代商人又是如何来促销、打广告的?

▲北宋汴京集闹(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古代“购物节”花样繁多:吃穿用度、柴米油盐、海淘

早在古代就有类似“618大促”、“双十一”这样的购物节,只不过这些购物节被统一称之为“重日节”,如一月一的元旦、二月二的春耕、三月三的上巳、四月四的夏凤、五月五的端午、七月七的七夕、九月九的重阳……这些用来集中购物的节日又被称之为“集期”,先秦时就已存在。

集期通常是在某个指定的交易场所,如“市”“集”“墟”“场”“街”都是集期的产物,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购物节使用的电商平台。

集市的影响比较久远,到现在一些地方还有“赶集”或趁墟等说法。《清明上河图》对集市的热闹情景,也有所展示。

不过,民俗专家王娟提到,赶集、庙会有点相当于现在的周末逛街,店家明码标价,顾客也可以讨价还价,跟现在购物“砍价”很相似。

既然有了“平台”,那么古人的购物车里究竟都有些什么呢?

于有些人而言,购物节又相当于奢侈品牌新品发布会,那么他们的购物车里自然都是些奢侈品。最频繁出现的是稀有纺织品,如丝绫、锦、绸、缎等,但这些商品的昂贵不在于商品的本身,而在于商品的增值服务。

珠宝也是某些人最爱的私人定制物品之一。在购物节,很多商家接受“来料定制”,消费者提供黄金珠宝等原材料,商家再通过设计,给消费者打造一整套首饰,工艺非常精致。

当然,这些买家不会轻易满足于吃穿用度,精神上的追求也是无限的,他们的购物车里还常常有很多艺术品,如字画、瓷器、绝版藏书、乐器等。

不过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唐宋经济繁荣时期,在集期这个购物节里,买家们还玩起了海淘!

众所周知,古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沐浴熏香,谁要是有独特的香料,那简直是璀璨的富人光环!

有需求,就有市场。在唐代有个名为冯若芳的海盗,在嗅到了商机以后,专业打劫波斯的海船,专攻香料,以独特的沙龙香水俘获万千女性的心,从此发家致富,成为了购物节的海淘皇冠卖家。

有趣的是,古今购物车的主人大多还是女人。《醉翁谈录》就曾侧面描写过七夕节的乞巧市,人多到“车马嗔咽”“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得复出,至夜方散”,果真在买买买这件事上,妇女永远顶起了大半边天。

▲四川彭州出土的“羊鐏酒肆画像砖”上所描绘的古人赶集场景

◆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直播带货、折扣、拉新……

想推销货物,免不了要打广告。古代商家促销没有现在这么多花样,基本就是敲锣打鼓招徕顾客,或者高声叫卖、挂幌子等几种方式。最有名的莫过于“吟叫”,相当于我们时下最流行的直播购物。尤其是宋代商人,对于“吟叫”非常有一套,高承就曾在《事物纪原·博弈嬉戏》中有过记载: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采其声调,闲以词章,以为戏乐也。今盛行于世,又谓之吟叫也。在京师,只要有市场,就必定有叫卖声,而这些叫卖声都各有特点,讲究文案与音律,比起我们“五块五块,清仓大甩卖”以及某拼购平台洗脑的主题曲,内涵与格调都不知上升了多少个台阶。

北宋《清明上河图》中的有家“正店”,相当于现在的五星级酒店,在北宋是名副其实的酒店。开封城像这样的“正店”共有七十二家。“十千脚店”比“正店”差一档,门口的方柱标牌,晚上可以在箱内点上蜡烛,由此可见,“灯箱广告”在当时已是初具雏形。

有意思的是,古代商家也有类似现在的试吃服务。《梦梁录》记载,当时有的小商贩兜售果子干货,会先将小份食物分发给客人,有点先尝后买的意思。

当然,广告再浮夸,价格没有优势也是万万不行的,毕竟我们都想在这些促销活动里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这才不辜负我们因深夜“剁手”而长出的黑眼圈。

有古语叫作“贪三廉五”,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大概意思是作为商家要大气,贪图利润的人只能赚取30%的利润,而讲究薄利多销的人,却能赚50%,所以很早之前就有了“削价”,又名“降价”。

“商业之父”范蠡曾在接受财经节目访谈时,划出了重点: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在商品值钱的时候,一定要加强推销,赶紧出手,商品一旦过气,只会变得分文不值。正因如此,商家们的打折促销、优惠折扣才会如此疯狂!

除去广告、打折这些营销手段,古代商家对自己也有目标与任务。单靠老客户可不行,必须要有持续不断的新顾客,商家才能有未来。现代互联网电商平台有个词叫“拉新”,即用各种促销满减优惠券或者礼物吸引新顾客,为了使目的不太明显,年年都会设计新游戏,而古人除了发放“红票”以外,也会设计游戏,最有名的莫过于“关扑”,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抽签转盘摸奖。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点,在陈列商品方面,古人也自有他们的绝招。据宋代《燕京杂记》记载:“京师市店,素讲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绣户。” 商家们为了提高商品的档次,喜欢把店铺装饰得非常豪华,不仅招牌高挂,晚上还挂起五光十色的锦纱灯笼,把店铺照得如同白昼,吸引顾客上门。

▲清代苏州集市(苏州桃花坞版画《姑苏阊门图》局部)

◆服务全方位:花呗、账单分期、快递送货上门

在古代,清空购物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想买的东西无限,钱包有限。为了促进销售,古代商家也支持信用卡、花呗等付款方式,也就是传说中的赊账。

古代的赊账与我们一样,通过考核个人的资产收入等情况,决定赊账的额度与期限。很多古代富人出门就没有付钱的习惯,因为是大户人家,住哪儿,做什么的,整个城都知道,消费只挂账,到了月底,商家整理好账单,提供上门收款服务。所以于富人而言,赊账又叫月结。

而一般老百姓没有雄厚的财力,自然不能像富人那样直接月结,购物节里看上了大件,又没法付全款,于是就选择了账单分期。与商家商量分期的期数以及每期还款利息,再将自己暂时用不着的贵重物品作为抵押,以此实现“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若是在购物节,遇到买家不够给力,古代商家还有一个服务叫“撤暂”,不管买家需不需要,一律免费试吃试用,相当于我们现如今的七天无条件退换。因为成本的原因,所以撤暂这样的服务多用于食品类。

既然购物车加满了,促销的红票拿到了,没钱结账的尴尬也解决了,剩下来的就是送货问题。

在古代,送货上门又被称为“送利”,多用于古代购物节的现货,而更多的古代人会选择期货,也就是下了订单,付了预售定金,待商家把货制作完成后,才可收货。

往往,这样的期货都会十分贵重,作为商家,不得不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民间的快递公司,也就是传说中的私人镖局,因为驿站只允许官方使用。

古代的私人镖局承担了大量购物节的快递包裹,因为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巨大,所以古代私人镖局只接受贵重物品的运送,而古代的快递小哥除了会认路和联系客户以外,更重要的是武功高强,能打!

毕竟古代治安不如我们现代,动辄出现劫匪,若是不能打,别提保价赔损了,单是保住小命都危险!

看完了古人购物节的所有套路和流程,对于剁手买买买的自己又多了几分理解与安慰,毕竟古人买买买起来,比我们现代人疯狂多了。还有就是,请商家们别再谈什么互联网思维了,你想搞的这些营销策略,古人早已经使得出神入化。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