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从岁月中走来的评书大师刘兰芳:76岁了,我还在舞台上

2020-10-23

她是从岁月中走出的评书大师。一人一扇一立麦,演绎忠臣良将,只身诉古说今。她的声音,是属于两代人的独特记忆。春秋60载,她经历了评书艺术从辉煌到没落,又始终初心不改,为评书艺术的发展和传播奔走。

从艺数十年,刘兰芳讲过的经典故事不计其数。上世纪70年代末,先后有百余家广播电台播出她的长篇评书《岳飞传》,轰动全国,影响海外。40年过去了,她的评书《新岳飞传》在网络音频分享平台的收听量已超过6亿,评书《杨家将全传》也有上亿收听量。

最近,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刘兰芳获颁“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荣誉称号,表彰她“一生倾注曲艺事业”的杰出贡献。10月17日晚,刚在苏州获颁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奖项的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来到南京,参与送欢笑下基层活动,她在南京邮电大学说的《康熙买马》让年轻学子领略到现场听书那让人拍案叫绝的妙趣。时隔多年,扬子晚报记者再次采访了她。

“我得过许多奖,如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员、劳模等,但这些是其他方面的,与艺术无关,终身成就奖是对我艺术上画的一个圆满句号,是对我这辈子从事艺术的鼓励和总结。”刘兰芳说,“许多优秀的评书先生没能获此殊荣,我赶上了好时代。感恩国家,感恩听众,也感恩我的先生对我的悉心教导。”

刘兰芳今年76岁,听记者称她和多年前采访时没有太大变化,她笑说,差别还是有的。不过,至今仍活跃在曲艺舞台上是自己保持良好精神面貌的主要原因。“没有离开舞台,说出我的声音,这比什么都重要。观众的掌声是对我最大的鼓舞,激励着我去创作更多的评书作品。岁月不饶人,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很多充满坎坷和心酸的经历,但观众的鼓励是支持我一直向上的精神力量。”记者也注意到,刘兰芳手上的美甲做得很漂亮,爱美的她仍愿意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刘兰芳密切关注疫情动态,更心系每一位抗疫工作者。她和老伴相继创作了《钟院士,百姓心中的一座山》《小口罩》等抗疫评书新作,普及抗疫知识,讴歌抗疫英雄。她用评书作品温暖人心,鼓舞士气,向社会传递积极的正能量。

中国曲艺有400余种,如今活跃在民间的仅有不到100种。随着时代变迁,多种不同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争夺着观众的注意力。她坦言,过去大多数中国人的文化底子薄,很多人通过听书、看戏来学文化。现在人们的文化底子好了,评书的受众面变窄也在情理之中,而且这个行当的从业人员也少。现在各种文娱形式都在争夺大家的眼球和耳朵,所以,此前国家文化主管部门才会在各地确定评书传承人,希望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刘兰芳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评书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发展至今,包括刘兰芳在内的北京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只有3位,刘兰芳笑说,自己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评书需要艺术天赋,也少不了后天的勤奋练习。说书人首先要从娃娃时期开始学习基本功,然后一辈子不懈坚持。刘兰芳说,“五千字的讲稿往往要在两三天内熟记背诵,但在上台前还需要经过五十遍甚至上百遍的反复练习。天天琢磨才会有好表演。”另外,评书表演者还要不断积累自身的社会经验。“只有对世故人情看得明白,书才能说得明白,‘说死书’永远不会吸引人。”

刘兰芳说,对当下的曲艺工作者来说,面对的生存环境更艰难,需要创作更多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努力占领舞台。特别欣慰的是,自己的教的学生里也有不少真爱的,比如他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业余时间就是爱说评书,坚持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专业级别。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