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厂房旧改+公共文化建筑设计:嘉兴陶仓艺术中心/改造

Image 2020-11-12

设计:裸筑更新建筑设计事务所

嘉兴王江泾镇,陶仓运河与百亩莲花荡片区附近,两座老粮仓。其建造于50-60年代,前身是当地居民储放稻谷的粮食仓库,后经历火烧,废弃空置数年。仓前一片优雅的莲花池,推测是过去用于建筑就近取水防火之用。陶仓与莲花池互相映衬,“莲仓”别名,因此而来。改造后,仓里的水磨石莲花纹样与粮仓的结构拱圈秩序,呼应而来,建筑面积2448㎡。

△ 陶仓与莲花池互相映衬,“莲仓”别名,因此而来

△ 两座老粮仓建造于50-60年代,后经历火烧,废弃空置数年

△ 被火烧后的粮仓内部结构体系依然完整

功能上,未来的老粮仓被业主定义为艺术中心。周边纺织废弃仓库被拆除之后,两座老粮仓并排于这片土地。其北向运河,南向大片腹地,且濒向池塘。仓与土地的关系,呈东西走向。因此,外部新增建筑体量的最优解,是呈一种“伴随”姿态,与老粮仓产生新的对话。

△ 分解图示

△ 分解图示

△ 陶仓艺术中心北向运河,南向大片腹地

△ 外部新增建筑体量的最优解,是呈一种“伴随”姿态

在建筑功能上,伴随连廊会改变进入方式与格局,连廊本身也成为了商业与社交空间。作为艺术中心的配套辅助空间,也为粮仓展厅提供了向外延展的可能性,从而保护其内部主体,这也是我们用建筑学的方式,表达对老粮仓经历的敬畏与尊重。

△ 模型 建筑正面

△ 模型 建筑背面

△ 模型 建筑侧面

主体展厅有四侧入口,而伴随连廊的加入,将动线全部引向中间,以合适的“人高“的尺度,将人从两边引向中间,居中而入。东西两侧,作为货运入口,开大门,形成”人货分离“。

△ 东西两侧,作为货运入口,开大门,形成“人货分离”

△ 保护其内部主体,表达对老粮仓经历的敬畏与尊重

△ 东粮仓将作为艺术展厅

如开篇所讲,所有的更新项目最终会回归“经济动作“。伴随连廊空间最终将以简餐,咖啡,纪念品商店等作为经济配套,支撑起整个艺术中心的运营要求。连廊在设计之初,就被加上了落地玻璃,预留了机电点位,使其成为室内空间。

△ 新增的连廊,作为咖啡厅,入口,社交等辅助配套功能空间

形式上,连廊作为陪伴式建筑的存在,伴随着两座粮仓汇聚至中心,自然形成主入口。空间处理上,连廊的高度层层推进,在中心形成挑空的静谧场所,将建筑情绪带向高潮。

△ 连廊作为陪伴式建筑的存在,伴随着两座粮仓汇聚至中心

△ 连廊的高度层层推进,将建筑情绪带向高潮

△ 连廊作为引桥,是情绪的铺垫,是前戏,是仪式感的入口

△ 两条陪伴式连廊相通而不相连,各自陪伴着各自的仓

△ 连廊在中心形成一个静谧场所

△ 汇聚于中间之后,空间被拔至三层,亦成为进入老粮仓观展的序曲

△ 中间汇聚之处的灰空间,做了三层挑空的处理

△ 聚气,上扬,望天,冥想

△ 空间唯有汇聚到中间,才能通过灰空间流动

△ 聚气,上扬,望天,冥想

地标式的建筑物在过去常常作为权力与意志的象征,不甚枚举。但是在此处的百亩莲花荡,我们更希望,两座粮仓在经历了60年的沧桑之后,能多一份陪伴共赴余生。

砖的起伏,水的承接,散水与排水,作为建筑最重要的装饰,通过砖的语言被一以贯之。

△ 散水与排水细部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