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重磅!系列活动揭秘大运河古老文化的新生

Image 2020-11-10

小伙伴们都知道,在北京城市的形成过程中,大运河(北京段)作为水利运输工程,为北京城市的建设、水系的梳理承载了重要职能。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北京市两个遗产区段——通惠河通州段(西起永通桥,东至通州北关闸,长约5公里)和通惠河北京旧城段(包含玉河故道、澄清上闸、澄清中闸、什刹海等)。

那么,你印象里的大运河是什么样子?

这样?

清 《潞河督运图》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还是这样?

运河钞关老照片(来源网络)

其实,现在的大运河是这样的。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公园

11月7日,就在大运河畔,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开幕啦~

开幕式上,各位领导就如何保护、传承好大运河丰厚的文化遗产,让这条历经2500年、延绵3200多公里的河流焕发生机与活力给出了让小伙伴们满意的答案。

北京市文物局在开幕式上公布了大运河流域最新的考古工作成果。

北京其实是一个缺水的城市,元代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引京北昌平的白浮泉水作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后来又修建了九龙池和都龙王庙,现在考古学家在白浮泉遗址周边、都龙王庙等遗址开展了考古工作,发现了白浮泉九龙池的出水口,基本确定了九龙池的范围以及古代白浮泉的流向。

在北京老城城内,考古学家对通惠河、玉河遗址、西板桥及河道遗址等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出元代通惠河、明清玉河、东不压桥及澄清中闸、澄清下闸、二道桥、玉河庵等重要遗迹,清理出明代西板桥桥址及河道,进一步丰富了大运河文化带与老城的内在联系与文化内涵。

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也硕果累累。其中,发现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以前的大运河故道,对中国古代漕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元、明、清三朝大运河漕运兴衰的见证;发现乾隆《通州志》中记载的小圣庙遗址,是大运河北京段首次考古发现的祭祀河神的庙宇遗址,对研究漕运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在张家湾发现善人桥遗址,有“大明万历三十三年建,陈进儒监造”的题刻,与相距仅1.4公里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的构成——通运桥题刻内容完全一致;发掘了汉代路县故城的局部城墙、城壕和城内道路,以及城墙外西南、南部和东南部遗址区,面积约36000平方米,初步掌握了路县故城城址的范围、形制、构成、始建年代和废弃年代等情况;在路县故城城外西南部较为集中地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炼渣、炉壁残块、石(沙)范残块等冶铸相关遗物,这是首次在路县故城遗址周边发现大规模的冶炼相关手工业遗存,为研究汉代路城地区手工业发展、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初步判断和继续探寻两汉时期路县故城的冶铸区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关于路县故城的详细内容,请戳这里~

文化节期间,一系列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文艺创作作品呈现在公众面前,还有一系列活动等着大家来参加~

“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了解一下~

活动明细图,请查收

历史上,大运河贯通了中国南北的交通运输,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今天,虽然大运河的一些实际功能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文化意义则更为深厚,保护大运河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未来,大运河将建设文化公园,古老的运河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通过文化的角度,再次进入我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