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成就

Image 2020-10-30

简述郁达夫小说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

答:郁达夫至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和大胆的描写”引起广泛讨论,由此开辟了“自叙体”小说的创作潮流,形成其独特创作特色。

自叙体的抒情小说

郁达夫的作品侧重表现自我,带有浓厚的主观意识。大多以第一人称“我”作为主人公,如《迷羊》、《薄奠》;或虽采用第三人称却可视为其自身的化身,如化名为“于质夫”或是“黄仲则”的《银灰色的死》、《采石矶》等。将郁达夫的作品串联进行解读,基本上与郁达夫的生活轨迹相合。读者不仅能感受到故事,更能感受到抒情主体的强烈情感宣泄,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 但这种自叙体不等于自传,仅为了传达出作者的创作目的:“赤裸裸地把我的心境写出来”,以求得“世人能够了解我内心的苦闷就对了。” 【此类小说,加之以郁达夫的身世及其于日本留学期间形成的弱国子民的强烈情结,与当时“五四”退潮后青年一代普遍存在的精神失落和经济、婚恋苦闷相呼应,造成了当时的“郁达夫热”。】

结构的散文化倾向

郁达夫的小说不追求曲折的情节和周致的构思,而主要描写个人情绪的流动与心理的变化,以直抒胸臆的手法,激烈的笔调表现主人公所经历的生活,于中坦率地剖析自我,甚至以长篇独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以抒情的真切构成情感的结构。如《沉沦》中通过人物的日记披露其内心的痛苦。

零余者形象的塑造

所谓“零余者”即指“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到社会挤压却无力把握自身命运的小人物与弱者,一方面与现实社会势不两立,宁愿穷困也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另一方面痛骂世道并经过各种变态行为表示反抗。实质上可将之视为作者对自身精神困境的一种自叙,并经由此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如《沉沦》中便塑造出由于个性解放(包括性的要求)和爱国情怀受到压抑而导致绝望并麻醉、残杀自己的知识青年形象。

时代病的揭示

郁达夫的小说往往呈现出其独有的感伤美与病态美,作者竭力抒发主人公的苦闷情怀,及由此而生的颓废和变态的心理言行,从中揭示出一种“时代病”,在“五四”退潮后具有相当的代表性。郁达夫一方面紧紧扣住青年知识者本身的心理和生理的变态,另一方面指出青年病态的制造者正是黑暗的病态社会,可以说郁达夫笔下病态的人物的命运是和祖国民族的命运相关联的。

文笔的流丽清新

郁达夫创作中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包含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

总之,郁达夫的“自叙体”抒情小说更新了传统的小说手法,丰富了小说的体式,以较高的美学价值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