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中国原创交响乐作品如何破局

2020-10-24

核心提示

西方经典交响乐作品对于一支乐团的生存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仍然不够,中国乐团还要用交响乐讲好中国故事,让交响乐接中国地气、服民族水土;

中国原创交响乐的发展,受到作曲家观念、观众欣赏习惯、资金等的制约;

振兴中国原创交响乐,需要乐团、艺术家、音乐教育、音像制品出版发行等共同发力。

自交响乐传入中国,中国的交响乐和交响乐团如何发展就成为一代代音乐人思考的话题。有的人提出交响乐是国际通用的音乐语言,应该去地域化,充分国际化,甚至有国内的交响乐团提出以演奏西方经典作品为主,几乎不演奏中国原创交响乐作品。有的人则认为交响乐的“语法”是世界通用的,但是其内容、内涵不可避免地带有地域化、个性化的特征,因此,与其回避,不如思考如何利用,让交响乐在本土落地生根,成为中国的文化名片。

近年来,中国原创交响乐作品的意义、价值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创作规模可观,从国家艺术院团到地方乐团、民营乐团,有不少乐团乐于演奏、委约中国原创作品。然而,中国原创交响乐发展的步伐并不轻快,仍有许多瓶颈需要突破。

用原创走出自己的路

业界普遍认为,西方经典交响乐作品对于一支乐团的生存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从技术上来看,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作品对于训练乐团水平、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合作能力来说非常重要;从市场上来看,贝多芬、莫扎特、马勒等世界知名作曲家的作品有着相当高的票房号召力。尽管如此,中国乐团仅演奏西方作品仍是不够的。

在辽宁沈阳日前举办的沈阳交响乐团委约作品——交响曲《史诗·西迁》创作研讨会上,沈阳音乐学院原副院长、作曲系教授范哲明表示,中国乐团即便一味地推崇西方经典作品,也很难演奏出超越西方本土乐团的地道的味道来,更难以把西方作品作为自己在世界交响乐界立足的代表作。“既然如此,倒不如发力原创,走出自己的路。”范哲明说。

《史诗·西迁》首演现场 曾伟 摄

安徽省演艺集团原副总经理、导演宇洪杰认为,无论从建立文化自信还是促进乐团发展的角度,委约、演奏中国原创作品都十分必要。“中国的交响乐团除了要向中国观众展现世界优秀作品之外,还要用交响乐讲好中国故事,让交响乐接中国地气、服民族水土。”宇洪杰说,“能够为本土文化服务、为当地人民服务、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对乐团自身发展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

中国作品面临多重困境

中国原创交响乐作品的创作数量堪称巨大,但真正流传开来,乐团常演、观众熟知的,实在不算多。据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光宪介绍,中国乐团演出中新作品、原创作品的占比低于10%,而有机会演出的原创作品占原创作品总量的比例比这个数字还要低。

陈光宪分析,出现这一问题有观念上的原因。目前,有些中国作曲家认为交响乐必须很“现代”,他们使用的作曲技法非常前卫,导致跟中国元素的结合不到位,甚至一度出现新创作品铺天盖地搞“无调性”的局面,观众听得一头雾水,影响了作品的流传;还有些作曲家创作手法太过传统,表现当代生活的力度不够,同样也无法打动观众。致力于推广中国作品、曾执棒多场中国作品音乐会的指挥家汤沐海认为,目前一哄而上跟风的作品比较多,扎扎实实写出个性的比较少。“把中国文化元素尤其是戏曲等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经验注入交响乐,开辟中国自己的交响乐发展方向至关重要。”汤沐海说。

除了作曲家的观念,中国作品没有广泛流传还与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有关。据了解,欧洲尤其是法国观众对新作品的兴趣很高,当地乐团经常用经典作品搭配新作品的方式设计演出曲目。相比之下,中国观众对新作品的兴趣要低一些。作曲家崔炳元认为,中国交响乐作品的“老三篇”,即《红旗颂》《梁祝》以及钢琴协奏曲《黄河》,观众已经非常熟悉,但这远远不够,中国原创交响乐作品的繁荣还需要更多能够让观众接受、熟悉的作品。

制约中国作品流传的另一个因素是资金。河南省音协主席、作曲家周虹说,作曲家埋头苦干搞创作,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被演奏就存在很多困难了。办一场音乐会成本不低,仅靠作曲家是难以筹措的。“交响乐是一种严肃、高雅的文化,很难完全市场化,还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周虹说。

推动中国原创需要多方发力

作品演出离不开乐团,各地乐团委约作曲家进行创作,是推出新作品的好办法,这不仅保证了作品可以在舞台上被观众听到,还可通过作品中的地方特色文化让观众眼前一亮。比如,王西麟的作品多描写山西风物,周虹的作品多充满河南风情,林戈尔的作品则多倾情于巴蜀风韵。

近年来,沈阳交响乐团作为年轻的民营乐团,扎根辽沈文化,积极委约、演奏《盛京故事》《史诗·西迁》等原创作品,受到专家的肯定。专家认为,沈阳交响乐团积极委约中国原创作品,既体现了民营乐团探底市场、培育观众的意识,也彰显着乐团的经营热情和战略眼光。当更多的乐团投入原创作品的委约、演奏,对中国交响乐作品创作来说是重大利好。“从地域文化中汲取灵感、创作作品,同时反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是一种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艺术道路,对作品创作、乐团建设、地区发展来说是共赢。”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庄林说。

呼吁乐团积极委约的同时,创作本身也要跟上。在交响曲《史诗·西迁》创作研讨会上,江苏省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吕军表示,好作品要让观众听得懂,对中国观众来说,旋律感强、好听的作品,比炫技的、一味追求复杂高难度的作品更受欢迎。站在作曲家的角度,崔炳元认为,中国作曲家还要进一步研究交响乐的语汇和修辞,进行审美选择和处理时充分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

交响曲《史诗·西迁》创作研讨会

中国的乐团、指挥家应该多花心思了解、分析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周虹认为,一般的音乐教育、普及都是以西方经典作品为主,乐团、社会对中国原创作品缺乏了解,而中国作曲家的创作习惯、修辞手法与西方作曲家不同,这需要中国的指挥和演奏家认真研究,在了解的基础上把中国原创作品的魅力表达出来。

振兴中国原创音乐,教育这一环不能缺席。专家认为,专业音乐教育应当是全面、广泛的,要注意与当代生活、市场相结合,学西方音乐的也应该对中国音乐有一定了解。在2016年举办的中国交响乐峰会上,上海音乐学院时任院长林在勇表示,在校阶段的音乐专业训练应该注重打好基础,而不宜过分个性化、单一化,以便为将来广泛的艺术实践、创作演奏不同风格的作品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近年来,在诸多中国作曲家、乐团的创作实践中,在业界人士的呼吁下,中国交响乐作品越来越受到重视。据库客音乐顾问、库客音乐“中国当代作曲家系列”策划人曾伟介绍,近年来库客音乐已经发行出版中国当代作曲家创作的交响乐作品专辑41张,涉及60多位作曲家,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6岁,年龄最小的仅24岁。“这些专辑不仅有实体CD,还通过高清格式在互联网播放,欧洲版权由Naxos(拿索斯)代理,可让全球乐迷听到中国作曲家的作品。”曾伟说,未来,库客音乐计划录制沈阳交响乐团演奏作曲家陶承志的作品《月牙五更》《史诗·西迁》,继续推广中国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支持本土交响乐和交响乐团发展。

库客音乐发行出版的中国当代作曲家创作的交响乐作品专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