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方维规:狄德罗之思——语言意识与概念的历史性

Image 2020-11-02

文 / 方维规

一、 狄德罗之思:语言意识与概念的历史性

历史批评方法问世以来,分析语言材料是实证研究的基本前提之一,或曰基础研究。这种研究方法的确立,在于人们体认到无处不在的语言处于无定状态,世间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语言,如同存在不同的哲学体系、学科、流派、时代、国家、文化等。所有融入时代文化,从而也是历史化的概念,都随着人们的观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心理和伦理的改变而改变,每个时代都有其精神天地。

《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可谓法国启蒙运动最重要的著作,狄德罗是其主编之一。该著第六卷问世以后,狄氏在亲自撰写的条目《百科全书》(1756)中,几乎怀疑这套巨著已经取得的成就:他认为语言知识当为百科全书作者最需深究的问题,可惜他和同人太晚才意识到之前的疏忽,导致前六卷的欠缺;有关语言的论述很弱,而这本该是每一条目的主要内容。在狄德罗看来,语言和词语永远同经验、意涵和联想相关联,并以此塑造人的思想。毫无疑问,语言能够展现传统,否则便不可能领会历史。语言展示一个语言共同体的共同经验,同时又是集体知识的基础和工具。语言还能生成意义,是描述新经验的手段,并将之纳入已有知识库。

狄德罗与《百科全书》

狄氏反思,或曰他的结论,涉及语言在编纂《百科全书》那个时代的快速变化,以及时人对语言意涵的新认识:各种观察和实验物理,一再呈现新的事物和现象,通过哲学比较和关联,不停地扩展或限定已有知识,改变词语的意义,使得已有的各种界定变得模糊、不全甚至错误,迫使时人采用新的词语取而代之。为了表达(尤其是科学领域的)新事物和新概念,百科全书派创制了不少术语。启蒙思想家深信,词语再现事物,并逐渐形成与之相关的现代术语。狄德罗对语言快速发展以及日渐增多的抽象化语言的诊断,首先是在描述当时不同科学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后来科塞雷克用“鞍型期”之喻加以刻画的时代;当然,法兰西的“鞍型期”与德意志的有所不同,且带着浓重的政治色彩。

概念史主要围绕概念-词语-事物讨论问题。在日常口语中,“概念”和“词语”一般没有严格区分,甚至在不少术语中也是如此。然而,这两种说法在口语中并不完全对应:“词语”的含义重心在语言和符号层面,“概念”则更在于精神因素,强调“理解”,即对事物有无概念的问题。柏拉图对“概念为精神”和“词语为语言”的明确划分,一直延续至近代早期。不过,亚里士多德对能够成为概念的词语与(无法上升为概念的)简单词语的区分已经为消除这一对立埋下伏笔。康德看到了精神的综合功能,把概念定义为物本性的抽象概括,亚里士多德视概念为(具有抽象潜力的)高级词语的观点因而得以确立,并还在主导今人的通常想法。

语言、政治和历史,三者密切相关。史学中的概念史不只是辅助手段,它对反思“现代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概念史在史学研究中的目的是,借助概念理解历史。概念史试图回答一系列直接关乎史学科学性的问题:为何有必要一再重写历史?如何将已被阐释、流传下来的历史想象引入今人的意识视野?概念史查考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及其发展变化,并揭示特定词语的不同语境和联想。不仅概念可成为历史的索引,概念史自身也有其历史索引,即对概念本身的历史研究。借此,历史断裂、过渡或范式转换才是可以想象的。西方概念史重点考察的术语史,其时间跨度为欧洲政治青春期,起始于中世纪晚期的少不更事,终结于一些共和国民主的诞生;而对语言根源的推究,常会追溯到古代理论家,其中首推亚里士多德。

二、 “概念史”词源与原初理念

若带着概念史意识,稍微浏览黑格尔的著述,或许就可得到一种印象:在他的哲学或“概念”思考中,已经隐约可见概念史研究的关键设置。他的方法就是概念阐释,而且系统阐释有其发展过程。黑格尔有历史三说,即“原本的历史”、“反思过的历史”和“哲学的历史”。“原本的历史”仅指历史实情,“反思过的历史”则是斟酌过的、较为抽象的历史,经过反思并进一步用普遍视角来看历史,便能过渡至哲学层面的世界史。

人们通常认为,“概念史”(Begriffsgeschichte)这个术语首次出现在黑格尔的著述中,见于《世界历史哲学讲座》的“导论”。黑格尔在其“讲座”中,发展了描述历史的三种方法——思想(Gedanke),概念(Begriff),观念(Idee);其中第二种方法,黑格尔称之为“概念史”,说的是专门史,如艺术史、法学史、宗教史等。他认为,艺术、法律、宗教等概念史在他所生活的时代逐渐成形并受到关注。显然,他所理解的概念史,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单个概念,而是门类概念的描述。迈埃尔在《哲学历史辞典》第一卷的《概念史》一文中认为,黑格尔的“概念史”一词很特别。

十三卷本《哲学历史词典》

严格说来,“概念史”这一表述最早出现在黑格尔那里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他的世界史导论分别是在1822年和1828年讲授的,而讲稿是他死后,也就是1837年才以“朋友版”形式面世,编辑者是他的学生、法哲学家甘斯。故此,迈埃尔认为完全有理由说,“概念史”说法出自黑格尔之口还是他的学派,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也许永远无法确定。另有人提出假设,倾向于“概念史”是整理黑格尔讲座手稿时采用的称谓;甘斯虽然对这个概念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很可能是第一个将之落实于文字的人。

无论如何,在黑格尔《世界历史哲学讲座》中,“概念史”说的是一种史学类型,也就是艺术、法学和宗教之历史,并被纳入哲学史范畴。对“概念史”的这一理解,只能算是单独现象,而且没能得到后人的认可。可是,今天的概念史研究至少在一个方面暗合于黑格尔的设想,即概念的跨学科研究。黑格尔的“概念史”之跨学科性质,首先缘于19世纪以降的概念发展所受到的实际影响:不断增长的科学化倾向和学科分类,导致哲学统摄所有科学之地位的式微。

作为20世纪人文科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概念史的跨学科性质已见于这一研究取径的重要代表人物:哲学家里特尔,史学家科塞雷克和哲学家、社会学家罗特哈克尔。尽管许多受理论主导的学科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同一个”概念在不同学科和不同文化中很可能相去甚远,但概念在各学科中都至关紧要。

三、 德国概念史理论与实践

谈论概念史,向来首推德国。作为历史语义研究的一个范式,概念史率先在德国登上学术宝座并获得国际声誉。它在德国的确立、成就和深入研究,领先于其他国家,对当今世界的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本书介绍和探讨的概念史理论设想、具体实践和发展变化,基本上依托于德国经验。

概念史研究的机制化和真正突破,发生在20世纪下半叶的德国,其标志是罗特哈克尔于1955年创办的著名年刊《概念史文库》,以及首先体现于政治、社会、哲学等学科的大型辞书,最著名者为三大巨著:十三卷《哲学历史辞典》(1971—2007),八卷《历史基本概念——德国政治/社会语言历史辞典》(1972—1997,已出二十一册的《法国政治/社会基本概念工具书(1680—1820)》(1985— )。《概念史文库》旨在为一部工具书筹备(如该刊的副标题所示)“哲学历史辞典的基石”。罗特哈克尔在创刊号的“序言”中写道,《文库》是持续反思概念史研究对象和方法的试验田和平台。但在罗氏担任主编的头十年里,《文库》办得并不尽如人意。他去世以后,也就是从第十一卷起,《文库》修改了办刊方针,而且去掉了为哲学历史辞典服务的副标题,不但越来越多地刊登将要收入《哲学历史辞典》的论文,而且发表概念史的理论和方法论文章。

科塞雷克、八卷本《历史基本概念》、《概念史文库》

概念史的着眼点,是具有关键意义的、浓缩的词语,并以此为依托去解读其在特定语境中的概念化过程,研究特定词语之历时意义嬗变的连接点。科塞雷克的经典概念史,关注新颖之说,即一个概念在历史上的显著性。它偏重概念的矛盾和争议程度,在功能上辨析政治和社会交往场景中的设想、概念或论述,区别看待不同的言说者和政治环境,以及特定时代或时期的社会和历史条件。鉴于历史永远是呈现于语言、沉淀于概念的历史,概念史试图通过分析语言表述的意义变化,让人领悟过去时代的实际经验与社会形态及其变化的关系。在科氏眼里,“议会”“法律”“基本权利”等法学概念,“政党”“财产”“工厂”等政治、经济和社会机制概念,“职员”“工人”“农民”“中产阶层”等重要职业团体和社会阶层概念,“工作”“等级制度”“公共领域”等高度理论化的概念,不仅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表征”,而且是能够直接影响历史变化的“因素”。

概念史这一跨学科研究方向,可被运用于人文科学的不同领域;史学概念史、哲学概念史而外,知识史、科学史、传媒研究、文学理论研究、文化研究等诸多领域,均有概念史研究的广阔天地。与科塞雷克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史学概念史是1945年之后德国史学中最引人注目的工程之一;并且,它在德国和国际上启发了一些在方法上既因且革的后继课题。

(本文节选自方维规所著《什么是概念史》导论,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授权发布。)

华文好书选读

《什么是概念史》

方维规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年7月

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并凭借概念成为历史。没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中心概念,便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历史观。概念史查考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及其发展变化,亦即概念的延续、变化和新意,发现并阐明概念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差别及其起源和成因。历史基本概念不仅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表征”,也是能够直接影响历史变化的“因素”。

谈论概念史,向来首推德国。作为历史语义研究的一个范式,概念史率先在德国登上学术宝座并获得国际声誉。它在德国的确立、成就和深入研究,领先于其他国家,对当今世界的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本书介绍和探讨的概念史理论设想、具体实践和发展变化,主要依托于德国经验。概念史在史学研究中的目的是,借助概念理解历史。

华文好书

ID:ihaoshu233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